浅议某市如何推进全域旅游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生态游顺应公众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愿望,近年来发展迅速,让人们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同时,也为一些地方带来了新的发展前途和“钱途”。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关键词】全域旅游 生态游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那么,某市如何绽放全景、推进全域旅游呢?
一、描好规划“蓝图”,“协调”全域旅游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坚持规划优先,做好总体规划这一顶层设计事关全域旅游的成败。要按照“产业围绕旅游转、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优”的思路,以更准的定位进行全域规划,将全市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大景区来规划打造。加快推进以旅游规划为轴心的城乡总体规划暨“多规合一”编制工作,进一步强化旅游发展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文化保护等各类规划的有效衔接。
要加快完善景区规划,对旅游资源分布、旅游要素安排等进行全面统筹,重点对标识标牌、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进行部署安排,为游客出行提供更多便利。大力推动国土、城建、农业、水利、文化等相关职能部门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通过出台一系列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明确职责与定位,营造全市各部门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做足生态“文章”,“绿色”全域旅游
生态是某市的品牌,全域旅游在某市即为生态旅游。目前,全市共有8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国家湿地公园,森林覆盖率达64.5%。生态游顺应公众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愿望,近年来发展迅速,让人们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同时,也为一些地方带来了新的发展前途和“钱途”。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但发展生态游不能跑偏方向,背离初衷,要强化生态环保意识,摒弃生态旅游的错误认知——如果只把生态旅游当作赚钱工具,监管上浮皮潦草,无异于杀鸡取卵,最终会因生态损害付出沉重代价。
生态是旅游之本,生态资源枯竭,旅游也得不到长远发展。在旅游发展中不仅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将丰富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等转化为生态旅游优势,把旅游开发带来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使自然环境因旅游开发得到优化。也要以生态文明建设统领生态旅游发展,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加强对森林、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将生态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控制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
不破坏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和底线。发展生态旅游的初衷和最终目的,应该是用旅游收益来反哺、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无论决策者、管理者还是游客,都要对生态旅游有科学的认知、正确的打开方式。对于政府而言,要严格实行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双重管控,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切不可让经营者赚足了腰包、却给当地留下生态欠账。具体到旅馆饭店等旅游设施,必须在前期就做好有可操性的环保规划。而对于公众,则要加强宣教,传播生态旅游行为规范。大家共同维护,才能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唱好文化“大戏”、精彩全域旅游
全市拥有2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某市已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积极探索对古村落、古建筑保护进行立法,进一步探索实践古村落、古建筑保护机制,进一步加大古建筑、古村落保护力度,书写粉墙黛瓦与清风古韵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扩大历史文化旅游优势。进一步挖掘古城的政治、军事、文化内涵,推动景区由单一观光向历史文化深度游转变、由静态遗存展示向活态文化利用转变、由一日游为主的旅游景点向景区型旅游目的地转变,将其建设成为国际性、标志性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大力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景区景点,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总之,以更大的决心传承文化,把文化作为提升全域旅游内涵和品质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文化优势。
四、实施“旅游+”战略,“创新”全域旅游
推进“旅游+新型城镇”。挖掘城区、镇街中心区旅游功能,依托已有的休闲街区、滨水绿道、公园绿地、慢行系统、文体设施、商业设施等资源,打造文化体验型空间、现代娱乐型空间、公共游憩型空间、服务消费型空间,带动消费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集聚。
推进“旅游+乡村农业”。依托水稻、油菜、荷莲等传统作物和品牌优势,拓展农业的生產、生活、生态、教育、科普等综合功能,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会展农业等现代农业新形态,引导市民走进农村、感受农业,促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进一步延长现代农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和品牌链。
建设农业主题公园。充分利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香柚观光(采摘)园、草莓观光(采摘)园、葡萄观光(采摘)园等农业资源,主动对接市民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回归田园、体验民俗等需求,通过持续举办农业嘉年华、香柚(葡萄、草莓等水果)文化节等会展活动,打造集种植体验、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业主题公园。
打造特色旅游镇村。发挥自然生态资源、人文遗迹、民俗风情、特色农业等方面的优势,加快打造一批全域旅游示范镇,建设一批特色乡村旅游节点。
推进“旅游+康养休闲”。把握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要求,聚焦温泉养生、生态休闲等特色资源,推动旅游与健康、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
积极培育健康旅游。依托漂流、温泉等品牌,主动对接市民健身休闲需求,拓展开发越野、骑行、攀岩、漂流等户外拓展运动的影响力,借势促进运动休闲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依托森林公园传统景点,整合风景名胜、历史人文、地质奇观等旅游资源,抓好设施建设、品牌营销和标准化管理,提升功能品质,打造集登山、赏景、休闲、体验为一体的森林生态景区。
推进旅游与农业、体育、康养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构建乡村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养生、互动体验等差异互补的全域旅游格局。近年某市“旅游+体育”蓬勃发展,承办了全国国际越野挑战赛、两岸围棋赛、两岸四地山地自行车挑战赛,参赛选手超过5万人。开发了徒步、骑行、攀岩、漂流等多项户外拓展运动,全域正成为一个天然大运动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814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