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野下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新常态旅游业形势下,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文化旅游的发展需求。十三五旅游发展报告中指出,将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的旅游发展战略。基于全域背景下鄉村旅游必然会为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动能,所以基于全域背景下研究乡村康养旅游发展模式就显得很有必要。
【关键词】全域旅游 康养旅游 乡村旅游
一、全域旅游和乡村康养旅游
(一)全域旅游的概念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养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是一种以旅游产业为优势产业的目的地综合发展理念,更加强调旅游产业的综合性特征及其与目的地产业的融合。
(二)乡村康养旅游的概念
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标准中将康养旅游(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定义为“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身养性、亲近自然等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而进行的旅游活动的总和”。目前学术界还没有针对康养旅游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国内学者对生态旅游的最新定义:生态旅游是一种非大众化的特殊旅游,通常发生在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完好的自然地区及与之相伴的文化遗产地和传统社区;生态旅游者选择环境可接受性强的活动,使用资源消耗性低的设施,在欣赏、享受、学习、探究自然与生态的同时,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直接或间接地维护社区利益;生态旅游开发者和管理者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实施控制性管理,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开发,使社区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世界各国对老年旅游者的统计不一致,我国将老年人口年龄与退休年龄相结合,规定男60岁、女55岁为老年人口的起始年龄。参考有关学者对旅游所下的定义,老年旅游指年满55周岁的人群出于娱乐消遣、养生保健、疗养休闲的目的,在基于身体条件、愿望倾向的需求下进行的一系列文娱、观光活动。
乡村康养旅游是将上述几个定义糅合在一起而提出的,乡村康养旅游是指依托适宜的自然地理条件,回归生态景观良好的乡村,在空气、水质、食物、生活节奏等休闲养生需求满足的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文娱、度假、疗养、保健活动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二、全域旅游情况下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管理缺乏力度
管理机构不健全,全域旅游涉及农业园区发展、小城镇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分属多个部门管理,尚无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造成许多乡村旅游地出现在利益方面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在问题方面无人管理、互相推诿,经营者的利益、游客的问题政府职能部门无力解决,从而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顺利发展。
(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由于乡村旅游地大都位于城市的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基础设施仍然与游客的需求间存在差距。例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设施简陋;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食宿设施件差,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难以让人接受,难以留住游客。
(三)定位不明主题不显
目前,农业观光、温泉洗浴、果蔬采摘、体育休闲、乡村集会等旅游产品名目繁多,但表现雷同,要么都是农家乐,要么都是垂钓,要么就是采摘水果,极易形成恶性竞争,不利于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旅游商品匮乏特色
乡村旅游产品单一、未形成系列,乡村各种资源未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农家乐旅游已经沦为了:郊区大公园、采摘园、烧烤园,产品雷同、品位不高、重复较多,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
三、全域背景下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的模式
(一)“旅居养老”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多样化旅游消费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随着涌入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多,城市人口开始由于“空气、环境与生活压力”而涌入乡下,出现一股“反城市化的热潮”,更加严峻的是老龄化问题带来的日趋严重的养老压力与农村大批民居闲置的矛盾日益凸显。发展乡村旅游既能够实现农村产业升级、带动就业,又能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由于当前老年人的消费观念随着互联网、微信的使用逐渐转变,“新型银发一族”对互联网的掌握就是“互联网+新型养老”的发展契机,基于乡村闲置房屋租赁,开发养老方案是当务之急。建立“乡村旅居平台”,将线上长短期租赁与依托于乡村景观的闲置房屋相结合,实现乡村旅游养老新模式.“旅居养老”新形态的养老服务,在新常态下,与国家“全域旅游”所鼓励的多个发展方向吻合,如“养老”+“旅游、体育、文化、休闲、医药、健康”等。
(二)景区带动模式
乡村旅游要依托资源基础和村民的意识,景区周边的乡村能够较早的受到旅游的感染,在思想意识方面容易接受旅游产业的进入,周边的村民更乐意为景区游客提供服务,久而久之在其土地上发展乡村旅游更容易。原有村落紧靠景区,软硬件设施比较完善,能够为景区提供辅助服务,例如为游客提供民俗,提供乡村美食等。在全域背景下,打破“景区”的限制,实行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由点到面的发展,景区周边的乡村依据已有的客源优势,稍加开发便以实现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景区周边乡村在保障乡村特色的前提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美丽生态环境。改变以景区为主要架构的旅游空间经济系统,重新构建具有旅游休憩、旅游体验、旅游购物、特色小镇等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系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29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