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旅游研究述评与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康养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业态,是旅游资源利用新形势的有效探索。在健康和旅游的双重需求下,国家政策着重支持“康养+旅游”新型旅游发展模式。然而,我国康养旅游研究近年来才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仍处于探索阶段,迄今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基础,尤其是对于开发潜力和区域发展模式比较分析的研究。通过对康养旅游的理论探讨进行梳理与归纳,从概念界定、发展模式、市场需求及产品开发、目的地建设和开发潜力评价等方面指出当前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趋势。从研究方法来看还处在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的初始阶段。未来研究可以围绕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两个层面进行创新。
[关键词] 康养旅游;开发潜力;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4-0050-03
康养旅游作为旅游的新业态、新模式,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养生的多元化需求,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各级政府频频出台相关支持性政策,大力促进康养产业发展。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出台《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公布了首批5个“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并将康养旅游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同年2月,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启动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的通知》大力推行森林康养产业试点。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该规划明确指出各地区应根据区域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促进健康与旅游、养老、健身及休闲融合的新模式。康养产业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中的新宠,其产业发展如火如荼,随着实践探索不断的展开,国内外学者对其理论研究也开始投入充分的关注与重视,但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系统和实践基础,学术研究仍相对滞后。基于此,如下通过对国内外康养旅游研究现状进行回顾与评价,以期为其研究趋势提供思路。
一、康养旅游研究回顾
国外康养旅游起源于健康旅游,十四世纪初温泉疗养地的建立是健康旅游最初的发展形态。从国外文献来看,康养旅游在国外的研究主要涵括了健康旅游的定义、开发实践及市场需求。而我国康养旅游始于攀枝花和秦皇岛两个国家级康养产业试验区的规划。“康养”概念得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热议,旅游市场上康养产品也逐渐增多。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康养旅游的内涵给出一个权威的界定。Muller(2001)认为养生讲究身心平衡,是身体、精神及思想达到协调状态,是一种自我认同、身体保健、健康饮食、娱乐舒心、环境舒适等和谐状态。而国内王赵(2009)较早的对其内涵进行了探讨,指出康养旅游是建立在自然、生态、人文与文化环境基础上,结合观赏、游乐、康体及休闲等方式,以强身健体、医养和延年益寿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徐红罡、刘庆余(2006)等学者则认为康养旅游实质上是一种“旅游+”战略,强调其融合性。而国家旅游局2016年颁布的《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中对康养旅游也进行了定义。定义康养旅游是指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康养旅游作为旅游新业态,在促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全域旅游建设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开发康养旅游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和大众的青睐,并成为研究的新焦点。
(一)康养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国外学者对其康养模式研究以水浴疗养、森林康养以及医养旅游为重点,分析各模式下对人类健康发挥的作用(IngramJ,2009;MitaniToru,2011)。而国内研究则侧重康养旅游的融合发展,根据资源、地域环境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对温泉康养、森林康养、医疗康养、田园康养模式等进行了探讨。谢晓虹(2018)从地理区域、气候特征、资源状况及特色产业四个层面探究不同区域的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并提出现阶段我国特色小镇康养旅游主要模式。何彪(2018)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海南康養旅游发展现状,进而从多元产品供给体系、合理空间布局、创新运营模式三方面提出发展策略。叶智(2017)提出融合是森林康养发展的趋势,可以实现与森林城市建设、健康事业、全民健身运动、养老、旅游和森林教育等业态的融合发展。
(二)康养旅游市场及产品开发研究
康养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新业态,其产品的开发设计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上都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对类似的养生、康体、健康旅游产品开发研究较多,依据市场、资源、体验等分析产品开发。EADidaskalou(2003)等分析了影响希腊伊卡里亚岛温泉度假康养旅游发展的重要要素,指出气候资源在其产品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Sharifabadi AM(2014)等通过利用模糊TOPSIS法建立模型,探讨了游客的满意度对康养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得出基础设施、专业技术人才与满意度息息相关。Melanie Smith(2015)通过德尔菲法咨询了25位健康领域的专家,梳理波罗的海地区的医疗旅游资源,提出了温泉SPA、森林浴、生态化妆品等12类新兴医疗旅游产品开发方向及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策略。Jonas-BerkiM(2015)指出,匈牙利医疗旅游大多建立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建议匈牙利医疗旅游产品开发要增加附加值产品,打造医疗旅游的空间集聚。林峰(2006)等通过分析消费者对生态养生产品的需求,从地域、年龄、性别、商务市场、中青年消费诉求和生态度假市场等方面对其旅游市场进行划分,分析得出生态养生产品市场主要表现为几方面:从地域上来看以珠三角及海外市场比重比较高,从消费人群来看主要以中老年为主,而性别上则主要为女性,另外消费者比较关注生态养生餐饮消费和市场档次。黄秀娟(2002)利用层次分析法,探寻出适合我国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的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并总结出了相应的结构模型。汪文琪(2018)构建出适合康养旅游产品开发的RMFEP模式,提出开发思路、构建产品体系,最终对海南省康养旅游产品进行开发策略拟合。 (三)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研究
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于19世纪40年代在德国巴特的威利斯赫恩镇创立,随之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2007年日本建立了首个森林康养基地认证体系。Mitani Toru等(2011)设计了与自然零接触的“自然吧台”,用以发展区域性老年康复等健康保健设施。王建宏(2016)通过医养结合打造攀枝花康养胜地。何少琪(2018)以云南省2010年和2016年相关旅游经济数据为基础,利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计算出16个地级市各项空间特征指标,研究发现云南旅游的核心从昆明一地扩展到昆明、丽江及大力三大核心区,完成由点到面的结构演变。谢文彩、李星明(2018)等以武汉市50家康养旅游地为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Voronoi多边形面积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及缓冲区域分析,研究其空间分布,发现康养旅游地呈现集聚状态,且其分布与交通干线、河流湖泊分布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对武汉市康养旅游地空间布局提出了优化建议。
(四)康养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研究
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是测量旅游资源是否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并进一步测度其获取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的潜力。旅游开发潜力的研究逐步纳入国内外学者研究视野。国外学者Taylor(2013)以消费者需求为研究视角,从资源、基础设施及政府政策三个方面对赞比亚的农村旅游开发潜力进行测度。程乾(2010)等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法对古村落旅游资源环境进行评价,较大的提升了评价的可靠性、客观性及准确性。而对于康养旅游开发潜力的评价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多是在借鉴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基础上,结合康养旅游特质选取其指标体系。Erdem(2015)从区域位置、政策支持、医养水平三个方面对其健康旅游发展潜力进行测度。陆晓梅(2017)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从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及社会支撑等角度以安徽省五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对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进行评价。李济任(2018)从森林康养资源价值、环境价值和开发建设价值三个层次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辽东山区森林康养资源开发潜力进行评价。潘杨刘等(2019)通过建立森林洁净度、气候适宜度、景观美景度及资源丰富度四项准则建立森林康养资源评价指标框架,着重分析了四类康养活动的核心要素指标,并以此提出对策建议。
二、康养旅游研究述评与展望
综观研究成果,随着康养旅游实践的不断展开,其理论研究也逐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重视,目前研究取得的进展及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研究内容来看,整体上国内外关于康养旅游的研究多集中于概念界定、发展模式、市场需求及产品开发等方面。国外关于康养旅游研究起步比较早,且以实践和实用性研究为主,而国内则对康养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探索,研究较多的为医疗康养和森林康养,侧重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目的地研究。但是对其理论研究仍有所欠缺,跟不上产业的发展要求。国内外学者缺少对于康养旅游消费者偏好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康养旅游者动机、信息获取相关研究较少,进而使之关于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开发潜力评价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从研究方法来看还处在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的初始阶段。大多数学者采用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而相关的数量统计技术、空间计量技术等在康养旅游研究上运用的较少。仅有少数学者尝试构建康养旅游资源评价体系,而对于综合比较分析的研究较少,尤其是缺少以区位特征、资源特性为视角,分区域评价开发潜力的水平、趋势及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
基于对康养旅游研究回顾与述评,未来研究可以围绕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两个层面进行创新。
第一,研究视角。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设定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开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而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多以此为基础,从资源、环境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以区域为视角,考虑区位特征,以全域视角来规划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第二,研究方法。现有文献对康养旅游的研究多为定性研究,以描述为主,适用性较差,探索合理、科学的方法对区域康养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现有利用AHP法等评价单一区域开发潜力的基础上,结合比较分析法和空间计量工具,以区域角度比较分析其各自差异性、优势性及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从而进行全域康养旅游空间规划是未来研究可以探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Smith M. Baltic health tourism: uniqueness and commonalities [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2015,15(4):357-379.
[2]Jonas-Berki M,Csapo J,Palfi A. A Market and Perspective of Health Tourism Destinations :The Hungarian Experience[J]. Internationl Journal of Tourism,2015,17(6).
[3]Taylor TK,Bandathole C. Tourism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the Northern Province of Zambia[J].American Journal of Tourism Management,2013,2(1):10-25.
[4]Erdem H.Added Value of Health Tourism and its Potential in Bursa[J].Russian Academic Journal,2015,31(1)136-140.
[5]葉智,郄光发.跨界与融合是森林康养发展的必由之路[J].林业经济,2017,39(11).
[6]黄秀娟.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的适宜性评价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2.
[7]董少华.医疗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8]汪文琪.基于RMFEP模式的海南省康养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海南:海南大学,2018.
[9]谢晓虹,郭倩,吴玉鸣.我国区域性特色小镇康养旅游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18(9).
[10]何彪,谢灯明,蔡江莹.新业态视角下海南省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南海学刊,2018(9).
[11]魏长晶,李江风,张志.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定量评价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3):220-223.
[12]陆晓梅,张鑫,高淑春.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7,37(1):44-49,104.
[13]李济任,许东.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8):135-142,169.
[14]中国旅游局.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LB/T051-2016[S].北京:中国国家旅游局,2016.
[责任编辑:高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83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