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高校实验课程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经济社会对高质量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对财经类高校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实验课程是实验教学的基础,高质量的实验课程势必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文以作者所在单位云南财经大学为例,分析其当前实验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其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出下一步发展的举措。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 经管类专业 实验课程建设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各领域都处于重大转型期,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人才输出的质量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亦然成为社会各领域竞争的焦点,财经类高校是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基地,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实验教学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高等教育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随着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财经类高校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提高创新意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得到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然而,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实验课程建设的质量,任何学科的实验课程都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桥梁,通过实验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训练,提高学生对经济管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开设实验课程,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理论知识应用的深度和宽度,从而塑造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将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分析其经管专业的实验课程建设现状、问题及下一步发展改革措施,以期为其他兄弟院校的实验课程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一、实验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校实验课程的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推动实验教学发展。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管理中心于2015年1月启动校级实验课程建设工作,在各学院积极配合下,共收到来自学校19个学院共201个项目的建设申请,经过专家评选,拟同意152门课程建设立项。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各学院的通力配合以及实验课程组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实验课程建设在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有力地推动了我校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实验课程体系初具雏形
从人才培养整体出发,各学院积极尝试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越来越多的实验课程打破课程、专业及学科界限,将相关知识进行整合,设计了一系列综合了同一课程的不同知识点、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同一学科的不同专业的实验项目。
在课程设置上,各学院加强了课程与专业综合实验内容的联系,在全面考虑整个大学期间实验层次性的同时,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对实验项目进行模块化的组合。在低年级阶段,安排必要的模拟仿真实验,以增加学生的认知、验证能力。在高年级阶段的实验课程、实验项目设置上增加了综合性、研究性和创业性的实验内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
在實验教学的多元性上。各学院形成了手工操作与信息技术相匹配,模拟手段与实际演练相并存,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拥有计算机、沙盘、网络、多媒体、数据库、虚拟环境、实物等相对齐全的实验教学工具。
(二)实验教学方式改进,实验教学效果提升
一些实验课程引入先进的实验教学方法,增加体验式教学所占比重,呈现出原理性实验教学与应用性实验教学相结合、行业需求与基础实验教学相结合、动脑设计与动手制作相结合等特点。主要表现之一是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上机操作、自我模拟、对抗演练等多种手段的整合优化,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二是加强专业技能培养。采用模拟实验教学软件、专业技能情景模拟等方法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综合能力培养。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及主动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课题等方式,逐步强化了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三)初步形成了重视实验课程建设,规范实验课程教学的氛围
通过实验课程的立项和验收,各教学单位及大多数实验课程组教师认识到了实验课程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推动作用和重要意义。整体来看,我校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初具雏形,明确了各门实验课程在本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定位与作用,实验课教师对实验课程建设要素和建设规范的认识不断加深,课程建设能力明显加强,为提高我校实验教学的内涵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一)多学科交叉有待进一步加强
缺少学科交叉及相互间的渗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高校的教育趋势,要求各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并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专业实验室相互间独立,实验内容也仅是围绕本门课程设置,不利于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观念落后,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都对实验教学有着错误的认识,认为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能否从根本上认识到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管理体制不健全,制约了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实验教学人员作为教学辅助人员,相应的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院系也未能认真研究这支队伍的培养、建设、提高的问题,致使实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抑制,许多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不愿从事实验教学工作。随着学校实验教学任务的日益繁重,现有的实验教师队伍难以满足需求,急需补充新生力量。 (三)实验教学体系、教学设计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校多数专业的实验课程沿用理论课体系组成,没有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传统的实验教学目标强调的是“验证理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在这样的观念下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了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实验教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受理论教学的制约,自身的目标要求不明确、不具体,各门实验课难以形成系统性,难以在各门实验课中进行明确的分工和科学的衔接。
(四)考试方法和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改进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实验考试方法比较单一。对于实验教学的评定,大多数教师是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与实验完成情况相结合的方式给定的。有些情况下,实验测试只作为相关理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没能进行单独考核,这不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下一步改进举措
针对我校当前实验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五项”措施,“六项机制”来改进下一步的实验课程建设。
(一)“五项措施”
统筹规划、优化配置。进一步整合实验教学资源,组建资源共享、功能综合的实验室,使每一个实验室能够承担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降低办学成本,形成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自主学习的环境与平台。
突出重点、兼顾多样化人才培养。重点建设校级教学实验平台和涉及专业多、学生面广的学科专业实验平台。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兼顾一些小学科及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为多样化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
实验教学资源上网。实验中心、各学院应着重抓好实验室的内外环境装饰与建设,建立实验室或实验教学网页,将实验教学资源、实验教学条件、实验教学内容上网公示。
努力改善实验教师队伍结构。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脱产培养与在职培养相结合,内聘与外聘相结合等形式,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进一步优化实验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力强,能够胜任本科实验教学、科研工作及社会服务工作的专职实验教学队伍和专职实验教学管理队伍。
加强实验教学规范化建设。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对实验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学院院长全面负责实验教学工作,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具体负责实验教学的组织、实施与检查工作;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实验教学的目的,坚持高起点、有突破,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体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区域特色,建立体现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的实验教学体系;积极探索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相适应的实验教學方案。
(二)“六项机制”
建立实验室评估体系,每年对上一年新建实验室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评估。建立实验教学各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建立实验教学师资管理机制,从教学工作量计算、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建立面向学生开放性运行的管理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验实训活动。建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奖励机制,对实验课课堂优秀教师、实验研究成果、成熟的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予以奖励。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确保实验教学质量。
四、结论
实验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是全方位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对带动学校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有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和承担实验课程的教师应不断总结和探索实验课程建设经验,努力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5Y2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89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