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工程造价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效益、合理使用、控制得当是造价控制的基本要求。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进行了多次改革,但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体系运行效率不高,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周期不完整等问题。本文根据工程造价经验,分析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现状,提出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和个人观点。
  【关键词】工程造价  管理体制  国内发展
   工程造价管理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生产线中,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力度和强度,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对于整个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加快工程造价管理及工程计价形式与构成改革的进程,强化对相关国际惯例的理解与运用,才能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定额不仅是类似政府定价的一种形式,更是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但是,这样的方式只在计划经济时代发挥了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变,这样的方式使得建筑市场中体现的价格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不利于政府转变其职能,同时在这样的定额方式下,企业无法参与完全的市场竞争,不利于企业创造力和活力的展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发展。社会固定资产的总投资对建设的要求一直小于建设市场供给的数量。为了保护国有大中型企业,我国的编制的定额水平偏高,这造成了工程价格存在较大的获利空间,所以建设企业不断增多。由于设施配套不健全,投资者总是会以“低价优先”原则进行投资,这就造成了建設市场的无序竞争。
  二、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方法落后
  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某些建筑企业为了在竞标中能够中标,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以牺牲建筑质量为代价,压低工程造价,以低造价来获取建筑工程项目。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有关部门对建设工程概预算价格费用项目的划分,预算定额的编制、施工管理费定额的编制及其计算方法等诸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工程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国内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是各自独立的分类性管理,大多数管理人员没有事前预控、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工程动态管理的经验和意识,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只是把重点放在建设工程的施工阶段,经常忽略了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等初期的造价分析和管理,只重视工程的中标价格以及建造过程中的变更造价和竣工后的结算造价。
  (三)缺乏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
  目前国内取得工程造价师资格的专业人才相当少,国内对注册造价工程师实行的年审验证考核制度过于简单化、形式化,缺少强有力的监督管,因此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高级专业人才更是寥寥无几,在取得执业资格证的队伍中,真正能从事高水平工程造价管理的人员比例非常小,还有相当一部分即无工作实践经验又无实际工作能力,整体素质不高。
  (四)建设施工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市场竞争不规范
  由于建设施工的资质要求较低,从事建设施工的企业逐年增多,供求关系失衡导致本已激烈的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出现了诸如压价承包、压缩工期等等众多不规范的市场交易,冲击了正常的工程造价管理。
  (五)业主的不规范行为缺乏约束机制
  现阶段我国投资体制还不完善,责任机制还不健全,负责工程发包和工程款支配的业主方和工程建设的效益缺乏直接的利害关系和约束机制,特别是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使得业主在建筑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业主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的进度、质量和造价。建筑市场能否规范运行,直接取决于业主的行为是否规范。
  三、改进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一)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建筑企业在业内的资质为准绳,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走低价位路线,编制通用的招投标文件格式,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评估的基础之上,确定哪些是合理的低造价,哪些是不规范的低造价,将合理的低造价与资质相对雄厚的建筑企业结合起来,在招标阶段将造价控制在合理科学的范围之内,彻底将工程造价管理力度和强度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掌握工程造价重点目标
  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整个过程,但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是在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后,关键在于设计阶段。应该把重点转移到设计阶段,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它是把投资转化为建筑产品的关键环节,仍需重视。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问题复杂这就要求设置控制目标时需严肃、科学和实事求是。
  (三)提高工程造价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投资趋势多元化的形势下,迫切需要一批为项目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高素质人员,这就要求工程造价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新知识,并在工作实践中发挥自身的工作主动性,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预算技术水平和素质。目前我国已对工程造价人员实行执业资格的准入制度并相继出台了有关具体的规定,工程造价人员应尽快提高素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四)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体系
  形成市场经济的计价模式是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最终目标。在“中国特色”的“半管制”定额管理的基础上,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舍去其价格要求,使价格成为市场信息,保留其消耗标准部分,使消耗标准成为国家统一标准。而且,我国政府要依照国际惯例,不仅要开放各个企业的利润率和费率,让取费和利润交由市场决定,还要开放各种工程的价格,逐步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体系。
  (五)建立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政府投资工程的利益。政府主管部门借鉴了国外的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要素和管理经验,通过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起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体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的管理体制目前在信息化管理、法律法规方面落实得还不够健全,导致计价模式落后、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因此,我们更要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建立起定价机制,不断地优化资源的配置,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不断的推进我国的工程造价体制的改革,适应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进程,让工程造价更加高效的同时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为我国取得更好的投资效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89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