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问题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广辉
摘要:高校内部控制评价能促进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强化。对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深入考察内部控制涉及的各类要素,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内部控制实际状况实施有效评价。文章简述了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现状,阐述了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原则,探究了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内容,以期为高校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对高校内部控制进行科学评价和有效监督,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制度执行中所遇到的问题,能促进高校优化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并强化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能实现内部控制实际效果有效增强,促进高校实现良好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科学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高校内部控制实施科学评价。
一、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现状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现状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由于部分高校现行评价体系照搬企业的做法,导致高校在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严重影响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的实际效果。高校不同于企业,高校组织具有非盈利性的特点。多数高校未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明确适用的评价标准,从而难以实现对内部控制的科学评价。二是缺乏可操作性。当前,多数高校现行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缺乏可操作性,缺乏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评价体系脱离高校实际情况,难以利用现有评价体系对高校内部控制实施切实可行的评价操作,极易与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目标发生偏离。三是缺乏完善的评价内容和评价范围。多数高校未能深入考察自身实际情况并结合内部控制各项制度,设计评价内容,并确定实际评价范围。四是缺乏系统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高校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需对评价项目实施具体化处理,并实施量化评价。然而,多数高校未能针对内部控制构建系统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一)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
高校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要遵循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的原则。定量指标是指能量化的各類指标,诸如入职培训率等。定性指标,是指不能直接量化而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实现量化的评估指标。例如高校决策制度的完善程度等,对于定性指标通常先进行模糊等级评价,再实施量化。将两类指标结合起来,评价内部控制才具备有效性,能增强评价的客观性。
(二)兼顾全面性和重要性
高校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要增强评价指标设置的全面性和重要性,以获取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增强评价的意义。要总体考察高校内部控制各方面内容,设置全面的评价指标。但并非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所有指标均能作为评价指标。要确定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将高度关联内部控制,且具有重要意义的指标作为评价指标。
(三)注重成本效益
对内部控制涉及的评价指标进行制定测评需耗费大量成本。高校内部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高校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进行构建,要注重成本效益,高效利用各类资源,实现对成本的科学控制,增强评价效果的科学性。高校在设置评价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其成本效益性,通过科学合理地控制成本,获取最为科学的评价效果,增强成本效益。
(四)注重可操作性
高校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其目的是衡量自身具备的内部控制实际水平。评价体系不仅要真实反映高校内部控制实际情况,还要注重增强可操作性,便于操作实施。
三、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内容
(一)解决现有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不足
高校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要解决现有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不足:一是要设置明确的评价标准。要基于高校内部控制实际情况,对评价标准进行明确设置,指导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二是要增强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要针对高校内部控制实际情况以及各项内容,有针对性构建评价体系,确保评价体系切实可行。三是要科学制定评价内容,并明确评价范围。高校要基于内部控制涉及的各项制度,对评价内容进行科学制定,确保评价体系覆盖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四,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完善。高校要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具体的评价项目,并对内部控制实施量化评价。
(二)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1.总体评价方法
总体评价方法如下:一是详细评价法。将内部控制框架作为实施评价的参照物,对框架中涉及的各组成要素是否存在进行判断,据此对内部控制相关设计具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然后,评价内部控制实际运行具备的有效性。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从整体上对内部控制具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阻碍内部控制良好实现其目标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判断内部控制存在的重大漏洞的可能性,最终判定高校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该法以控制作为切入点,其评价思路是由控制到风险,该法重点关注具体控制相应的设计运行。二是风险基础评价法。评估影响内部控制实现其既定目标的相关风险,据此判断高校是否存在对内部控制风险进行应对的措施,然后,对相关证据进行收集,评价现行内部控制具备的有效性。最后,对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进行评估,判定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实质性漏洞,并最终评定内部控制具备的有效性。该法以风险作为切入点,其评价思路是由风险到控制,该法的关注重点是风险。
2.具体操作方法
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应结合使用如下方法:询问法、检查法、观察法以及重新执行法。其中,重新执行法,是实施重新执行以确定内部控制具备的有效性。实施重新执行,需遵循相关步骤要求,并结合专业判断。
(三)构建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1.选取评价指标的原则
高校内部控制较为复杂,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涉及各方面内容和诸多影响因素。为全面、综合地对高校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要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评价指标,要遵循如下原则:一是科学性。选取评价指标,要考察高校的各项制度,并结合高校特点,选取涵义清晰和独立性强的指标,避免各评价指标间存在包含关系。二是系统性。要确保所选取的评价指标能实现对高校内部控制活动的全面覆盖,对内部控制具备的特征以及目标进行系统反映,确保获取全面、可信的评价结果。另外,要确保所选取的各项评价指标能有效形成系统,避免对评价指标的罗列堆积。三是层次性。高校要对评价指标进行分层,从各层面对内部控制的实际状况进行反映。四是可操作性。要减量选取少量评价指标,并确保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契合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要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构建,有效改善对内部控制的实际评价效果并提升其效率。高校对其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还要重视具体过程。可将要素评价与目标导向评价两种模式有效结合起来,据此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要基于评价模式,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此,要构建两套指标体系,一是过程型指标体系,二是结果型指标体系。要遵循一定标准,对目标进行逐层分解,构建指标体系。
过程型指标体系包括如下要素:一是控制环境,该要素包含的指标有发展思想、人力资源政策、制度建设、校园文化以及组织治理结构;二是风险评估,该要素包含的指标有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以及风险应对;三是控制活动,该要素包含的指标有授权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职责分离、实物控制以及预算控制;四是信息系统与沟通,该要素包含的指标有信息系统、信息数量及质量、沟通渠道和效果;五是监控,该要素包含的指标有自我评估控制、反馈意见控制以及检查控制。
结果型指标体系包括如下控制目标:一是战略目标,该目标包含的指标有行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面临风险及承受风险的能力;二是运营目标,该目标包含的指标有教学效率及效果、科研效率及效果、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三是社会责任目标,该目标包含的指标有学术责任、服务社会责任、伦理责任以及法律责任;四是报告目标,该目标包含的指标有会计报表的审计意见、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重大会计舞弊行为;五是合法合规目标,该目标包含的指标有罚款支出情况、涉诉金额以及未履行债务等。
(四)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是指基于模糊环境,对多因素制约的事物实施综合评价。该方法基于研究对象具备的特点,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确定隶属度函数,通过无量纲隶属度对具有不同量纲的量进行评价。本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借助AHP法,即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相应的权重进行确定,并借鉴专家经验,结合定量计算相应的结果,实施综合评价。
1.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1)因素集。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汇总,即构成评价因素集。将因素集假设为U,在同一层次上存在n个评价因素,则U=(U1,U2,U3,…,Un),且需满足U=U1∪∪U2∪U3……∪Un,对于任意i≠j,j=1,2……均有Ui∩Uj=φ。
(2)评语集,即评价等级集,作为评价尺度,对被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进行表示。采用V=(V1,V2,V3,…,Vn)。在该模型中,n的取值为5,划分的五个等级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以及很差。
(3)权重集。用于对各指标在其所属相应层次中具备的重要程度进行反映。采用W=(W1,W2,W3,…,Wn)进行表示。在该模型中,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具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确定,进而对权重系数进行确定,并对之实施归一化处理。
(4)模糊评价矩阵。用于对评价因素到评价等级二者间存在的模糊评价关系进行反映,其实质属于模糊映射,可经由专家投票或者打分获得。
(5)评价尺度,对每项给予的评价标准进行反映,对评价结果进行数值化处理,能增强评价结果的直观性。可采用E=(e1,e2,e3,…,en)进行表示。
(6)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借助该模型,对内部控制评价相应的综合得分进行計算,得分高低与内部控制实际效果成正比。
2.运用层次分析法
运用AHP法,即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对该法进行运用,通常会结合专家调查法。为减少主观色彩,对专家调查的相应结果实施数学处理,并对处理结果实施一致性检验,增强权重确定具备的客观性。
层次分析法,首先尽可能对总目标涉及的过程因素进行分解,并对各因素性质以及关联度进行分析,对同类因素实施归集整合,并划分层次,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层次的问题分析模型,借助该模式对低层次各因素相应的权重值进行确定,并对实际问题进行转化,确定其权重值。
层次分析法步骤如下。
(1)构建结构模型。分析实际问题,对包含于实际问题中的因素划分层次。通常划分三层,目标层位于最上层,指标层位于中间,措施层位于最下。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自上而下对相关因素进行分层,下层影响上层,但各层内涉及的因素具有独立性。以递阶层次结构为例,各层内包含的各元素相互独立,相互之间不存在支配及影响,层间不存在循环和反馈,实现逐层传递。
(2)对成对比较矩阵进行构造。该矩阵为层次分析法提供基本信息,并为权重计算提供依据。该矩阵相应的元素值,体现了人们对各因素相对于目标具备的重要性的具体认识。将结构模型作为依据,对任意两指标实施逐项判断和比较,并对其具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确定。并根据层次分析法将相应数值赋予它们,实现对成对比较矩阵的构造。
(3)对权重量进行计算并实施一致性检验。对成对比较矩阵实施最大特征值的计算,并确定其特征向量,借助CI(即一致性指标)以及CR(即一致性比率)实施一致性检验。当通过CR<1,则表示实施归一处理后,其特征向量为相应的权向量,否则,需对成对比较矩阵进行重新构造。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缺乏可实施性和真实性、缺乏完善的评价内容和评价范围、缺乏系统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要遵循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兼顾全面性和重要性、注重成本效益、注重可操作性的原则。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内容主要包括构建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参考文献:
[1]王海妮.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构建——以L高校为例[J].教育财会研究,2018(02).
[2]王春园.风险导向模式下高校内部控制审计与评价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8(09).
[3]王奇.基于审计巡视常态化下高等学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探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
[4]张扬.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评价[J].学理论,2018(02).
[5]梁一村.高等学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05).
[6]顾亚莉.“互联网+内控平台”背景下高校内控体系建设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6).
[7]汪菲菲,龚乐.基于经济审计视角下高校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市场,2018(01).
[8]颉丽娜,李昭月.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7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