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高校预决算衔接管理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琼
摘要:由于高校“一体化”的预决算管理模式尚未建立,因此财务信息从预算、核算到决算的衔接问题是财务人员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来说,预决算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是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预决算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举措。文章通过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预算方法、中外合作方财政年度及账务处理差异、科目设置及预决算管理效率等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以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高校预决算衔接管理水平。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预决算衔接;预算法;管理效率
一、引言
高校“一体化”的预决算管理缺陷,导致从预算、核算到决算衔接不顺的问题。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来说,不仅需要考虑高校本身的预决算衔接管理问题,还要考虑中外合作方在财务计划、核算制度、会计期间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其对合作办学预决算工作的影响。因此,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高校预决算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二、中外合作办学高校预决算衔接问题分析
(一)缺乏科学的预算方法
目前,高校大多采用“增量预算法”进行预算,仅在往年预算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数额作为当年的预算数,并未考虑经济业务的特殊性,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来说,需要同时核算中外合作方的办学成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预算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不确定性,难以根据以往的数据准确推测未来的成本。其次,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主要部门,包揽了预算编制的大部分工作,尽管其它部门与学院也会参与预算讨论并提供相关数据,但是资金的分配最终还是由财务部门决定,并不能真正保证合作办学支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没有准确的预算,就无法为核算与决算做正确的指导,从而降低了预决算工作的衔接性。
(二)难以协调中外合作方财政年度差异
在中国高校,一般都是按照公立年度来编制预决算报表的,但是不少西方国家的高校会按照学年制定财务计划并编制预决算报表。这会导致中方在编制预算报表时,外方可能还未对经济活动进行策划,因此,中方編制的预算报表无法全面考虑到外方的相关活动,因此无法保证中外合作办学预算数据的准确性。
(三)难以协调中外合作方会计制度及账务差异
目前,中国高校的财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只考虑财政年度内的实际收支情况,无法对应付未付、应收未收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反映。而西方国家高校的财务核算一般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会考虑其财政年度内所有经济业务,不论收支是否已实际发生。加上国外合作办学方与中方的账务处理习惯存在差异,因此,难以完全根据中方的会计制度与账务规则去审核外方合作办学预算及支出的合理性,无法使外方数据与中方数据进行有效对接。
(四)预决算科目不统一
预算科目与决算科目的不对应,导致预算数据与决算数据无法有效衔接。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来说,中方会支付给外方一定数量的合作费作为其为中方提供劳务活动的报酬。合作费的预算会涉及多个科目,但是在决算报表中,可能会用其他商品服务支出这一个科目核算所有合作费,无法体现合作费中各个经济活动的支出及其预算执行情况。
(五)预决算管理效率不高
目前,由于高校“一体化”的预决算管理系统尚未建立,大部分报表还得用手工编制。特别在做预算报表的过程中,财务部门需要收集各个部门与学院提供的数据,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多次审核、修改与整合。在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时,由于预决算科目不统一,财务人员需要把决算数据进行重新归类,才可算出预算中各个支出项目的执行率。大量的手工数据处理工作会导致预决算数据不准确,且不利于及时监控与分析预决算的执行情况。此外,大多数高校对于预算执行情况没有具体的考核指标,无法有效激励各学院及部门推动预算的执行。
三、中外合作办学高校预决算衔接问题对策
(一)引入科学的预算方法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预算的特殊性与不确定性,可以引入“零基预算法”,以零作为预算编制的起点。编制预算时,可以分析与参考往年数据,但是需要重新根据年度或者学年计划安排资金,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保证重要经济活动的开展。
对于中外合作方财政年度差异问题,可参考“滚动预算法”,即根据上一期的预算完成情况来调整和编制下一期预算。中方可在年底前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虽然此时外方的学年计划还未制定完成,但是在下一年度办学活动开展几个月后,外方的学年计划渐渐明晰,办学过程中的资金需求问题也能更具体地体现出来,此时,中方可根据外方提供的学年计划,将年度预算调整成学年预算。
由于年度预算之间的经济活动差异性强,而学年预算与刚编制完成的年度预算之间的相关性强,因此,建议年度预算按照“零基预算法”编制,学年预算按照“滚动预算法”编制。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决算也需要根据年度与学年预算编制两套报表,分别与两套预算一一对应,有效体现预算的执行情况。
(二)细化并统一预决算科目
为解决预决算科目的对应关系问题,建议在做预算时细化会计科目,而不是笼统地为某个经济业务设置一个数值。例如,行政综合费支出,可细化为差旅费、邮电费、办公费等科目。由于会计上是根据科目进行核算的,因此,在做预算时需要为预算活动下的各个科目设定一个数值,便于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合作费的预算,可以对人员经费、国际旅费、培训费等多个科目进行细化;核算时,建议在上述多个科目下设置合作费子科目,切不可将合作费与其他商品服务支出混为一谈。对于多个中外合作项目的核算,可设置不同的项目或建立单独的账套,并单独编制预决算报表,避免支出并入大账所产生的混淆。
(三)加强与合作办学方的交流与沟通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境外合作费,一般为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具备比中方高校更加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与信息系统。例如,美国高校具有专门的预算机构及完善的预算体系;欧洲高校具备规范的预算编制流程与预算执行制度;澳洲高校注重预算管理的透明性与约束性等。因此,中方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去对方学校培训交流等形式,学习他们在处理财务预决算衔接问题上的经验。
此外,中外合作方会计制度及账务差异问题可以通过沟通来协调。对于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差异问题,中方可要求对方在提供的财务计划时只考虑实际会发生收支的经济业务,排除应付未付、应收未收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账务处理习惯中存在差异,需要在尊重对方文化差异与做账规则的基础上,统一口径,保证对方提供的数据既符合他们的核算要求,也便于中方对合作费成本进行审核。
(四)建立预算执行的考评体系
高效的预算执行考评体系,是检验中外合作办学衔接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否则预算将无法激励并指挥完成既定的财务目标,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此外,教育部也要求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阶段性评估,全面贯彻“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中外合作办学方针。因此,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无论从高校内部管理还是贯彻国家方针角度上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可积极推进预决算工作的衔接。在这个过程中,可引入第三方社会审计,从更客观与专业的角度,对预算执行情况等因素进行评估,并对中外合作办学的预决算管理提供指导建议。此外,需要对于经费的使用部门与负责人设置具体考核指标,例如预算执行率、新增引进人才人数、新增招生人数、学生满意度等,推行“问责制”,考核结果将影响下一年度的预算下拨。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也需要积极参与评估与考核工作,做好决算报表的财务分析,找出预算执行情况异常的原因,为下一年的预算编制提供建议与指导。
(五)构建“一体化”的预决算信息管理系统
为提高预决算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报表质量,促进预决算工作的有效衔接,并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实施严格的监控与考核,构建“一体化”预决算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1. 预算报表的自动化编制
从预算报表编制的角度看,财务人员不需要再向各部门与学院收集预算数据并手工将这些数据进行录入、整合与修改。各部门与学院和财务部门一样,具有登入系统的权限,他们成为了预算编制的主体,能够积极参与到预算编制工作上来。他们可以在系统上直接录入预算数据与测算依据,并将数据细化到每一个会计科目,为计算预算的执行情况做好准备工作。预算信息录入后,系统将自动整合各个部门及学院的数据,并生成预算报表。此时,财务人员可以进入系统审核预算的合理性,并与领导及各学院和部门讨论资源的配置情况,提出建议并要求各部门与学院重新修改预算信息,随后继续生成报表并由财务人员进行审核。这样做,大大节约了预算报表编制的时间,还可以让财务人员从繁琐的报表编制工作中解放出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数据分析上,提高预算信息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同时,这样做还大大降低了“滚动预算法”的繁琐性,在编制学年预算时,只要在原来年度预算上做一定的修改与更新,即可生成报表,不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重复劳动与基础性的表格处理上,提高了预算编制工作的效率与积极性。
2. 决算报表的自动化编制
与预算报表的自动化编制比较,许多财务系统本身就具有自动生成报表的功能。但是,这些自动生成的报表,只是对科目的简单汇总,对于大多数管理性报表仍需要财务人员通过手工编制。对于某个预算内容会涉及多个会计科目的情况,财务人员只能通过重新归类整合才可以披露该预算内容的执行情况。因此,需要通过构建“一体化”的预决算信息管理系统,设置报表模板,自动生成符合会计制度的财务报表、符合管理需求的管理报表以及预算执行情况报表,确保与预算报表的信息一一对应。
3. 构建标准化的预算项目库、预算定额标准库与预算执行考核体系
构建“一体化”的预决算信息管理系统的关键,就是要实现财务数据的标准化,特别是把复杂抽象的信息变得具体化。
首先,需建立预算项目库,对所有预算项目建立电子档案,以项目为单位进行预算、核算与决算,明确经费归口单位与责任部门,细化会计科目,建立符合项目管理需要的预决算报表,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合作办学项目,设置预算项目库,便于对中外合作项目的预算监控、资金使用与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
其次,需要建立预算定额标准库,遵循人员经费按人数、共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项目的原则,财务人员通过分析历年财务报表及预决算执行情况,结合不同专业、不同项目的特殊性,与各部门及学院的经费负责人达成共识,为预算编制提供更加明确的测算依据与指导,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
最后,需建立预算执行考核体系,可以针对不同的预算项目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并及时生成预算考核报表,考核情况可与人力资源部门的薪酬政策挂钩。此外,财务人员可帮助项目负责人可对考核报表进行分析,找出执行情况异常的原因,为下一年的预算编制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高伟.如何做好预算管理与决算数据衔接[J].经济师,2014(12).
[2]田岗.基于中外比较的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12).
[3]周建.关于提升高职院校预算与决算有效衔接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3(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77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