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随着进一步的金融创新和科技沉淀,金融科技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金融服务的方方面面。金融科技在未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政府、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需共同协作、积极发挥各自职能和优势,才能实现其快速、稳健、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发展建议
  1 金融科技的含义和特点
  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金融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概览(2016)》对金融科技的定义为“金融科技是指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旨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改善客户体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由此定义可以看出金融科技是互联网金融的递进和延伸,是涵盖了与科技和金融相关的一套生态系统。
  金融科技一词FinTech,是“Financial Technology”的缩写和合成,但是金融科技并不是传统金融业和高新科技的简单相加。金融科技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思维、高新科技手段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是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顶尖技术手段,服务于金融效率提升的产业;是基于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为适应新的需求而创造性的发展出的新模式、新业态、新生态。有金融科技赋能的金融业务具有流动性更快、透明度更强、协作性更好、参与度更高、操作性更便捷、中间成本更低廉等一系列优势特征。
  2 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金融科技的触角已伸向人们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正在逐步影响甚至改变着大众的经济习惯和经济思维。
  2.1 我国金融科技的需求
  微观角度来看,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如此大的网民基数正是我国金融科技需求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网民中大部分是00后、90后、80后,这些伴随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他们正逐渐成为GDP增涨的主要推动者,数字化和智慧化的高效金融服务要比传统的电话或人工服务更能迎合新生代的消费需求。
  从宏观角度来看,高的金融需求催生了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在向数字经济时代转轨的过程中,高效率、低成本、高收入、低风险成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刚性需求。而离开了金融科技,这些经济转型目标就缺少驱动和载体。
  2.2 资本市场对金融科技的态度
  对于金融科技,投资机构普遍看好,并且投入了大量的真金白银。在我国,许多知名投资机构和投资大亨纷纷花重金在金融科技上实现战略布局。红杉资本全球合伙人沈南鹏就参与了大数金融、买单侠等金融科技项目投资,他认为金融行业作为一种高度数据化的产业,是AI最好的应用行业。知名投资者郭宇航2016年成立星合资本,并设立了国内首支金融科技专项投资基金。他最看好Fintech中的区块链,认为区块链在金融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郭宇航投资的金融科技项目有联众金融、保秀才、天云大数据等。此外,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则投资了宜信、融360、京东金融。还有顺为资本的程天、光速中国的宓群、华创资本的吴海燕等也纷纷向一批又一批金融科技项目抛出橄榄枝。
  2.3 金融科技在我国面临的政策环境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为了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研究规划,于2017年5月份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2019年3月8日金融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2019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8年金融科技工作成果,部署2019年重点工作。此外,2019年6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与泰国央行行长维拉泰·桑蒂普拉霍在日本福冈签署中泰金融科技合作协议,旨在加强双方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和联合研究、信息分享及监管合作。以上种种利好政策的发布和落实,将奠定金融科技在我国茁壮成长的基础。
  3 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
  金融科技日新月异,发展趋势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不久的将来金融科技将在场景化、智能化、精准化三方面大放异彩。
  3.1 金融科技场景化
  将金融科技融入到场景中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它将进一步提高客户的金融服务体验。使金融变的更多元、更生动、更触手可及,实现信息流和现金流的全程可视和可控。消费金融、社交金融、智能理财已渗透进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场景和环节,因此想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场景的构建至关重要。而将生活场景数字化,并且细划、分类、定频,便需要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未来,利用金融科技构建一站式金融服务生态系统,为年轻人提供陪伴式消费金融服务将成趋势。在保险领域,场景化也是一个需求巨大且未被满足的市场。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在场景中与客户互动,参与到客户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为客户提供无微不至的人身和财产风险管理。目前,淘宝上的运费险,确认收货前退货可理赔,便是科技加保险加场景的产物。此外,线上经济场景将越来越多的被挖掘出来,线下金融服务场景也不会消失,利用金融科技将两种场景融合即是趋势也是挑战。
  3.2 金融科技智能化
  在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过程中,人工智能衍生出智能投顾、智能客服、身份识别、征信反欺诈、风险定价等众多应用。
  目前,从工、农、建、中等银行积极布局金融科技可以看出,以金融科技破解发展难题和助力传统金融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工商银行聚焦建设“智慧银行”,建立“七大创新实验室”;农业银行人工智能核心系统“金融大脑”在业内首次提出企业级AI金融平台解决方案;建设银行搭建了国际领先的数据管理和应用体系,将“智慧、生态、协同”的先进理念融入其中;中国银行推出的“中银慧投”,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術,面向广大用户提供个性化资产配置服务。
  将来,利用人脸和声纹等生物识别技术验证消费者身份;利用人工智能预测客户流失,制定精准的客户导向战略;利用深度学习和超快处理数据的能力,逐步代替人工来处理重复任务,这一系列应用的落地将推动传统金融机构智能化转型之路不断提速。   3.3 金融科技精准化
  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精准度不够,存在粗放化发展的问题。融资难仍是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各大金融机构因对企业信息掌握不够精准,而不敢放贷的问题仍然存在。未来通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科技手段,深度挖掘银行累积的金融数据和外部平台资源如:税收、工商、电力等,创新信用评价方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利用数据精确的定位客户的信用,利用智能反欺诈手段准确识别高风险业务,是金融科技的魅力之一。研发自动识别风险、准确评级评分功能,做到精准的审核还款来源可以有力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帮助真正需要融资的实体经济来提升贷款可得性。因此在未来几年里,金融科技促进金融服务精准化,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问题是亟待攻关的难点。
  4 金融科技发展建议
  毋容置疑,金融科技的迭代过程有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它将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它也对政府、传统金融企业、金融科技公司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4.1 政府部门应加强支持和引导
  金融科技发展既需要企业的不懈努力,也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央行、发改委、银保监局、行业协会等必须要优化和升级金融运行环境,支持和引导金融科技的良性发展。
  政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政策上。应在金融科技创新产品管理、服务渠道、信息保护、技术应用等领域上加快制定顶层指导方针并适时发布实施,完善创新管理机制,营造有利于金融科技发展的良性政策环境。
  政府的引导主要体现在监管上。首先,要加快构建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体系,依托应用试点,探索金融科技实践路径。其次,应更有效的进行风险管理,从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等方面开展监管科技应用。利用金融科技打造监管科技,再用监管科技来监督和管理金融科技。再次,需加强研究成果转化,积极推动跨领域协同发展,打造涵盖政产学研用的金融科技生态环境。
  4.2 传统金融机构需调整心态和战略
  在金融科技浪潮已来、大势不可阻挡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金融机构必须有开放的心态、全方位的格局和发展的眼光,加快步伐拥抱科技、优化传统金融业态、升级服务质量和效率。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发展重任不能仅仅依赖信息技术部门,而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追赶金融科技创新步伐、收获金融科技创新红利。
  在金融市场的运行环境越来越复杂的形势下,我国的传统金融机构应加强金融科技发展以维持长期生存和稳定繁荣。首先,挖掘核心资源建设数据化,让大数据成为开展科技金融的重要资产和相对优势,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客户需求,从而衍生出解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其次,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打造少人员、多自助、高智能的金融便利店、智慧银行等经营模式;再次,评定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业务可以考虑与成熟金融科技平台合作;最后,以前瞻性眼光投资收购金融科技初创公司也是传统大型金融机构可以选择的一条有效道路。
  4.3 科技公司要进一步发挥技术优势
  科技进步是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技术是金融科技的重要载体,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底层技术的突破,因此,科技公司是金融科技的重要参与方。
  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科研力量的主体已经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在此背景下,我国的高科技产业迎来了突飞猛进发展,但是高层次的科技与经济结合还不成熟,科技企业应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避免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完善经济与科技相互促进的新型运行机制。首先,科技企业要加强自身内部发展,不被资本冲昏头脑,始终坚持技术沉淀和研发,将技术做实、做牢、做精、做细。其次,科技企业应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将长期积累下来的生态和技术结合起来,联合金融机构,完善金融供给,共同开拓全新的金融市场。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科技产品与服务,提高金融服务质效和金融创新活力,推动金融科技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伟.强监管促发展推动金融科技行稳致远.清华金融评论,2019,5.
  [2]郎偉.对金融科技影响及发展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7,(31): 157-158+163.
  [3]朱民.金融科技重塑金融生态 [J].中国中小企业,2017,(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82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