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简才永 钟媛媛 邹波 杨健
摘 要:为进一步促进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本研究采用SCL-90和工作倦怠问卷对贵州省548名基层扶贫干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心理健康得分普遍偏高,有40%以上的人各因子均分全部超过2分的,阳性因子得分率全部显著高于全国常摸。(2)除了抑郁的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外,其余各项得分性别差异不显著;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都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3)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工作倦怠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年龄差异显著,得分最高的是26-35岁年龄段,他们是最容易产生工作倦怠的群体。
关键词:基层扶贫干部;心理健康;工作倦怠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1.034
基层干部是决定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是否顺利落实的关键,也是关系党和国家扶贫战略能否按时完成的基层力量。据2017年中组部统计,党在基层的组织总数为457.2万个。其中,基层党委22.8万个,党总支29.1万个,党支部405.2万个,而基层干部占所有干部的70%以上。现如今我国正处于攻坚脱贫的关键时期,广大基层干部身处脱贫攻坚战的最前线,要帮助贫困群众改变生活环境,更要改变他们的心理环境,肩负着一方稳定和发展的重任。因此,扶贫工作不仅要求基层扶贫干部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更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
大量研究显示,我国各地区各层级的公务员因压力导致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中心2015年至 201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基层公务员已经成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易发群体。综上,本研究以贵州省为例,调查基层扶贫干部的心理健康和工作倦怠现状,为提升基层扶贫干部心理素质,构建相应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实证基础。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全省九个地州市实施调查,对象为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回收有效数据548份,其中男性289人。25岁以下45人,26-35岁274人,36-45岁149人,46岁以上80人。
1.2 研究工具
1.2.1 心理健康
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四个分量表,并选用和参照该量表“其他”因子中的睡眠问题项目用于测量基层扶贫干部的睡眠质量问题。本研究中,几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躯体化(0.829、0.788)、睡眠问题(0.860、0.839)、人际关系(0.578、0.581)、抑郁(0.897、0.888)、焦虑(0.866、0.860)。
1.2.2 工作倦怠
采用工作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通用版测量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倦怠情况。维度包括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职业效能感。本研究选用“情绪衰竭”分量表,包含5个条目,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800和0.769。
1.3 数据处理和分析
使用SPSS 23.0进行描述性统计、均值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的心理健康现状
2.1.1 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描述
为深入了解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心理健康现状,根据SCL-90的设置及涵义,对基层扶贫干部阳性症状及其检测率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躯体化有270人得分超过2分,占此次调查总人数的49.270%,得分超过3分的为零;人际关系有252人得分超过2分,得分超过3分的有11人,分别占总人数的45.985%和2.008%,阳性人数也接近一半;抑郁有287人得分超过2分,没有人得分超过3分,占总人数的52.372%;焦虑有267人得分超过2分,没有人得分超过3分,占总人数的48.723%;睡眠有227人得分超过2分,有235人得分超过3分,有阳性症状的人数超过80%。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阳性因子得分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睡眠问题、抑郁、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
此外,为了能够从整体上了解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特将本研究所得各因子均值与全国常摸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四各因子上的得分都顯著高于全国常摸(p<0.001)。由于SCL-90没有专门的睡眠因子常摸,故没有做睡眠得分与全国常摸的比较。
2.1.2 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性比较
以性别为分组变量,以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睡眠质量五项因子得分作为结果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抑郁因子得分上,女性显著高于男性(t=4.434,p<0.05)。
以年龄为分组变量,以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睡眠质量五项因子得分作为结果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在人际关系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F=2.976,p<0.05),事后检验表明26-35岁的得分显著高于36-45岁和46岁以上的;不同年龄段在抑郁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F=3.936,p<0.01),事后检验表明26-35岁显著高于46岁以上的得分;不同年龄段在焦虑上也存在显著差异(F=6.411,p<0.001),事后检验表明25岁以下的得分显著高于36-45岁和46岁以上的,26-35岁的得分显著高于36-45岁和46岁以上的。
2.2 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倦怠现状
2.2.1 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工作倦怠现状总体描述
本研究对基层扶贫干部工作倦怠得分及其检测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得分超过2分的有308人,占总人数的56.204%,表明有超过一半的基层扶贫干部存在轻微的工作倦怠;有133人得分超过3分,占总人数的24.270%,表明有超过1/5的基层公务员存在较严重的工作倦怠;得分超过4分的只有6人,仅占总人数的1.095%,说明有1/100左右的基层公务员存在非常严重的工作倦怠问题。 2.2.2 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工作倦怠的差异性比较
以不同性别、学历、年龄为分组变量,以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倦怠得分作为结果变量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工作倦怠得分女性略高于男性,但是差异不显著(t=1.531,p>0.05);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工作倦怠得分存在非常显著的学历差异(F=3.949,p<0.01),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本科学历与大专学历(p=0.008)、研究生学历(p=0.045)差异显著。从具体得分情况来看,得分最低的是高中(中专)以下学历,得分最高的是本科学历;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工作倦怠得分存在显著年龄差异(F=3.949,p≤0.001)。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46岁以上的与26-35岁(p=0.000)、36-45岁(p=0.021)差异显著。从整体得分来看,26-35岁这个年龄阶段得分最高。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目前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症状为睡眠问题、抑郁、躯体化、焦虑和人际关系。总体来看,SCL-90得分普遍偏高,阳性因子得分率全部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以往研究表明,公务员压力与抑郁和焦虑呈正相关。说明基层干部身处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他们必然被推到矛盾的交汇点,责任重,压力大。在所有调查对象中,26~35年龄段的基层干部在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上得分最高,该年龄阶段基本上都是各部门、各岗位的业务骨干,他们业务熟练,自然承担的工作任务就会比其他年龄段的更多些,因此压力和心理负担自然就会随之增加。另外,研究结果显示,基层扶贫干部中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要略差于男性。可能的原因是女性除了承担工作压力之外,还需面对更多来自家庭的压力,如生育,照顾家庭等。
本次调查中,有超过50%的基层扶贫干部存在工作倦怠。具体来说,最突出的是本科学历的基层扶贫干部。从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的学历组成结构来看,具有本科学历的扶贫干部占绝大部分,几乎涉及扶贫工作的所有岗位和任务。因此,这也可能是本科学历的工作倦怠得分要显著高于其他学历层次的原因。同时,从年龄段来看,26~35岁的职业倦怠最为严重。已有研究表明,压力会导致工作倦怠,工作倦怠又会使人产生抑郁和焦虑等症状,从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可见,当前贵州省的基层扶贫青年干部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4 结论
(1)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心理健康得分普遍偏高,有40%以上的人各因子均分全部超过2分的,阳性因子得分率全部显著高于全国常摸。
(2)除了抑郁的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外,其余各项得分性别差异不显著;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都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
(3)贵州省基层扶贫干部工作倦怠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年龄差异显著,得分最高的是26-35岁年龄段,他们是最容易产生工作倦怠的群体。
参考文献
[1]祝卓宏.增强服务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的能力[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362(01):2731.
[2]霍团英.基层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杭州的调研[J].杭州学刊,2018,(01):119128.
[3]郝树伟,周丽丽,孙树勇,等.公务员心理健康、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6):844846.
[4]李存峰,屈莉莉.加强基层干部心理健康保障机制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18,203(02):4750.
[5]赵浩华.审慎对待基层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J].人民论坛,2019,(19):4445.
[6]Derogatis L,Unger R.Symptom Checklist-90-Revised[J].2010.
[7]洪煒,谢中垚,周丽丽,等.心理弹性对基层公务员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5):7957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1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