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事业单位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利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将通过对事业单位后勤管理社会化的现实积极意义进行分析,并从农业科研部门角度出发,阐述后勤管理社会化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合理的改革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 后勤管理 社会化
  
  引言:后勤管理社会化工程对于政府各部门的改革以及社会生产力的整体发展意义深远。此项工程的主要任务便是建立健全后勤管理制度,确保其与我国社会主义的整体市场經济相符合,最终保证后勤管理工作社会化、规范化。农业科研部门对社会发展作用重大,有关部门应对其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予以高度重视。
  一、事业单位后勤管理社会化的现实意义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各大事业单位就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展开了长期探索以及实践,且如今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1]。主要体现在:
  (1)内部制度得到有效改善,激发所有工作人员工作热情:在服务部门逐渐执行相应的承包责任制;各部门领导从以往的委任制逐渐改变成聘任制,且有任期;全体员工都实行合同制;促使经营部门的业绩和实际收入相关联。
  (2)分离后勤工作的服务与管理相关职能,组建了相应的的服务中心和公司。
  (3)促使后勤服务运营部门市场化,使印刷室、食堂等以往没有法人资质的部门变成有法人资质的实体经营部门,使自身整体竞争力全面提升,为服务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撑。
  (4)在后勤管理和机关部门间构建结算制,对相应成本展开核算,并使之逐渐具备法人资质,最终使后勤管理更加专业化、社会化。
  (5)以租赁、承包等方式引进大批社会组织,使后勤服务向着市场化方向发展。
  二、农业科研部门后勤管理社会化存在问题
  (一)后勤人员素质较低
  当前我国农业科研部门的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依然处于实践过程,很多管理、服务人员思维依旧没有转变过来,同时有关的用人体制依旧不健全,导致当前部分后勤管理工作人员以及个别干部人员素质较低;此外机构内部人员较为臃肿,相关精简体制尚不完善。另外,工作人员的考评机制也不健全,难以激发出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很多领导干部对于机构培训制度不重视,没有为其提供充足的改革经费,这便导致部门很难及时引进综合素质较高的先进人才,最终严重阻碍了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
  (二)市场规模和空间小
  由于部分农业科研部门缺乏先进人才和科学的考评机制,导致工作人员工作热情较低,整体服务效率不高,导致后勤服务市场规模和发展空间小,使得很多服务人员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
  (三)相关制度尚不健全
  在很多农业科研部门的后勤机构中,老龄化现象严重,加之相应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严重阻碍了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虽然这亟需部门展开架构重组和精简,但是由于如今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而部门内部相应保障制度也不健全,使得很多员工依旧拥有很多生活忧虑,这就导致架构精简、重组工作严重滞后。
  三、农业科研部门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建议
  (一)打造高素质的后勤团队
  一方面,农业科研部门应当适当扩大选聘范围,并与相应高校展开合作,积极引进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职业操守较高的综合型人才,并在选聘环节中建立专门的监督小组,确保选聘环节公平、透明,避免“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进而以选聘出来的优秀人才为核心打造高素质的后勤团队。
  另一方面,农业科研部门领导层应当重视完善部门内部的培训机制,对其投入合理的资金,定期组织后勤管理、服务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在不断更新其理论知识、服务、管理技术的同时,提升其对自身工作职责的重视程度,并且完善部门内部的考评机制以及奖惩机制,使之与工作人员的晋升、工资相挂钩,通过定期考核、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其展开考评,对考评结果优异、日常工作表现突出、认真的人员给予相应合理的奖励,以便激励其与其他人员更加努力地工作;对于疏于工作者应当使其重新学习,若依旧不重视、表现极差,部门应及时将其调离岗位或者辞退;对于存在违法乱纪现象的工作人员,部门应当在第一时间将其交由司法机关,予以严肃处理[2]。
  (二)积极转变内外人员理念
  在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许多有关内部人员至今都没有及时转变自身理念,大局意识欠缺,没有将个人利益和部门整体利益进行关联,这种落后思维与当今社会发展是不相符的。所以,农业科研部门需要强化相关的宣传以及思政工作,使这些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并且准确地掌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实质意义,同时明确在当前的改革进程中所存在的各类阻碍改革的问题,从而使其拥有责任感、紧迫感以及使命感,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服务以及责任意识。
  许多外部人员因为长时间习惯了后勤部门的无偿性服务,不能及时明确社会化改革中很多服务的有偿性改变,甚至难以接受,所以农业科研部门需要借助舆论的传播和宣传,使这些人员的传统思维得到有效转变,明确服务也属于商品,需要展开有偿性服务。
  (三)逐步转变管理方式
  (1)对服务与管理进行有机融合:农业科研部门应当及时将审核、立项、检查、组织、签约以及协调等工作与后勤管理服务相融合。
  (2)将后勤服务工作视为一类项目管理类工作,从而提升其服务价值及满意度。
  (3)农业科研部门在引进外部企业时,应当建立相应的后勤管理和监督制度。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需要农业科研部门将自身后勤方面的市场及时打开,积极引进社会中的相应力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此类市场得以规范、科学地运转,其开放必须合理、合法。这就要求农业科研部门后勤管理人员应当不断提升自身核算、审查等能力的整体水平。除此之外,农业科研部门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管后勤职员、机构以及第三方的相应体制,确保后勤管理、服务工作能够合法进行。
  结论:总体而言,农业科研部门后勤管理社会化应当以提升后勤服务水准和管理质量为基础,从为部门缓解负担角度出发,确保相应科研工作能够稳定、健康地发展。因此,农业科研部门有关人员应当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明确自身的职权责任,从而对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处理。
  参考文献:
  [1]庄光慧.试论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后人力资源管理若干问题及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8(06):137.
  [2]任勤妹.新时期提升科研单位后勤服务保障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J].交通世界,2017(27):12-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31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