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我国职业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为各行业培养输送了大量初级技能应用人才。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朝着大众教育迈进之际,职业教育也出现了高职、中职两种教育形式。高职院校学生以其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学历知识水平,在一段时期成为了人力资源市场上的香饽饽,与很多在高等院校学习管理学等专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力度。这样一来,一些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完善的软硬件条件,先进的办学理念迅速树立了品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但是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强人意之处,需要不断改进。课外体育教育作为体育课程为学生校园生活和建立身体锻炼习惯做的铺垫,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帮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树立自信心和拼搏精神,迎接未来社会挑战的关键。鉴于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各级管理者和体育课程设计与管理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课外体育教育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意义,认清当前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才能更好地改进与调整,帮助更多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课外体育  不足之处  改革措施
  一、前言
  课外体育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和终身体育习惯,强化学生所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的重要一环。而作为高职院校来讲,其培养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学生必将在毕业后走上竞争日益激烈的人力资源市场。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无论是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提升,还是各项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进步,除了需要强健的体魄支撑以外,必然需要自信心、团队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等良好的综合素质,而这些绝对不是传统的理论教学所能够带来的。体育课程正是在高职院校“职业”特点的指引下,通过课程本身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重要切入点。而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办理历史、师资水平、专业定位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且为了提升就业率,树立学校品牌,很多高职院校都重视专业技能和实操课程的开设,并没有将理论教学和体育教学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这样就难免有些顾此失彼,体育课程尤其是课外体育教学的作用便显得无法得到更好地发挥,这些都是未来高职院校需要不断调整的方向,也是教学管理者和一线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的关键点。
  二、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教学现状概述
  伴随着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课外体育教学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调查中研究中不难发现,一些具有一定规模和师资力量的高职学校以课外体育俱乐部、各类体育竞赛、体育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为依托,推进了校内课外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无论是男生和女生,都能够较为积极地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当中,反映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对体育的兴趣。然而,受思想观念、硬件设施、教学目标、评价手段等因素的限制,高职院校的课外体育教学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对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
  课外体育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起到强身健体的基本目的,还有利于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然而,现阶段多数学生甚至学校本身还缺乏对于课外体育教学重要性的足够认识。一方面,一些学生在高职院校的氛围中,往往将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提升放在了第一位,学校也形成了崇尚提升专业操作技能的风气,这也导致不少学生为了学好专业知识,往往会有意识地放松理论知识学习,而体育课程课程在这样一种氛围下也成为了师生们眼中跟就业和专业技能提升没有关系的学科,也就使得一些学生对于参与课外体育教学产生了不主动的态度;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在技能操作实践、各类技能大赛的安排上随意占用课外体育教学时间,甚至将课外体育教学的场馆、设施移作他用。
  (二)教学硬件与师资力量缺乏
  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在校生人数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放眼望去,很多地市都设立有职业教育学院或职业教育集团,一些县区也将原有的多所职业培训机构进行整合,成立了职业教育中心等机构。而随着普通高等院校就业形势的日渐严峻,一些家长也逐渐意识到,孩子考不上重点大学不如专心学一项实用技能反而更好就业,这样一来,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无论是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生人数等都出现了较快的增长。然而,运动场地、器材设施等的建设速度却难以跟上招生规模的发展。生源数量增长也帶来了一系列甜蜜的烦恼,师资力量不足或教学科研水平没有完全站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制高点等多重因素使得一些体育教师在综合素质方面难免存在满足不了学校课外体育教学实际需求的情况。而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者也缺少发展的眼光和系统的规划。上述问题使得学生的课外体育教学缺乏硬件保障及专业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体育教学的发展。
  (三)教学模式目标尚不明确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为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等。从当代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当前教育管理的指导理念来看,这种过分单一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动性,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已经不能够适应课外体育教学的发展需求。此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认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基础文化知识相对薄弱,在面对一些专业课程考核时刻意地降低考评标准,也使得高职院校部分专业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程度较差,这也误导了部分教学管理者在教学管理指导思想上盲目向普通高校看齐,鼓励学生参加专升本继续接受学历教育,考取一些在未来职场上作用甚微的资格证书等,不仅浪费了学生在校期间宝贵的时间,也使得教育教学过程缺乏职业院校应有的实践性、社会性特色。这样一种偏歪甚至不正确的指导思想也蔓延到了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别提课外体育教学了,这必然会致使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难以形成其特有的培养目标。   (四)教学评价方式不够灵活
  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仍然采用教师主观评价的方式,忽略了学生在课外体育教学中的主动性、参与性和个体性。而在评价的过程中,指标单一、笼统的情况仍然存在。这种无视学生体能、技能、兴趣等个体差异的评价方式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遏制了学生在课外体育教学中主体功能的发挥,急需得到现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并建立适应课外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
  三、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切实提升课外体育教学地位
  课外体育教学来源于体育教学实践,其最终目的是带动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体育教学向实用性、自主性、兴趣性的转变。随着体育教学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相关领导也应当加强对课外体育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以大力推广体育俱乐部等课外教学形式,并积极宣传课外体育教学在塑造学生健康体魄、乐观人格、积极态度、抗压能力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提升学生、教师、学校对于课外体育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努力开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新局面。
  (二)增加教学设施及师资建设投入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教学的作用,应当加大对教学设施、场馆建设、器材设备等硬件资源的投入,并通过引进人才、开展培训等方式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当加大与一些体育机构、场馆等当地社会资源的合作,在拓展学校课外体育教学场地的同时,增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通过积极创建一支专业性、科学性、发展性、创新性的教学队伍,来推进相关课外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目标
  课外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创新,就是将体育教学从有限的课堂内拓展到无限的课堂外。学校可以通过体育竞赛、兴趣小组、课外俱乐部等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让学生寻求适合自身兴趣的体育锻炼方式。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学中应当树立“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素质”的目标,改变以体育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掌握体育健身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实行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外体育教学的作用,就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教学激励评价体系。首先,评价指标应当能全面覆盖学生在课外体育教学中展现的多个方面,包括参与的积极性、某一活动的专业性、个人的组织协调性等内容;其次,评价主体的选取应当涵盖教师、同学、自身等多个方面,通過师生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来评价学生在课外体育教学中的表现;第三,还应当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效结合,并注重运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让不擅长体育运动的同学也感受到课外体育教学带给自己的进步,从而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四、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教学引起了广泛关注。未来高职院校的课外体育教学应当尽快转变传统观念,切实提升课外体育教学地位,增加教学设施及师资力量建设,采用科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和合理的教学目标,实行多元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各类高职院校应当大力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教学的兴趣意识,并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突出高职院校的实践特色,才能开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新局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31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