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18年资管新规的出台,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本文将结合资管新规的内容,具体分析新规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应向净值化方向转变,同时通过分析我国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对商业银行净值化理财产品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管新规 商业银行 理财业务 净值化产品 转型
一、引言
2005年我国拉开了资产管理业务的序幕,在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制下,导致资管行业长期存在着“监管重叠,监管真空”的现象,跨子行业之间的“政策套利”也成为了各金融机构的牟利手段。尤其是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末,理财资金余额已经达到29.54万亿元,2009年后复合增长率超过50%。高规模增长的背后却也蕴藏着极大的金融风险。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颁布实施,以加强对资管行业的监管,同时为了进一步规范银行理财业务,银保监会于2018年9月28日正式出台《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新规虽然会在短期内对银行理财业务带来阵痛,但是长期来看更加有助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健康稳定的发展。那么面对严格的新规,商业银行应尽快在过渡期内对原有的保本理财业务进行规范转型,打破刚性兑付实现理财产品净值化管理,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本源。
二、净值型理财产品发展状况
(一)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实现理财产品净值化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一直都存在着刚性兑付的情况。对于银行来说,理财业务负债端实质与表内业务负债端无差别,但是却不需要接受表内监管指标的监控,最终会使得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不断的积累;对于投资者来说,保本保收益产品如同一个黑盒子,基础资产的风险不能及时反映到产品的价值变化中,投资者无法得知自身承担的风险大小以及真实的收益情况。对此,2018年出台的资管新规中明确提出“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该项规定的出台反映了监管当局对于打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刚性兑付的治理决心,预示着新规过渡期结束之后商业银行保本收益型理财产品将在政策逐步推动下全部转换为净值型理财产品。一方面,商业银行选择发行净值型产品既可以顺应监管部门要求,又可以缓解金融风险,提升理财产品差异化程度,丰富产品线,从而突破理财业务转型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净值型产品对于商业银行发行能力的需求,又将倒逼银行不断提升投研能力和净值化管理能力,为长期良性发展积累力量。
(二)净值型理财产品数量明显增长,但是占比仍然较小
理财业务发展初期,一方面,银行为了获得广泛的客户资源迅速占领理财市场,通过刚性兑付的方式,向客户提供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另一方面,由于净值型理财产品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客户对于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认可度不高,最终导致净值型产品在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占比较小,相关方面的人才也紧缺。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后,商业银行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必须尽快进行转型以符合监管要求,净值化产品数量出现增长趋势。未来,净值化理财产品是大势所趋,但是短期内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市场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共发行1183款净值化产品,其中股份制银行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达547款,发行规模74517亿元;国有银行发行净值型产品数量相对较少。新规出台后,201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行理财产品164686款,其中净值型理财产品共4481款,占比2.72%。相比于2017年,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同比增长达到278.78%。另外,截止2019年3月末,存续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共5215只,银行理财转型开始逐步显现。
(三)不同类型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涨幅存在差异
新规出台后,银行净值化理财产品明显增加,但是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增长幅度却存在较大差异。2017年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净值化产品占比分别为9.5%和1.3%,而2018年占比达到20.8%和6.1%,国有银行涨幅达到11.3%,其次农村商业银行涨幅为4.9%,相比2017年增加了将近四倍,这表明国有银行和农商银行正在加快缩短与股份制和城商银行在净值化理财产品上存在的差距。总体上,仍然是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占据主导地位。
三、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面临问题
(一)净值型理财产品市场接受程度不高
由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一直以来都是以预期收益产品为主,客户已经适应了这类产品,加上大多数投资者缺乏必要的投资能力和经验,以及相应的风险识别能力,所以对于银行理财的客户群体来说,短期内接受净值型“自负盈亏”这类理财产品比较困难。一旦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以后,若客户接受程度依然不高,那么将极大的影响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将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
(二)净值型理财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较弱
新规出台之前,银行对净值化产品是持有谨慎态度的,除了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相对较多发行净值化产品之外,一些小型银行并没有过多的投身于净值化产品的研究,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度不高,另一方面是净值化产品研发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对于部分银行来说负担过重,而且盈利空间也不大。最终导致一些银行缺乏研发和设计净值化产品的能力,银行想要在短期内使研发设计能力达到净值化产品发行的要求是相当困难的。
(三)净值型产品估值方法不明确
资管新规规定,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則,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鼓励使用市值法计量。但是市值法一般指利用相同或类似的资产、负债或有关组合的价格及其他相关市场交易信息进行估值的技术,一般适用于在比较活跃市场上交易的金融资产,对于一些缺乏流动性和市场交易价格的金融资产来说无法采用市值法估值,也难以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因此,在估值方法上应该更加明确,更具有针对性,尤其是那些无法利用公允价值估值的资产到底应该采用何种方法才更为合理。目前,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说要实现完全净值化在实际操作上还存在较大困难,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过渡期和探索期来不断完善。 四、商业银行实现净值化转型政策建议
(一)销售端:进行宣传培训,加强与客户沟通
新规在要求银行进行净值化转型的同时,也给了商业银行妥善处理已经发行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一定空间,设置了过渡期。对于银行来说,必须在过渡期内加大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宣传力度,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净值化产品知识培训,打造专业化的直销团队深入的了解客户,根据不同客户的投资需求,风险偏好,资金规模等的差异化提供不同的理财产品。要实现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最关键的首要任务是改变客户的投资观念,让客户不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充分的了解和接受净值化理财产品,这样才能在转型的过程中避免客户流失的现象。
(二)产品端: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完善净值型产品线
凈值型产品的竞争力是靠长期积累的产品开发、投资研究、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直至成熟运营才形成的,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银行资管部需要加强产品研发能力的提升和投资研究体系的建设。在净值型转型过程中提升投研能力,完善产品线,对标公募基金建立起前中后台的完整体系,逐步实现净值化转型。一是借鉴公募基金在产品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完善产品体系。二是突出银行的特点。一方面,在新老产品替换过程中,结合现有理财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投资习惯,发行收益稳定的固定收益型产品。另一方面,逐步丰富产品线,涵盖现金管理、债券、股票、项目融资、混合产品等。第三,细分需求。通过深入研究理财客户的多元化需求,进行细分和引流,设计相应的产品。例如,满足客户流动性需求、盈利能力需求、长期投资需求、养老金需求等。通过资产组合管理,以相对稳定的回报巩固银行理财的品牌信誉。在新产品的背后,有必要深入分析客户的需求。
(三)风险端:建立风险风控体系
在风控体系方面,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文化转向投资风险管理文化,目前银行理财项下投资以信用风险审查为主,未来资管的风控体系应是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合规风险、交易对手风险、操作风险的立体式风险管理体系。此外,可以引入风险度量模型、对冲工具等多种手段,对投资组合进行管理。另外,商业银行还应充分的认识到净值型理财产品转型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理财产品的生命周期之中,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实施相应的风险限额管理,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规避、转移和缓释,不断提高理财业务风险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卜振兴.资管新规的要点分析与影响前瞻[J].南方金融,2018,(06).
[2]谷云龙.从资管新规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未来[J].吉林金融研究,2018,(07).
[3]吴泽宁.对资管新规下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思考[J].经济师,2018,(10).
[4]马喜立.资管新规落地后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魏骥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迫在眉睫[J].中国信用卡,2018,(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7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