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务风险诱因及控制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债务规模也显著扩大,债务风险已经成为我国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债务风险具有规模大、管理过程复杂的特点。基于此,分析地方债务风险的种类,简要阐述地方债务风险的诱因,并重点探究地方债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地方债务;风险诱因;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7-0099-02
引言
近年来,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为建设民生工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开展了建设资金的多渠道融通工作。因此,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其风险系数也显著提高。为此,政府部门需要正确认识债务风险的诱因,并采用合理的控制措施,积极稳妥处理债务风险,以期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一、地方债务风险种类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主要包括规模风险、结构风险、效率风险和外部风险四类。其中,地方债务的规模风险具体指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明显高于财政收入,政府财政赤字较大,地方政府无论是采取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手段都无法避免债务风险发生,这时政府的债务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的预期值。
结构性债务风险是指政府各类债务的偿还计划和政府的收入存在期限错配的现象,进而导致政府债务集中到期,债务短期偿还出现问题的风险,这项债务违约风险在政府地方债务中占比较高。
而效率风险主要指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資金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挪用的风险,进而使得资金的实际价值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债务的外部风险,是指政府的收入受不可抗力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使得政府的实际收入远远小于预期,进而造成政府无力偿还债务,出现的违约风险。
二、地方债务风险的主要诱因
第一,行政管理方式落后。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我国已经开始推行地方政府的行政改革,但是效果却表现的不够明显,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依然较大,各项基础事业的支出还相对较多,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和行政效率普遍不高,由于管理方式的落后,造成了地方政府投资水平和成本效益管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进而使得政府在处理地方债务风险方面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加大政府的财政风险。
第二,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完善具体表现为,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系存在较多的风险漏洞。现行的财政制度导致财力逐渐向中央集中,而每年用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却在逐年增加,这就造成了地方政府的财权和行政权利的不匹配,加之,国家对地方政府基建工程的拨款标准不能完全满足地方具体资金使用要求,使得地方政府需要多渠道融资才能满足项目建设要求,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过大。
第三,监督审计体系不健全。地方债务缺乏有效的审计和监督环节也是诱发债务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由于政府债务具有规模大,时间周期长的特点,部分管理人员会放松债务的审计和监督工作,进而导致部分地方政府的债务数据缺乏真实性,相关监督审计部门在开展具体的查验工作时,难度较大。地方政府的监督审计体系不健全也与地方债务不公开、透明度低有直接关系[1]。
三、地方债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第一,提升政府的行政能力。针对于目前地方债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行政管理方式落后的现状问题,政府方面应提升自身的行政管理能力,完善经济管理职能。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保证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合理控制地方债务等多方面。为此,政府应重视转变职能,合理的规划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治理等领域的资金投入,坚持协调统筹的理念,进而有效降低地方债务风险,提升自身的行政管理水平。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完善债务风险管控体系,政府方面应推进管理方式的创新改进,利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综合采用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智能分析地方债务的构成,进而制订合理的还款计划。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也加大了政府部门对成本收益的核算力度,进而使政府的投资建设项目更加稳健,极大地增加了项目的回报率,有效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进而降低地方债务的还款压力,降低金融市场风险。
第二,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为推动地方债务管理的规范性,加大对债务风险的控制力度,政府方面应致力于完善地方债务的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符合地方发展特色的债务管理制度。首先,我国应完善财政制度,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权利与行政权利,并且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进而合理控制地方债务风险。其次,为保证政府债务资金的规范使用,应建立行之有效的融资管理制度,对政府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明示,严加管理资金的用途,做到专款专用,切实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最后,国家方面应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合理的制度体系规范政府的经济行为,明确政府与经济市场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而规范政府的投资行为,降低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此外,政府方面应致力于完善各级管理制度体系。首先,应建立财务人员的考核机制,健全财务人员的评价体系,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促进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而为政府降低债务风险出谋划策。其次,应进一步推进地方债务的透明化进程,通过相关人员对资金使用的公示,增加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债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最后,政府应建立严格的偿债制度,明确偿债责任人,严格控制债务资金的规范使用流程,进而有效促进地方政府的财政安全。
第三,健全审计监督机制。对地方债务建立有效的审计监督机制有利于债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具体实行,对于大部分地方债务产生的途径而言,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未能对债务资金使用全程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是金融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现阶段,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网络管理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监督管理平台,借助平台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完善地方债务的审计监督工作,进而实现对地方债务的实时动态化监督。
此外,监督管理人员可通过网络系统平台建立地方重点债务的预警管理机制,通过对重点领域风险点的控制,提升债务风险的管理能力。对地方债务的管理本质上是政府完善经济管理职能,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性健康发展,也是政府加强内部管理,降低金融市场风险的具体表现[2]。
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政府通过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完善债务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并且致力于健全债务审计监督机制的策略手段,有效提升了对债务风险的控制力度。地方政府通过科学合理的债务风险控制措施,使政府的债务得到了优化配置,是地方政府落实科学发展、协调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周中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176-178.
[2] 肖翔.必须把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工作摆在重要位置[J].金融经济,2018,(24):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35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