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新来 谢元栋 周梓君 余玫杏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更多新的挑战。以广东金融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总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全程化就业指导理念、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和构建就业指导服务平台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现状;问题;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9-0078-02
随着我国高校逐年扩大招生规模,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整体提高了国民受教育水平;同时,大学毕业生的规模逐年增加,致使就业形势严峻。随着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调整,给当前的就业形势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政府、高校、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其中,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上肩负重要责任与使命。因此,本文通过对广东金融学院2018届和2019届毕业生进行关于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现状的调查,了解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需求,进而为高校优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提出相应策略。
一、研究设计
本次研究以广东金融学院2018届和2019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自编问卷进行随机调查。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二是学生的就业去向与专业相关、就业准备情况;三是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现状的评价和改进需求。考虑到毕业生的地域分散,我们采取网络投放问卷方式进行调查,通过辅导员协助发放到毕业生微信群进行数据收集,增强学生参与调查的积极性和问卷数据的有效性。本次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投放,共有550人次参加了问卷调查,有效答卷522份,问卷回收率94.90%。其中,毕业生占比17.96%,应届毕业生占比82.04%。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的就业准备情况
针对学生的就业准备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职业生涯规划。在调查中只有24.27%的学生表示有认真详细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见大部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执行力有待增强。二是求职就业遇到的困难。调查结果显示,“工作经验不足,职业路径和规划不明确”“对自我定位不清晰,缺乏信心”和“缺乏求职方法与求职技巧”排在前三位,总体上来看学生目前遇到较大的困难都是属于自身能力不足,这也急迫需要学校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指导服务。三是学生遇到困难时的咨询对象。调查显示,选择“自己思考解决”排在首位,选择“身边同学”次之,选择学校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主力“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辅导员老师”的占比很低,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足。
(二)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现状
学校每年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服务和具体指导,主要包括提供招聘信息、组织用人单位招聘会、提供政策讲解、一对一帮扶等。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5%的学生比较了解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22.82%的学生认为有帮助。在具体内容和开展方式上,“提供招聘需求信息”(66.5%)、“就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讲与咨询”(39.32%)等常规工作占比较高,而像一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如“就业心理辅导”(20.87%)、“提供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19.9%)占比较少。其中,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偏好依次为校园招聘会”(77.18%)、“社会求职招聘网站及微信平台”(72.33%)、“校园就业信息网及微信平台”(67.48%)。从以上数据来看,虽然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提供就业信息和组织用人单位举办校园招聘会在学生中的影响较大,但总体上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宣传效果一般且对学生帮助有限,学校仍须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和宣传力度,尤其是提高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各项就业指导服务的开展比例。
(三)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改进需求
在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整体开展效果满意度调查方面,28.16%的学生表示满意,4.37%的学生表示很满意;在各项工作评价中就业招聘信息发布和校园宣讲会、招聘会效果这两项上满意度较高,而实习基地的数量和质量与辅导员就业指导专业能力这两项的满意度较低。从中可以看出,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整体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够满足大部分同学的实际需要并得到学生的认可,但是在肯定学校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就业指导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关注学生的改进需求。调查显示,在就业指导方式上学生对实践性更强、,短期能力提升快的指导方式更感兴趣,而对理论性和说教性质强的指导方式不太感兴趣。此外,在学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服务需要加强或改进的地方的调查中,占比靠前的分别是“加强校友机构合作,建立校友联络机制”(58.25%)、“就业信息网平台的建设与完善”(46.12%)、“求職面试技巧指导”(46.12%)、“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和就业质量分析”(44.66%)。
三、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缺乏全程化系统化的指导理念
此次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受调查者表示在大四开始接受就业方面的指导。但是却有42%的受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应当从大一开始接受就业指导,选择应从大四开始接受就业指导的仅为9.22%。这样的数据说明,学校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时间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的问题,没有做到在大学四年为大学生分阶段开展和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缺乏一种全程化、系统化的指导理念。此外,在学校大金融为主的定位下,非金融专业学生对专业本身认识不足,就业准备不足,缺乏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训练指导服务。因此,实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系统化,有利于扫除应届毕业生求职障碍,解决职业路径和规划不明确、对自我定位不清晰、工作经验不足和缺乏求职方法与求职技巧等问题。 (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队伍薄弱,专业化水平仍需提高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队伍主要由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辅导员组成,但是,一方面由于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匮乏,面对庞大的毕业生群体难以发挥出有效作用,再加上忙于处理大量日常行政性工作,无法对学生全面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另一方面,虽然辅导员作为高校里与大学生直接接触的人员之一,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上具备一定的年龄、工作优势,但是辅导员的日常事务十分繁忙,在就业指导能力和素质上也缺乏专业性和职业性,在就业指导上更多的是做一些就业政策和就业招聘信息类的转达性工作,难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这也是导致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求助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和辅导员的比例很低的原因之一。
(三)就业指导内容和形式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对称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学校每年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指导服务,其中在提供就业信息和组织校园招聘会上取得不错的效果,在学生间的影响力较大,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如一对一就业帮扶、就业心理辅导和职业能力测评等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有限,仍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就业指导服务开展形式上仍以傳统的指导方式为主,而传统的理论性和说教性强的指导形式,如就业动员大会和就业主题班会等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陈旧,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弱,缺乏针对性,再加上是选修课性质,缺少统一的授课大纲,因此就业指导课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急需进行改进。相比之下,学生更青睐实践性强的就业指导服务,如名企经验交流分享会、简历设计大赛等求职技能训练和考公考研冲刺训练营等。此外,学生对校友企业资源整合和实习基地的数量和质量也有较大需求。因此,学校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不同主题、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实效性更强的指导形式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四、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转变落后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全程就业指导理念
许多高校往往是仅面向毕业生进行有关政策说明、信息提供、应聘技巧传授的就业指导,而忽视了对其他年级的就业指导,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到毕业时才发现自己职场知识与能力的欠缺。学校应该转变单纯地针对毕业生进行的就业指导观念,树立针对全体大学生的“以人为本”的全程就业指导观念。就业指导具有阶段性,高校应该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生涯,让大学生做好心理、知识、能力准备,及时应对社会需求,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在阶段性安排方面,在大一阶段开展专业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专业前景,增强专业认同感;大二阶段通过学习就业指导理论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探索职业方向,引导学生积极合理进行职业生涯剖析;大三阶段通过提供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实践机会,让学生提前体验和感受职场环境,掌握必要的职场知识和能力;大四阶段通过提供招聘就业信息和政策讲解,组织开展用人单位校园招聘会、宣讲会等,针对毕业生在求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毕业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保障充分就业。
(二)加快推进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建设一支专业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队伍是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基础。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就业环境的多变,就业指导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亟须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师资力量和整体专业能力。学校应适当增加就业指导人员,充实就业指导师资力量,完善就业指导教师与毕业生人数的合理配比。一方面,学校可通过外部引进专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和实践研究的专业教师,负责制定统一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内部挖掘资源和造血,加强对现有就业指导人员和辅导员队伍的就业指导能力培训,鼓励更多的本职教师兼职加入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此外,可邀请校外具有丰富就业指导经验的专家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成功创业人士进行培训和交流,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就业指导服务队伍。
(三)坚持需求导向原则,整合资源建设就业服务指导平台
学生和社会需求是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与时俱进的驱动力。学校一方面要从学生在就业指导服务方面的实际需求出发,坚持共性与个性结合,在提供普遍适用的就业指导服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生涯发展需求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指导服务,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学校要高度关注社会就业需求的变化,加强对就业市场动向和就业政策的研究与考察,适时修正所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尽可能提供第一手资料给毕业生,帮助毕业生了解最新的就业形势。
资源整合是企业战略调整的常用手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取得整体最优。这一思路同样适用于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优化调整。学校应以就业指导中心为核心,以各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为辅助,将一些常务性工作下放二级学院进行,解放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部分职能,促使它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型工作中;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优势,完善就业信息平台的专题版块,建设服务型、互动型就业信息平台,包括发布招聘信息和行业调研报告、解读中央和地方最新的就业创业政策,与就业指导机构、职业发展教育平台合作,在就业指导网站通过视频课程、一对一咨询、专业测评等提供全程化、专业化、个性化的生涯规划指导与就业服务。线下依托现有的融创空间创业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学生社团、校友企业开展职业技能训练活动,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准确把握用人需求,结合各二级学院的专业定位,努力开拓质量更优的实习基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畅.新时代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研究——基于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的问卷调查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9):121-122.
[2] 巴特尔.内蒙古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现状以及优化策略——以内蒙古财经大学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8,(2):147-148.
[3] 任福战,周颖,王靖鑫,史进.以市场为导向的大学生培养及就业体系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35-36.
[责任编辑 陈 锐]
收稿日期:2019-08-22
作者简介:张新来(1983-),男,广东惠州人,专职辅导员,从事大学生就业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578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