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金融投资发展的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全球化浪潮下,为了更好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实现互利共赢,中国适时推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这一倡议不仅为亚洲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合理化方案,也将为沿线国家的民生建设带来巨大贡献,并一度被誉为中国给当今世界带来的最重要的公共产品。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投资无疑承担着重要角色,是推动“一带一路”落地实施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投资对促进沿线国家经贸往来及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作用,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金融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  金融投资  策略
  自2015年开始推行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在资源利用、能源开发及基建项目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大发展,这其中金融投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而“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金融投资的发展已成为当下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由于“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众多,且各国经济水平、政治文化及宗教习俗等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为这一战略背景下的金融投资带来了较多不可控因素。因此如何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利用好金融工具,并合理规避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金融投资的关键性作用
  (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与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与国外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尤其自中国加入WTO以来,这种趋势日益明显。经贸全球化使得全球经济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当一国发展境外贸易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带动不同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与国外的贸易往来,为了更加便捷得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展开经贸合作以及其他方面的交流,“一带一路”战略便应运而生。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一方面倒逼我国不得不进一步全方位地提升本国产业的经济基础,而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一带一路”下相关产业的投资。当前的中国拥有许多大型的企业和大型的专业投资机构,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加强对它们的合理引导。在拥有充足的资金后,这些相关产业便拥有了生产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实力的国内资本和大型国企、央企及其他专业化机构可以参与到沿线国家相关产业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中,并借此机会进一步发展壮大。与此同时,在经贸往来的过程中,中国也得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并吸引境外资本参与我国开放项目的投资,为国内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得中国和周边国家的经济都能得到各自发展。
  (二)“一带一路”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的总量GDP在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但随着我国人均GDP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才得以真正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日益呈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一背景下,“一带一路”的建设势必会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全方位、深层次的跨领域合作。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与近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也使得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话语权得到进一步提升。
  除了产业投资与资本流动,“一带一路”更关乎国际民生,众多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层面都有着强烈需求,随着我国主导的一个个基建项目和示范工程的落地,受益的国家及其民众对中国的好感与依赖度也逐步提升。这些互通互联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带来积极的经济效益,让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加协调,从而进一步缩小地区间贫富差异。除了诸如高铁、港口、核电之类的“重资产”项目,文化、教育等 “轻资产”类项目更为中国的文化输出起到了至关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软联通”性,吸引更多国家自愿参与到“一带一路”的经贸互联体系之中,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与国际地位。
  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潜在金融风险
  (一)国家主权信用风险
  由于“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家众多,各国国情不同、发展水平不一且沿線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多数国家金融体系并不健全,银行系统的稳定性较低,不利于形成对该地区各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偿债和履约能力较弱,对外部资本的依赖性较强。此外,沿线国家在政治文化和宗教习俗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各国政府的政治威望和治理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特殊,面临着一定的政局动荡甚至战争风险。这些均构成潜在的国家主权信用风险。
  (二)投资资金回收风险
  金融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因“一带一路”建设所涉及的投资项目多集中在能源、通信、电力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对资金的需求极大,投资建设及收回周期较长,且部分国家存在主权信用风险,因而比常规投资面临着更复杂的不确定性及资金回收风险。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虽然资金实力有限、经济基础薄弱,但对金融投资回报的需求却较为迫切,这将对投资回报的规模与效益带来潜在风险。此外,从我国以往投资情况来看,政府机构通常比较青睐基础设施建设之类的项目,一方面因为是民生工程,具有正外部性;另一方面此类基建项目一旦投入使用,将会带动周边土地升值,政府也可从中获益。但当面临国际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时,上述机制却未必奏效,即不能把依赖土地升值获益当成常规赢利点。
  (三)地方贸易保护主义干扰
  虽然经贸全球化使各国正呈现日益开放趋势,但与此同时,为保护本国经济发展和就业,部分国家已出现地方保护主义抬头。尤其在国际经济往来中处于相对优势而非绝对优势的国家,由于担心无法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诉求,或者担心它国投资会对本国某些部门产生挤出效应,因而可能采取封锁市场或者通过政策限制它国参与本国投资建设。这将诱发国家之间的合作矛盾,并对推进“一带一路”全盘发展构成潜在障碍。
  三、“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一)强化区域跨境金融监管与合作   必须强化“一带一路”所涉国家间的区域沟通与协作,实现金融利益共享及风险共担。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机制,明确各方分工,通过强化沟通实现各国在金融监管上的一致性,并通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实现各方约束,缔结经济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沿线国家金融和信用体系建设,支持跨境金融体系合作,争取在跨境发债及银行授信等方面实现突破。建立项目投资审核制度,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严格把控,在项目开始前对拟投资地区的宏观环境、产业结构、竞争与供需情况等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同时要梳理风险清单与相应解决对策,并建立重大问题预警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风险。
  (二)充分发挥沿线各国各类金融机构作用
  以四大行为代表的一批中资机构已积极参与到 “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资中,但惠及全球的“一带一路”建设不能只依赖单一国家的资本力量,而是需要国际间各大资本方的通力协作,以实现资本的充分流动。因此要充分调动各类国际金融机构,包括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及丝路基金,以及开发建设国家当地的金融机构等。除此以外,应创造更多机会让私营部门参与投资,一种方式是由相关政府及政策性机构设立引导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投资。此外,各大国际金融机构还可在跨境融资、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为经验不足、金融体系建设薄弱的国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以此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发展。
  (三)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中需要处理的金融问题相对复杂,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具体来看,一是需要更专业的细分人才,包括能独立负责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专业人才、安全服务和运营方面的人才、结构化出口方面的专业财务人员以及熟悉跨境交易法律法规的人才等。从对策层面,要依托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专业金融机构等进行人才联合培养与输出,并适时出台相关扶植政策,加快急缺型人才引进。形成一支契合 “一带一路”建设,并符合当下金融改革创新与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
  四、结束语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进一步实施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然而这一举世瞩目的战略也将中国推向了世界舞台中央,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它的推行符合多数国家的发展需要,并为实现亚洲的包容性增長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平台。
  由于过程中涉及庞大的资金运作与多国间的协调合作,因此要尽早梳理可能遇到的金融风险与应对策略,并从全局出发,制定多边沟通与防范机制,最大限度发挥金融在“一带一路”中的辅助作用。从而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推动沿线区域共同发展,并让这一成果最终惠及全球。
  参考文献:
  [1]李晓,李俊久.“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0).
  [2]翁东玲.“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持与合作风险探讨[J].东北亚论坛2016,(06).
  [3]石林楠,郑玉琳.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面临的风险与对策措施[J].对外经贸,2016 ,(05).
  [4]毛振华,阎衍,郭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权信用报告[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5.
  [5] 聂俊.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的金融投资现状及风险[J].财经界,下旬刊,2018,(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0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