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邹小燕

  摘 要: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是当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和紧迫任务。很多普通高校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仍采用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以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学课程为例,从优化课程内容、创新考核方式以及改革教学形式这三个方面,阐述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中级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4.076
  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重视课程学习,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是当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和紧迫任务。
  《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要求立足研究生能力培养和长远发展加强课程建设。坚持服务需求、深化改革、立德树人,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打好知识基础、加强能力培养、有利长远发展为目标,尊重和激发研究生兴趣,注重培育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以强化单位责任、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培养单位主体作用,调动单位、教师和研究生的积极性,加强规范管理,鼓励特色发展,为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提供稳固支撑。
  本文以作者所在的普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学课程为例,结合作者近十年的该课程教学经验和探索,从优化课程内容、创新考核方式以及改革教学形式这三个方面阐述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 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对研究型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高水研究型人才的任务显得越发重要。而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研究生课程教学应立足研究生能力培养和长远发展,加强课程建设。
  实施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改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促进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还带动高校整体教学力量的发展。高校教学力量的薄弱紧系着其前途和命运,强大的教学力量能够为高校吸引越来越多的优质生源,有利于加强学科建设并促进高校教学发展。
  实施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最先体验到这一改变的是学生,他们是课程教学改革最直接的受益者。改革后的课程教学除了能够使学生更全面深刻地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锻炼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 优化课程内容
  在该课程有限的36个课时内,要完整地在课堂上讲授中级经济学的全部知识是不可能达到的,这就需要对课程的重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对于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前沿问题进行重点学习并进行课堂讲授,而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可以采取阅读经典著作的形式进行。
  研究生阶段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而课程的学习是为其进行科研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生的中级经济学课程学习不依赖于某一本教材,而是采用专题学习的形式,每一次课安排一个专题进行。例如在微观经济学部分可以安排八个专题:专题一: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这一专题主要围绕着田国强教授的系列论文《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现代经济学的本质》和教材《高级微观经济学》中的第一章进行。专题二:消费者行为分析,以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和田国强的《高级微观经济学》这两部教材为中心选取对应章节进行学习。专题三:显示偏好理论,选取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七章和相关研究论文展开。专题四:跨时期选择和不确定性,该专题围绕平新乔的《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和田国强的《高级微观经济学》这两部教材进行。专题五:寡头垄断,以《高级微观经济学》和经典著作《寡头垄断的动态模型:理论与应用经济学基础》为中心。专题六:拍卖理论,以谭国富的论文《拍卖理论》和王平平的《拍卖机制设计:理论、模型及应用》为中心。专题七:机制设计理论,以田国强教授的论文《经济机制理论:信息效率与激励机制设计》和《机制设计理论:资源最优配置机制性质的解释与应用—200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主要经济学理论贡献述评》为基础进行学习。专题八:实验设计与实施,以《实验经济学》和《实验方法:经济学家入门基础》两本柱作为基础。每个专题在学习核心的观点和模型的基础上,配合着相关的研究论文进行分析。
  对于宏观经济学内容的学习采用阅读经典著作的形式进行,指定一些经典的宏观经济学经典著作,学生选择其中的一本或几本进行精读。因为研修本课程的研究生专业不同,所以课程的培养要求也不同,即使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基础也有一定的差异。针对不同专业或不同基礎的学生安排不同难度的经典著作。对于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要求他们阅读的专著难度大,例如要求他们阅读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中的《宏观经济思想七学派》《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就业选配、工资差距与失业》《结构性衰退》等著作进行精读。对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或者某些留学生,要求他们阅读一些难度一般的经典著作,例如《聪明激进派的经济政策》《不平等的代价》《经济增长理论》《苦难的时代》。对于系统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要求选择难度较小的著作,例如《自由选择》《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等。
  3 创新考核方式
  根据培养方案,本课程一般在硕士研究生的第一年开课。学生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对自己的定位和要从事的研究方向还比较模糊,而这个阶段大多数研究生参加导师科研项目的时间比较少,相比较本科时期的课程也较少,学生有大量的剩余时间。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安排和规划自己的剩余时间,所以在课程的学习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中级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更侧重于整个学期学生的过程学习而不是期末的一次性考核。学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各占50%,也就是学期中考核共50分,期末闭卷考试50分。   在整个学期安排三个考核作业:第一次考核作业是要求学生精读老师推荐的文献,并结合本学期经济学课程学习的内容和体会,写一篇题为《我对经济学的认识》的文章,要求字数不少于5000字。这个考核所占分值为15分。第二次考核作业是在课程开始时制定一些需要学生自己学习的章节或主题,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相关教材上对应的章节并查阅资料对这些内容进行自主学習,达到独立进行讲解章节内容的目标,讲解考核所占分值为15分。第三次考核作业是在课程开始时指定一些宏观经济学的经典学术专著,要求每位学生从推荐书目中选择一本著作进行精读,并写一篇读后感,要求字数不少于8000字,这一项考核分值为20分。
  学期末的闭卷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模型的理解和应用、对经济专题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所以试卷中设计5到分析题进行考察。
  4 改革教学形式
  为了配合课程考核改革的需要,研究生中级经济学的教学形式也在原有课堂讲授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教学形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另配合自学、学生课堂汇报、小组讨论等形式。
  教师讲授主要是对每个专题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针对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对一些具体模型的构建思路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教材和文献中没有给出的背景资料以及某些经济变量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经济学中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的基本框架和方法。
  课程学习中要求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自学,因为课程内容中有大量的文献和学术著作要求学生阅读。为了检验学生自学的情况,本课程采取了学生课堂汇报和提供书面学习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学生课堂汇报就是学生针对制定的内容自学后在课堂上向所有同学讲解汇报,一方面学生汇报的情况可以反映他自学的程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综合归纳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汇报结束后还可以进行学生互评,请同学们评价汇报情况。书面学习报告是要求学生针对制定的自学内容提交一份读书报告,一方面读书报告的情况反映学生自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综合归纳能力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这些锻炼,可以为学生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有利于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毕业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王庆喜.成果导向的区域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03):48-52.
  [2]胡丽华.经管类研究生《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设置与改革[J].高教论坛,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8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