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助推脱贫攻坚思考与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科技助力脱贫攻坚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有效手段。黔江区应注重打好脱贫攻坚“科技牌”,发挥科技“倍增器”作用。具体应该从以下方面着力:产业插上“科技之翼”,强大脱贫引擎;人才植入科技“芯片”,壮大脱贫力量;健康运用科技化手段,筑牢脱贫基石;教育搭建科技平台,厚植脱贫根本。
【关键词】科技扶贫 脱贫攻坚 对策建议
科技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科技助力脱贫攻坚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有效手段。当前,黔江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应充分用好科技这把“金钥匙”,下足“绣花”功夫,立足长远、对症下药,真正打开贫困群众致富之门。应注重打好脱贫攻坚“科技牌”,发挥科技“倍增器”作用,以产业、人才、技术为抓手,充分调动卫生、教育、旅游、电商等资源,有力推动扶贫与扶智、扶志有机结合。本文围绕集聚科技资源、发挥科技优势、加快脱贫步伐开展专题调研,就推动科技扶贫在基层的深度发展进行了思考。
一、产业插上“科技之翼”,强大脱贫引擎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试金石”,插上“科技之翼”,扶贫方能行稳致远。一是抓好龙头牵引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示范带动作用,以协会为依托、科技为支撑,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实用技术、先进机具、优质品种等,围绕“三品一标”认证要求,重点在沿路、沿江、沿河建设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特色农产品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方式,通过就业带动、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促进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产地、留给农民。二是发挥电商外拓力。整合科技、扶贫、商务等部门培训项目,大力开展网货包装、网络营销等技能培训,帮助村民学电商、开电商、用电商。充分运用本土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和个人微博微信组成的“微媒体矩阵”,广泛动员在外读书、务工、经商的黔江籍人士助阵吆喝,不断扩大黔江農特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通“山货出山”通道,带动贫困户产业集体“触网”。三是发挥旅游渗透力。推广“互联网+旅游”业态,升级智慧旅游服务,加快融入“重庆旅游云”,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在旅游领域的深度应用,实现景区可视化管理、智能化运营和精准化营销,加快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带动更多贫困群众甩“穷帽”、拔“穷根”。
二、人才植入科技“芯片”,壮大脱贫力量
人穷穷一时,智穷穷一世。视人才为科技扶贫的“主攻手”,爱才惜才聚才用才,推动科技扶贫“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是吸引人才下乡。出台支持人才优惠政策,积极“内引外联”,帮助龙头企业、专业技术协会、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引进人才、技术,尤其注重以亲情感召本土人才回乡投资兴业,推动科技资源和服务向基层集聚,为扶贫注入“强心剂”。二是打造科技队伍。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体系,通过举办培训班、专家现场技术指导等方式,对贫困乡村的乡土人才、返乡农民工、科技示范户等开展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灵活多样的普及性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构建农村科技人才支撑体系。三是培育致富技能。突出技术对口帮扶、技术培训到人,组织科技专家、基层农技员等深入田间地头,以村为单位、以户为单元、以人为对象,开展“定点、定向、订单”式点对点、面对面、手把手技术服务,重点教会贫困户掌握一门以上致富技能,实现专家“案头”和农民“田头”的无缝对接。
三、健康运用科技化手段,筑牢脱贫基石
健康是扶贫的根本、脱贫的关键。把健康扶贫作为“开山之斧”,调集最广泛资源,运用科技化手段,着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是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加强与重庆主城优质医疗资源的合作广度,加强医技人员技术培训,开展远程会诊、远程诊疗等合作模式,通过融资融智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提档升级。注重基层卫生设施配套、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基层卫生院、卫生室发挥网底作用,全面降低群众外出就医造成的交通、陪护等费用,彻底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二是开展健康科普行动。加大科普资源倾斜力度,鼓励医疗专家下沉基层,深入乡村开展科普课题、举办专题讲座、发放科普材料等科普活动,向农村居民普及卫生医疗、保健预防、优生优育等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引导贫困群众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推动贫困群众懂健康、会健康、传健康。三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医疗人才、资源下沉,开展区、乡医疗机构定期到村卫生室轮岗坐诊,配备远程诊疗设备,开展健康检查、疼痛义诊,让优质资源上下贯通。推进公卫、全科、专科诊疗有机融合,为群众提供就诊、住院、绿色转诊等一站式服务,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四、教育搭建科技平台,厚植脱贫根本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牵住教育“牛鼻子”,全方位宣传、全力量聚合、全资源融合,推动教育扶贫更有力量、脱贫更有希望。一是全方位宣传。持续深入开展教师家访贫困户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怀着扶贫的“真心”、回访的“诚意”,走进贫困学子家门,宣传教育脱贫相关政策,了解学生真实情况和家长教育需求,共同探讨育人策略,让家庭困难学生及其家长树立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心。二是全力量聚合。把教育资助作为教育扶贫的核心工作,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出台黔江本土“补天窗”资助政策,引导城市教育资源有序有效向贫困乡村流动,动员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助学,加快构建全覆盖教育扶贫政策资助体系,确保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目标。三是全资源融合。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引导大学生、科技辅导员等前往贫困乡村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不断提升贫困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深入开展职业教育协作,搞好劳务培训、输出工作,优先为贫困家庭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组织城区学校教师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当好“代理爸爸”“代理妈妈”,经常看望、谈心关爱、鼓励教育,潜移默化中引导和改善学生的贫困观念。
参考文献:
[1]张瑞玲,张淑辉.科技扶贫的作用机理研究[J].乡村科技,2018,(22).
[2]陈章,杨红,黄颖,郎伯涛.探析新媒体在科技扶贫中的应用[J].传媒论坛,2019,(04).
[3]范守城,李娟,王琳,董杰,尹希果.重庆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乡村振兴[J].中国农村科技,2019,(06).
作者简介:郑桂华,女,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99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