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性教育与婚恋观的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与文化课与素质教育相比,我国的性教育自始至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充分的发展。经过了性教育避讳阶段和萌动阶段,目前的性教育受到了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我国性教育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以此为基础进行了青年已婚群体性教育与婚恋观的调查,结果反映出正式性教育的缺失以及性观念影响其恋爱与婚姻等问题。
关键词:性教育;婚恋观;青年已婚群体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2.041
0 前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开始不断向前发展。然而,不同于文化课程与素质教育,性教育始终没有得到同等的重视与充分的发展。具体来讲,性教育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1949-1977年的禁闭阶段,性教育基本没能得到实行,人们也较为避讳相关话题;其次是1978-1987年的萌动阶段,人们逐渐正视并意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最后是1988年至今的第三阶段,性教育虽然受到了更为公正的态度,但是至今我国性教育的普及程度、教育方式和效果等仍不及欧美国家。因此,研究如何开展性教育、性教育的重要性等话题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特别的,受到的性教育水平也会对人们的婚恋观产生一定影响,比如由于性教育缺失所产生的早孕、未婚先孕、早婚等问题,而在这一领域却没有积累足够的学术研究,因此本文将通过调查研究重点分析性教育对婚恋观和婚恋的可能影响。
目前国内的文献主要集中于讨论性教育的定义、性教育的形式、性教育的重要性与描述国内性教育现状,这些文献存在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内容单一、研究对象单一等问题,并且仅局限于讨论性教育本身,未能更加深远地研究性教育与其余因素的相关性。对此,本文结合已有研究,研究性教育以及性教育与婚恋等其他相关领域的关系;并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人们对性教育的重视程度、认識水平、性教育水平与婚恋水平之间的关系。
1 我国对性教育与婚恋观的研究现状
性教育的对象包括幼儿、小学生、中学生以及大学生。目前,我国性教育明显滞后与性成熟,缺乏幼儿、小学阶段的性教育,并且各个阶段的性教育缺乏相关性教育教材,相关的性道德教育薄弱。性教育不仅与青少年性犯罪、性侵犯等社会问题相关,也影响个体未来的婚姻和生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士参与到性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中。我国对性教育的研究内容见表1。
综观现有有关性教育的研究,大多数选题偏重于对大学生性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或偏向于通过对性知识、性观念、性行为的调查研究来透视大学生性教育状况;也有部分选题侧重于大学生性心理状况、性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如张鹏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878名烟台地区大学生接收的教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44.03%的学生认为性教育活动开展的较为一般,超过44.27%的学生认为性教育活动开展活动较差,也有学者通过诠释分析为主的理论研究,同样认为目前国内性教育开展情况较差。仅有少数选题把关注点放在对大学生同性恋、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非婚性行为等的探讨,研究主要停留在现状调查和对策思考上,较少进行干预研究,缺乏对性教育运行机制、评价指标等问题的深入探讨。对比国外如瑞典、美国和日本的性教育,可以更清楚的认识我国性教育存在的问题。而在婚恋观方面,我国的研究具有同性教育研究类似的特点,以调查研究现状和提供对策为主。
当代青年更加追求“快餐式”爱情、不再以结婚和物质为目的而追求完全精神的恋爱,具有随意性的特点,许多青年的恋爱体现出当代青年对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一种逃避倾向。研究表明,当代中国青年的婚恋观与传统婚恋观产生了较大变化,一是在对于物质的态度上,反对传统婚恋观中的为了物质而恋爱;二是对于家庭的理解,出于个人情感和追求而不是家庭、家族和社会配置的期望;三是恋爱更加关注当下,当代青年对于未来的期望值并不高;第四则是男女双方在爱情中角色发生了转变,如经济地位、主动追求的思想等。总的来说,当代中国青年的婚恋观存在一些偏差,主要原因在于外界引导不到位或者说是我国性教育的缺乏。何楚烨(2018)指出,我国性教育和婚恋观的现状引起了当代青年婚恋观中存在的问题,如家庭性教育的回避问题、学校性教育的缺失问题,以及社会上的关注不足和社会道德评判的逐渐缺失,解决对策也应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这几方面入手
。
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现代性教育的国家,其高校性教育的开展不仅走在世界的前列,而且其教育效果也是最好的。究其原因之一则是拥有一批既有学术水平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专兼职队伍。近十年来,我国从事大学生性教育研究的群体,大多出自于医药卫生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还没有形成特定的研究团队,缺少长期关注和从事大学生性教育研究的专门化力量。要解决性教育的相关问题,不仅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着手,也要从学术研究等专业化角度着手。
2 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婚姻不仅是人类社会延续的一种手段,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现代社会,婚姻源于恋爱,而婚恋观的形成在于青年时期,此时正是人类性成熟的关键期,因此性教育水平与婚恋观有紧密联系。为了解性教育状况以及性教育水平对婚恋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问卷针对已婚人士展开,采用网络调研的方式。本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第一次恋爱的年龄、结婚的年龄、教育水平、户口类型、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或生活费)范围、对性话题的态度(分为:正常、厌恶、好奇、其他)、对性教育的态度、对性知识的了解等。本次问卷调查最终收获有效样本209个,其中男性112位,女性97位;被调查者最小年龄25岁,年龄最大者36岁,平均年龄31岁。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首先,所有被调查对象均为已婚,结婚年龄集中在22-25,岁;被调查者第一次恋爱年龄分布在16-21岁,结婚年龄与第一次恋爱年龄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被调查者的学历最低为高中学历,66.5%的被调查者为“大学或以上”学历,但接受过正式的性教育的人为0。 在性知识和性教育观念方面,被调查者持不同态度。首先,在对性教育的重要性方面,仅16.3%认为性教育非常重要,认为其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的分别为33.0%、27.3%、12.0%、11.5%。对性教育的了解程度上,很了解、比较了解、了解、不了解、完全不了解的分别占20.1%、30.1、28.7%、9.1%、12.0%,即超过50%的人认为自己对性教育比较了解或很了解。对性話题的看法,持厌恶态度的占比最高,达36.4%,正常态度和好奇态度分别占比23%和31.1%。其中,持厌恶态度的人第一次恋爱年龄偏低,而其余各组持各不同看法的人的第一次恋爱年龄差别不大,均在18.5左右;但持厌恶态度的人相较于其他态度人群的结婚与恋爱时间间隔较高,达到了5.4年;并且,态度正常的人的结婚与恋爱时间间隔较低,为4.71。说明性教育对人们的第一次年龄和结婚年龄产生影响,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即性认知现状与婚恋观成熟指数呈正相关(马子坤等,2019)。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文献分析,可以看出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我国性教育实践落后,包括性教育的普及程度、师资力量、教育制度与观念等等;另一方面,我国性教育研究学术研究领域呈现研究内容趋同和研究方法单一的现象,在性教育对婚恋观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少。在此基础上,本文调查了青年已婚人士的性教育现状与其婚姻、恋爱基本情况,发现目前的已婚青年基本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性教育,对性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同时,对性观念持厌恶态度的人多于持好奇、正常和其他态度的人,而在分析结果中持厌恶态度的人第一次恋爱年龄偏低、结婚与恋爱时间间隔较高,而其余各组持各不同看法的人在第一次恋爱年龄上差别不大,结婚与恋爱时间间隔相对较小。该结果从侧面反映了缺乏合理的性教育对婚姻、恋爱产生影响。另外,认为自己比较了解或很了解性教育的人占50%以上,根据被调查者接受正式性教育的情况和对性教育的态度来看,该结果有一定的认知偏差,过于自信,这与我国性教育缺乏有关。
针对以上结论,本文认为,解决我国性教育问题,应该从教学实践和研究两方面进行,相互补充,以调查研究、理论研究指导实践。此外,应该重视社会性教育,目前的教育集中于学生阶段,而对于成人的教育也不能忽视,良好的性教育和性观念不仅能够指导其自身行为,也能够帮助其进行更好的家庭性教育,培养下一代,同时弥补我国多年来性教育的缺失。
参考文献
[1]张鹏,白雪,倪晓倩,等.烟台地区大学生性观念及性教育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0,(3):75-76.
[2]何楚烨.浅析当代中国青年婚恋观问题[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421(5):176-177.
[3]马子坤,高梦炜,刘婷婕,等.以性为特色的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健康研究,201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081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