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民间金融助力精准扶贫:优势与困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打造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完善农村民间金融监管机制,多方联动拓宽农村民间金融融资渠道,是促进农村民间金融可持续助力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村民间金融;精准扶贫;优势;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6-0084-01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探讨农村民间金融是否有助于实现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研究回顾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论述了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虽未能继续深入探讨下去,但为探讨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在贫困减缓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和有益的启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利用农村民间金融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农村精准扶贫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正规金融扶贫与精准扶贫之间的矛盾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是消除贫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做到精准扶贫,应该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三个方面下功夫。我国金融扶贫的情况来看,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存在信息供需不对称、扶贫成本高等问题,导致正规金融扶贫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精准”的要求,使得扶贫效果大打折扣。
  1.扶贫对象难精准。在正规金融参与扶贫过程中,金融机构在甄选帮扶对象的时候,首先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多以“基于现有的财务情况”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模型为主。作为扶贫金融借款人一方,一般都是贫困户,他们大多难以提供金融机构所需要的上述信息,而他们所能提供的信息往往又没有被纳入风险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里,或者根本没有能力提供对于金融机构有价值的信息。
  2.扶贫效果难达到。正规金融扶贫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扶贫形式,一般是由政府制定政策,受委托的金融机构执行政策。作为扶贫政策的制定者,政府从全局出发,要统筹兼顾到各方利益。而受委托的金融机构,不仅是金融扶贫政策的主要实施者,更是具有“逐利性”的一般企业,因此更加关注自身利益的实现。
  三、农村民间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可行性和优势
  1.农村民间金融精准扶贫的可行性分析。一是解决了农民生产过程中有无资金的问题。同样具有逐利性质的农村民间金融为何会有利于精准扶贫?金融的本质是解决现金的流动性,是把未来的收入提前到当期使用,一般人不具备这个能力,因此它具有稀缺性。纯粹的市场金融一定是逐利的,而且因为稀缺,它能追逐到高于平均利润的利润。二是农村民间金融的互助性使其具备扶贫功能。当农户间不逐利的金融互助成为现实,它自然就具备了扶贫、缓贫功能,不过这里的“扶”,不是富对贫的扶,而是贫和贫之间的“互扶互助”。除此之外,农村民间金融的这种互助性质还可帮助解决普惠金融的信用难题。
  2.农村民间金融精准扶贫的优势。基于上述分析,依赖于血缘、亲缘、地缘发展起来的农村民间金融在信息获取、交易成本等方面具备了明显优势。首先,信息优势。植根于农村生产生活中的“熟人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金融扶贫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提升了对农村贫困群体的识别能力。基于亲缘、血缘、地缘建立起来的“熟人信用”增强了借贷双方的接触频率,贷款人可以更加直接、有效地监督借款人的贷款使用情况,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出及时反应,降低贷损率的发生。其次,扶贫成本优势。贫困地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贫困群体往往更难获得金融服务。内生于贫困地区的农村民间金融因其成本相对较低而被农村居民所广泛接受。农村民间金融的操作过程比较灵活,合同的内容简单而实用,对于那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来说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基于“熟人信用”,农村民间金融在扶贫过程中的交易运转的成本比较低,工作方式更灵活,对借款的期限、利率与还款的方式进行创新与变通。
  四、农村民间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困境
  1.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强打破了原有的封闭式的社会关系网。农村民间金融可以实现精准扶贫,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熟人信用”的,而“熟人信用”则产生于农村居民依据血缘、亲缘、地缘建立起来的、相对封闭的社会网络中。但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强,必然会导致原有社会关系网的缺失与重建,使得原本依赖于“熟人信用”而建立起来的信任机制和社会约束能力变得更加脆弱,加大了农村民间金融的運行风险。
  2.农村资金短缺。农村民间金融参与精准扶贫,涵盖了贫和贫之间的“互扶互助”。随着农村人口流失以及农村社会资本的结构性改变,加之留守的农村居民自有资金数量的限制,导致农村民间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出现短缺现象,使得这种以互助形式存在的农村民间金融在参与扶贫过程中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五、对策
  促进农村民间金融精准扶贫优势的有效发挥,概括起来,以下两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一是如何实现对农村民间金融的有效监管,二是如何扩大农村民间金融的资金来源。
  1.打造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无论是实现对农村民间金融的有效监管,还是扩大农村民间金融的资金来源,良好的政策环境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部门应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做好顶层设计。特别是要对农村民间金融在交易形式、交易内容、交易程序等方面予以明确,同时从减免税收、补偿风险、财政补贴等方面加大对农村民间金融扶持政策的支持力度,以推动农村民间金融可持续地助力精准扶贫。
  2.完善农村民间金融监管机制,切实防范风险发生。农村民间金融游离在国家金融监管范畴之外,增加了其在参与精准扶贫过程中发生金融风险的概率,农村民间金融一旦出现重大风险问题,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农村金融体系。因此,加大农村民间金融监督力度,势在必行。
  3.拓宽农村民间金融资金渠道,破解扶贫资金短缺难题。扎根于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之中,依赖于血缘、亲缘、地缘发展起来的农村民间金融在扶贫助贫方面表现出了天然的优势,但依然面临着监管困境、融资困境、地域困境等一系列问题,农村民间金融助力精准扶贫,任重而道远。如何促进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提升其助力精准扶贫的效率和力度,是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15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