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闽南文化传播形式的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闽南文化;传播形式;创新策略
  1闽南文化传播形式现状分析
  1.1从媒体运营视角分析
  从媒体运营上看,现有的闽南文化传播形式大多是基于四大媒体形式: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而以报纸、杂志、出版物为基础的纸质媒体形式,对传统闽南文化传播及传承已是自古有之。通过对传播力的运行现状的调研,可以发现,现有对文化的传承,除了自古在文学史册里的文本传承,还有基于民俗历史建筑遗产对地域性文化特色的遗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的传承、推广以及基于典故影像式的大众传媒传播。现有传播媒介则是呈现融媒体并进之势,电脑、手机、移动通信设备等网络媒体的广泛传播也使得闽南文化传播形式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媒体的出现,呈现出了百家争鸣式的信息蜂蛹之态。而现有的媒体的媒体方式除了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也迫使信息的接收呈现出多元化、阶段性的典型性特征。这使得原有基于本本相传的较为完整性的信息接触开始变得碎片化、细节化、阶段性、个性化,甚至是带有个人意识的主观性传播。而这些通过多元化媒体信息分割成的信息碎片,使得受众在海量信息海藻中选择性的接收时,会更具有个人倾向性。选择多了自然就有了热搜体和沉没体信息划分,在现行媒体热搜体质状态下,话题性、趣味性、新颖的交互式内容等信息更能够博得大众的点击率和探索意识。而如何在这多维性媒体运营状态下进行闽南文化传播形式的拓展,即是文化传播的机遇,亦是挑战。
  1.2从文化积淀层面分析
  就文化积淀而言,历史长河的脉脉相承,得以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璀璨夺目,盛光之下必有影,小众性传播文化也面临着逐步没落消亡的时代困境。闽南文化深植东南沿海地带,在闽南地域上有较强的通识性。这也是沉淀在闽南人们骨子里的民族自信,但其地域性即是本源的特色性优势,在传播的广泛性上却也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文化传播上也受到地域性、范围性的影响,特别是融媒体的侵蚀,小众的地域文化也被冲击的岌岌可危,陷入了文化断层、新一代文化传承者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严重的甚至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地位。如何体现闽南文化的异质独特性的同时,在这信息海量碎片化的大环境中,活化人民对闽南文化的零碎印象,成为了现今文化传播形式研究的关键。
  2閩南文化传播形式的创新策略
  2.1构建差异化传播体系
  就地域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而言,如何让闽南文化体系有异于其他地域性文化特征进行个性化传播成为为重中之重。第一要务就是要了解传播对象的具体情况,如地域风情、民族特征等。针对文化体系的地域性优势,如何把文化特点转化为传播符号,成为构建差异化传播模式的关键。对闽南戏曲代表“莆仙戏”转化为影音影像媒体传播的尝试中:《“夸音”手机APP界面设计》(如图1)中的APP图标就是基于莆仙戏曲的人物典型性特征形态演变而来。首先,在塑造媒介传播的记忆之初,借用戏曲形态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造型特征,以此来营造受众对闽南莆仙戏图标的符号化印象;其次,在内页的Icon识别上,也通过以图示意的方式,对通用类图形表现做了新的尝试,基于莆仙戏的象形形态特征与现代界面设计扁平化的图形处理方式相结合,形成了差异化的文化特色。就跨文化传播来说,这样的设计融合既满足了界面应用的简明性,又达到了民族文化的图示化传播。从差异化符号入手,通过这些零碎的符号印象,构建受众对闽南传统文化的图画认知。
  2.2构建传播内容的趣味性
  当今社会由于网络媒体的介入,海量信息的传播得到了发散式的“核变”。文字、图像、影音、交互的交叠,抓住媒体信息的话题性、趣味性、新颖感、体验交互方式,成为了大众进行选择阅览的关键。《“船承”福船文化信息可视化设计》(如图2)在设计轴线设计中就抓住了闽南地域体系上重要的一脉——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受众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这使得内容在文化传播的构建吸引力上有了很好的切入口和代入感。这也使得福船文化在设计表现上有了清晰的脉络支撑。除了在内容的代入感上的切入,在设计传播方式上也选用以信息图表这一新颖的图表传播方式。这使得原本沉寂于文学史记上的文本文字信息通过图形表现的方式“活”了起来。毕竟,在画面的表现力的基础上,课题针对青少年群体,在信息图表进行设计表现的基础上设立了交互式游戏方式,透过体验加深受众对于信息内容的认知,构建内容的趣味性、提升记忆点。在内容的艺术形式上,利用新媒体交互的优势,激发受众通过深入体验来认识传统文化的不同层面,促进文化的传播和文化自信力。
  2.3产业链融入传播链
  在文化创意产业日趋活跃的今天,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古老庄严的历史符号新风尚。文化产业的创造力也使得文化传播有了其新的生命力。活化文化产业传播不仅仅是在传播媒体及其应用上面。原有的产业链的运营新方式也是传播链上重要的一环。文化创新活化闽南文化传播形式,用文化创意产品的地域性特征形式代入文化传播体系中。由表及里,通过建立产业产品的标识性特色来达到文化传播的功用,借产品形象特征来展现文化的符号化印象。在《“长面百岁”闽南线面包装设计》(如图3)中,就当地线面品牌产业链上的包装设计形象陈旧,在形象塑造上也没有代表性符号特征的问题,在盒形结构中融合了文化地域建筑。在辅助图形的应用上,通过对传统吃食的手工艺制作流程的研究,把闽南线面的制作过程中“连绵不断地线面条状分布进行晾晒”的工艺化流程特点,把这一线的特征性带入到整体的设计表现中。在设计美化装饰的同时,让受众加深了闽南线面这一闽南地域小吃的典型性制作工艺特点的认识。
  2.4打造融媒体跨屏交互
  在现有的媒体技术支持下,融媒体已成势不可挡之态。由于媒体信息的多样化,受众已经从传统媒体传播获取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化成为了具有掌握信息的主动权的互动者。跨屏交互成为新时代的文化产业创新形态;现有技术的支撑已然使得越来越多的璀璨文化向全世界展示,比如说大英博物馆就已经广泛应用了数字影像这一技术,用于绘画作品的数字影像管理,这一项技术使得经典得到了“永存”。在我国,数字化技术也逐步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被视为“数字化敦煌”的虚拟数字莫高窟建设,就是利用数字影像投屏技术“重建”了莫高窟。在媒体应用上:融媒体以其即时性、多元性、交互性的状态下,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无限可能,透过跨屏交互的方式,以体验式地互动形态增强受众的自主参与性。在如今APP定位讲解取代人工讲解员的新形式之下,文化在加强广泛性传播的同时,增加参与式、互动式、线上线下一体化等模式的研发,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受众之间的联系性和自身体地验融入感。
  3结论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传承根生了我们现行的民族意识。外来文化的交叠,地域性民族特征逐渐被人们遗忘。在现有媒体环境中,呈现出一种文化无所知、非遗无传承的跌荡势态。通过对闽南文化传播体系的研究中可以感受到,文化的传承不但需要文化传播在内容形态上激发出新的生命力,在媒体传播的方式上亦是随着多媒体技术更新而更替不迭的。但如何通过对现今传播媒介的认识,针对性的对自有文化的特点,是现今文化传播乃至于后继传承发展的创新方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29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