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国科学传播形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传播理念正在逐渐的发生改变,科学普及工作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在我国各地区之间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和不足,这就使得我国的科学传播的工作成为了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它的完成不能依靠单一的模型,还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现状;传播;形式
  一、我国科学传播的现状
  在近几年内,提高公民的整体科学素养已成为科学传播工作良好实施的前提和基础。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学会进行了第五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逐步提高。但同时,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城乡、经济发展地区的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仍然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整体科学素养水平仍很低
  尽管我国科学传播工作已经进行了很久,但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现状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其中影响因素有很多:基层的基础教育薄弱、公民对科学教育的学习意识不强、科普知识较为匮乏等。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原因之外,科技工作者对科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工作认识不够深刻,对科学传播的形式把握不够全面等也是其中的原因。
  二、新形势下的科学传播
  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在这种背景下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使得科学传播的形式和途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一)、新形势下的内涵
  T.W,伯恩斯等人认为,新时代下的科学传播学是主体多元化的平等互助与共享。但是若想更好的理解科学传播的内涵,首先应该对科学素养的概念做一下简单的了解。所谓科学素养,是描述人们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多少的尺度。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和科学传播工作的进行有着必然的联系,科学传播的充分发挥对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传播,它强调的是信息的共享,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互动性。而对于科学传播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将它局限在与科学有关的范围之内。它强调的是科学知识的共享、交流、互动的过程。由此来看,科学传播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不仅对传播内容有一定的讲究,而且对传播过程中的方式、过程等也做出了一定的强调。
  (二)、新形势下的目的
  卞毓麟教授认为科学传播的目的有以下两点:1、加快科学发展的速度和培训未来的优秀人才;2、建设精神与物质上的文明。同时他也指出,为科学家共同体筹集资金是科学传播的目的之一。而李大光教授认为:科学传播的最终目的是将科学精神注入民族文化之中。这应当是当代科普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有思想力的文化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所以,只有树立科学理性的精神、提升全民族的科学素养,才会使我国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科学传播的意义
  科学传播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在全社会内营造出了科學的氛围,使公众能够积极参与科学的创新,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2、唤醒社会和公众对科学的关注,增加科技工作者与公众的接触机会,从而拉近科学与公众之间的距离;3、使公众能够正确的辨别伪科学,强化科学的权威,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推动社会的进步。
  从科普到公众理解科学再到科学传播,这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它是通过公众的参与来决定科学的未来。它不再只是科学界用来实现自己目的的一种手段,而是一个对中华文化的建设和塑造的过程。
  三、我国传统的科学传播形式面临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科学传播方式单一,效用不大。例如,发放简单的科技资料、开办专题讲座、科技咨询等。由于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导致这种类型的传播影响力很小,效果差强人意。
  (一)、传播形式单一
  科普类的图书、报刊等是主要的传播形式,但是并不能全面的普及。电视台也会播放一些科普节目,又会因为播放时间、播放的电台不流行等因素的影响,收视率不高,达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二)、无针对性
  无论是科普图书还是节目,传播的都只是很一般的科普知识。因为它们所面对的是亿万的公众,很难兼顾到所有人。而一些科技馆的讲解员也只是讲解一些浅显的科普知识,对于参观者的提问则显得无能为力。
  (三)、单向传播的效果不明显
  大量的实践表明,单向传播的效果远不及双向传播及参与式的传播。由于我国很多科普工作者的科技教育背景有限,并不能进行准确的科普知识的讲授。这种情况就导致很多科技活动中公众只能是听和看,而不能亲自动手体验,从而降低了公众的好奇心和兴趣。
  四、创新性建议
  (一)、加强培养科学传播能力
  在高等教育中,应将科学传播学作为必修课程,使大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科学传播的能力。针对教师、公务员、科技人员等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专项的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科学传播的技能。
  (二)、体验式传播
  在科学传播的过程中,让公众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亲身体验,激发群众的兴趣,使其对相关的科技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入。
  (三)、普及科学传播理念
  对于一些科技人才、教育工作者的选拔,应将科学传播能力作为重点的考核部分,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学者科普认识低下的问题。
  五、总结
  科学传播是我国新形势下的重点任务,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上各界人士的义务和责任。要做好新时期的科学传播,必须要最大程度上的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精神,合理有效的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更快的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许翀. 浅谈自媒体在科普传播中的应用[J]. 科技传播,2017,9(18).
  [2] 高艳红. 浅谈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J]. 青春岁月,2012(2):53-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9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