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声唱法的起源、特点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准确地来讲应当是教皇统治之下的宗教音乐,最初是女孩在教堂只能保持沉默,而男孩担任歌唱的整个过程中。但是,由于男孩在发展过程中声音会随着变声期改变而导致音色变得浑厚,因此,为了保持男孩声音的清澈明亮,选择阉割男孩,也就是说美声唱法起源于——阉人歌手。这种歌唱方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改良,成为了意大利传统唱法,形成如今的美声唱法。美声唱法诞生之后在欧洲迅速传播,美声唱法世纪“五四”运动之后进入中国,被众人所接受,成为如今声乐教育的主流。
  【关键词】美声唱法;宗教音乐;传播;特点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一、起源
  美声唱法是高贵艺术的结晶,如果说声乐艺术是金银珠宝,那么美声艺术则是闪亮的钻石。虽然美声唱法高贵而严肃,但是,最初的美声唱法是在对人体摧残的情况下所出现的。
  中世纪时宗教盛行,宗教音乐占据了整个欧洲,意大利罗马教堂为其中之最。其中有一部圣咏集。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因此,在演唱过程中没有伴奏和声,选择对唱形式。这种形式与罗马文化以及宗教情感完美融合,渲染了使徒的内心,增强了教皇统治。但声乐发展是循序渐进,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通过回声可以产生悦耳庄严的回声,由此,开始对圣咏集多声部演唱开始研究,宗教对此明令禁止探索,但是,人类一旦产生好奇心是不会停止探索的。9世纪时出现了双歌时期,这一时期多声音乐在英国出现。到了12世纪,在法国巴黎形成了 “狄斯康特”音乐,这种音乐是在双歌时期“奧尔加农”的基础上加入了复调所形成的。13世纪又进一步发展,将复调音乐形式进一步推进,形成了经文歌。直到1586年,宗教剥夺了妇女在教堂中说话的权利。但是,宗教为了气氛又不得不演唱多声部圣咏歌曲,因此,选择男童替代女歌,但是男童在声音音域上受到限制,同时在变声之后,其声音会变粗,因此,教会采取残忍的方式,将男童阉割,以保证歌唱,于是产生了阉人歌手。
  阉人歌手被阉之后,再加之训练,可以保证其音色的透亮,其音域宽广程度相当于女高音或是次高音,同时配合稳定的气息,有男性的宽广度又有女性的柔美、纯净感。这类歌手在演唱时,其呼吸具备男子的腹部呼吸方式以及女子的胸部呼吸方式,因此,其肺活量以及横膈膜的支撑力十分强大,可以将一个音延长至平常人一倍、两倍的长度。特别是阉人歌手演唱时,对头声利用较多,让演唱的境界显得更高,因此,在当时这种演唱方式极为推崇。十五世纪末期,第一位阉人歌手出现在歌剧中,演唱花腔,观众听完为之欢呼,由此,标志着宗教艺术开始朝着世俗音乐方向发展。
  二、特点
  17世纪是阉人歌手最为盛行的一个时期,当时出现了专门培养阉人歌手的机构。阉人歌手因为被阉割的原因,其唱法、呼吸方式等方面都独具特点,如花腔、真假声转换、胸腹联合呼吸方式。当这种唱腔模式加入到歌剧中,对日后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出演《安德罗梅达》时,阉人歌手担任了剧终的全部女角色。而整整两个世纪(16~18世纪)是阉人歌手盛行的时期。但由于当时的男歌手想要发展就需要先自残,因此,当时这种唱法虽然促进了艺术的繁荣,但是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畸形艺术发展形势。
  当文艺复兴兴起之后,人类开始崇尚人文主义精神,彻底推翻了神学的统治。阉人歌手这一职业逐渐被众人所鄙视、唾弃,最终在1878年被完全废弃。
  虽然这一职业被废弃,但在两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演唱方式,这种方式被保留下来,并且在音乐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唱法的出现不仅使人可以对嗓音灵活运用,同时,其音域也随之拓宽,形成了意大利独特的唱法。这种唱法因为将声音美感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将其称为Bel canto。意大利语对其翻译为“美妙的歌唱”,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美声唱法。美声唱法在演唱过程中强调喉头的低位置演唱。因此,其声音圆润、丰满、明亮,富有金属色彩,共鸣也较好。另外,美声唱法注重位置统一,声音连贯,高位置演唱,高位置起音。
  美声唱法出现之后,引起了欧洲国家的兴趣,对欧洲声乐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声唱法能引起反响并且成为唱法之最,并不是因为其科学、合理,更是出于阉人歌手所总结出来的一系列呼吸技巧、处理方式以及演唱技巧,其中的咽音从发掘到现在,被众多人所推崇,甚至众多流行音乐歌手企图掌握该技巧。咽音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男子不使用阉割的方式如何才能产生类似的声音,由此咽音出现。咽音在演唱中,其演唱技巧、声音形象等均能媲美阉人歌手的演唱方式,且不必自残。但这种唱法因为创造周期较长,同时想要掌握十分困难,因此,被意大利专业人员所垄断,不对外传授。咽音神秘面纱被揭开主要是因为当时意大利著名教师坦诺纳瓦出版《练声实用法》才让更多人了解到咽音。尽管如此,美声唱法的真正内涵还掌握在意大利内部著名声乐教师的手中。
  三、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
  美声唱法在中国出现于清末民初,“五四”运动时期。当时,欧洲音乐家来到中国,发扬美声唱法,外国留学的音乐人也将美声唱法引入,使美声唱法进一步在中国传播。咽音在中国出现,应当是在林俊卿先生的推崇下在中国发扬光大。林俊卿先生耗费40余年实践咽音,最终将西方的咽音完善,使其成为科学合理,有依据系统的练习方法,中国将其称为“咽音八法”。该发声方法由11个练习曲所组成,按照该练习法演唱,不仅能将美声发声方法快速掌握,同时还能保护嗓子,让嗓子焕发活力。其出版的《歌唱发音的肌能状态》《歌唱发音不正确原因及纠正方法》和《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等为我国的美声唱法理论弥补了空白。
  除此之外,在美声唱法上,沈湘也是较为出众的声乐教授。沈湘教授在成年之后意外得知意大利美声唱法中的关闭唱法,在半年的学习中掌握了该技巧。同时,沈湘教授不拘于俗套,博采众长,拜访名师,学习美声唱法观念以及相关技巧,为我国日后的美声唱法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后,沈湘教授开始培养弟子,先后出现了孟乐、周维民以及金东振等名家。这些人将美声唱法的真正意义普及到全国各地从事该行业的学者手中,至此美声开始了蓬勃发展。
  如今,距美声唱法起源时期已经过去了近四百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五四”运动促使我国接触美声音乐。同时,在传播过程中,我国在美声唱法上取得了重要的艺术成就。在不断发展的今天,美声唱法成为了世界上最为科学、合理、健康的发声方式,被世界所认可。可以说,美声唱法在世界上传播,还是其内在的方式方法有利于艺术发展,因此才能在声乐艺术中延续几百年。
  四、结束语
  本文从美声唱法的起源说起,同时对该唱法的技巧以及特点进行分析,最终简要阐述在我国的传播过程,由于字数有限,未能详细分析,深表遗憾。笔者从事美声唱法学习时间较短,仅能短暂论述美声唱法来由,希望本文内容能对目前从事该行业的人员有一定帮助,促进我国美声唱法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对美声唱法声音概念的误解引发的习惯性态度及行为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9.
  [2]杨婉琴.浅论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3(6):159-160.
  [3]马晓波.浅析十九世纪前美声唱法的起源、发展及其传播历程[J].黄河之声,2017(5):65.
  [4]倪郡.“利德”暨德语艺术歌曲的特点及在中国声乐教育中的现状[J].音乐时空,2014(16):122.
  [5]中西方文化冲突下中国当代美声唱法现状探究[D]. 江西师范大学,2017.
  [6]万翔.美声唱法中对咬字吐字方面的一些看法与建议[J].文学与艺术,2010(3):1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