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学资源对于地方院校的发展与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非常重要。文章通過欠发达地区的区位特点对地方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瓶颈”是校外教学资源匮乏,校内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影响因素
   一、欠发达地区区位特征及其对地方高校办学影响
   由于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及体制环境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国部分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它是指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潜力但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还不发达的区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有不断加大。这种与发达地区之间差距的拉大务必造成了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等的自由流动受阻,极大的影响在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办学。其一,合作办学严重滞后,制约了学校规模,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由于欠发达地区地理位置的劣势,很难吸引非财政资金社会力量的投资办学,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办学难以像发达地区高校那样快速发展,使得办学环境改善严重滞后。其二,欠发达地区发展落后,对人才的吸引力缺乏,人才引进难度大且流失严重,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教学与科研能力难以进一步提升。不仅如此,经济发达的东部及沿海地区的高校抛出诱人的“橄榄枝”,使得大部分人才“孔雀东南飞”,以至欠发达地区高校在人才引进与储备方面雪上加霜。其三,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困难,教学理念、方法较为陈旧,创新能力不足。这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经费不足以支撑大部分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只有少量教师才能得到这种机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区位和资金的问题,也很难邀请专家、著名学者来校讲学与培训,致使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理念及校外资源难以获得。其四,招生质量不理想。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是二本三本且经济落后、交通不发达,学生在报考大学志愿时,地方本科院校往往缺乏吸引力。因此,大部分来校就读的学生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这样务必增加了教师传授知识与培养优秀人才的难度。最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与就业前景不容乐观。首先,地方经济发展与提供给学生实践的岗位密切相关。一般地方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学生实践的岗位就越少。学生只能依靠异地实践与学校模拟实践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其中,异地实践管理难度大,专业性不强,且实践时间安排可能与教学计划相抵触,其实践效果很难达到课程设置的要求。同样,学校模拟实践缺乏真实感且规模难以满足学生实践要求。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正因如此,在毕业择业就业时,学生就业机会就会减少且竞争力下降,使得就业率降低且就业质量不高。
   二、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对经管类人才培养影响
   (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课程难以正常开设
   由于历史沿革,地方本科高校大都是有师范中专、大专合并升格而成。这类学校的本科办学时间较短,大部分师资是由前师范中专、大专等教师转型而来且占比较大,其学缘结构不合理和专业基础较弱,难以适应经管理类课程教学。在专业开设课程中,由于缺乏专业教师,有的专业理论较强的课程与实践指导,无法正常开设。通常情况下,课程开设因师而定,甚至随意删减某门课程。因此,这也是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中经管类学生专业基础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趋同发展,人才培养计划缺乏特色,学生择业就业缺乏竞争力
   在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过程中,严重存在“追赶超”的情怀,以外延式发展为主要基调,从而导致“千校一面”的情况,缺乏个性与特色。以办学规模、专业多少定成败,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在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经管类人才培养造成的影响:(1)课程设计不合理。首先,在课程开设过程中,没有针对具体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选用课程门数。有的专业追求大而全,没有主次之分,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致使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同时,在课程开设中,只按现在岗教师专业开设,造成基础课与专业以及必修课与选修课开课没有先后与主次之分,没有尊重专业内容学习顺序,增加学生学习难度,使得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其次,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制定随意,缺乏一贯性和合理性及系统化要求。部分教师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普遍存在增长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内容的课时,减少自己不熟悉的内容,或者是以所订教材与学期周数撰写计划,没有突出本课程重点,从而使学生无法把握本课程学习重点。最后,教材选订缺乏甄别。经管类教材非常注重理论性与时效性,但是在教材的征订过程中,由于教师长期使用某出版社的教材,免予重新备课或是有的教材能够提供现成的的PPT与试题,以及教材经销商的利益诱惑等原因,所订教材往往错误百出,实用性很差,进一步影响学生学习。
   (三)教学模式创新乏力且难以落地
   与文史类专业教学相比,经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有其内在的特征,其模式的选择必须是理论与实践双重。但是目前从欠发达地区本科院校的教学实践来看,其教学模式依然是创新乏力且难以落地。为了减轻区位劣势与经济不发达给经管理专业人才才培养带来的阻力,欠发达地区本科院校通常采用校内理论教学与校内和校外培养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两者结合的模式。其主要模式有以下三类:一是校内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实验室训练模式(如经济贸易实验室、营销管理实验室、物流管理实验室、财务会计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及校中企模式等。这类培养模式缺点是实验室使用率不高且缺乏专门的实践指导老师,设备维护不及时且费用高。同时,模拟实践也缺乏真实感,很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在学生实践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类是校企合作共建外实践基地、长期合作的实习单位或企业及校外临时实践实习单位等。这类培养模式在经管类专业培养人才中应该是一种较好的培养模式,但是在外单位或企业并不看重学生在实践期间实践能力的提升,而是注重学校或学生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因而难以实现双赢。因此,该模式经常是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性突破。再一类是定向培养与合作培养的实践基地。该模式是学生在学校理论学习一定时间,而剩余时间在企业内部学习实践。由于学生以后将成为企业的员工,企业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该模式是一种不错的人才模式,但是在办学实际中,由于欠发达地区吸引力不够,难以找到合作伙伴。同时,高校培养的学生不仅注重专业的深度,而且也要关注专业的广度,才能增强学生就业择业的竞争力,而该模式在专业实践能力的广度培养方面是不够的。因此,该模式在欠发达地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实现难度较大。    (四)欠发达地区校外教学资源匮乏
   校外教学资源对于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发展非常重要。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与区位劣势,使得学校所在地的企业数量不多且企业规模较小。这些企业大多属于传统行业,与经管类专业关联度不高,为地方高校提供教学实践的机会很少。同时,高校发展资源大部分具有公共品的属性,其资源配置严重失效(曲中林和朱为鸿,2012),成本与收益不完全遵守市场法则,这将导致资源流动遵循马太效应,这必将影响政府对学校的扶植力度、社会参与高校办学的激情、人才吸引力及高校自身的威望等。这些情况的存在定将影响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就业。
   三、欠发达地区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一)突破区位劣势,设法引进高层次人才,补充教师队伍,改进学缘结构,增强师资力量
   欠发达地区本科院校必须正视师资力量是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一事实,集中全校资源重点打造一支年轻、高学历、有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的教学生力军。为了解决欠发达地区本科院校由于区位缺乏集聚人才吸引力这一问题,学校可以从三个方面引进高层次人才:一是“自繁”,学校给予优惠政策,可以从年轻有上进心的教师中选拨“苗子”,鼓励报考博士或者力取知名高校审核制博士名额,进行学成后签订回校服务协议的培养模式;二是柔性引进,广泛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三是正式引进,举全校之力引进经济专业的优秀博士。力争通过对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改变教师学缘结构,增强教师与专业课的匹配度,强化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指导。
   (二)构建地方高校经管专业理论教学体系
   通过创新课程设计,建立比较完善的欠发达地区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针对地域特征与人才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制定及教材选用进行优化,使得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适合于经管类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要求。首先,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必须结合专业学习规律与教学资源情况,对课程教学的先后顺序、难易程度进行优化。其次,教学内容的遴选必须结合人才目标一并进行。根据不同的学历层次(专科与本科)、不同的专业方向,选择与专业和方向契合度高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最后,教学模式的采纳应结合不同课程特征与教学目标,力求多样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同时,根据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一般是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在课程教学中,应该提倡模块化教学,以增强对学生对理论联系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创新专业实践模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以校本资源为实践平台牵引,有机结合其他实训实践方式,对经管类学生的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一是为了突破欠发达地区实践教学资源的瓶颈,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可以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实践能力培养方式。如管理类专业学生(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及财务管理等)可以采取分散实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而证券、银行及保险等操作强的专业方向的学生可以采取顶岗实习模式。二是根据课程学习与学业进度,结合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特点,有机结合后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及顶岗实习等模式进行实践能力培养。三是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校本实践平台与校外联合机制,采取盈利性招标共建“校中企”与“企中校”,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同时,大力宣传,彰显学校实力,力取联合培养。
   (四)经管类人才培养考核评价
   与其他专业相比,经管类人才培养主要突出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那么在人才培养考核中,经管类人才考核评价也专注于此。经管类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和老师的评价两个部分。首先,学生实践实习目标必须明确。教学大纲必须明确学生每次实习将要达到某种能力的培养与程度,并以此作为考核内容,以排除滥竽充数的无效实践。同时,将实践实习的成绩与理论成绩按一定权重计算作为本课程的成绩。其次,教师的评价考核也必须采取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指导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其所教科目进行评价。最后,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优、奖学金获取及推荐工作等重要依据。同样,教师的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的重要依据来源也必须是理论教学能力与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指导能力。
   参考文献:
   [1]曲中林,朱為鸿.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院校资源的匮乏问题与集取要略——基于广东省的调查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07).
   [2]吴广彪.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研究[D].广西大学,2017.
   [3]池挺钦.地方高校转型:课程转型的困境与选择[J].教育探索,2019(01).
   [4]程淑玉.“校中厂、厂中校”形式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7).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8JGA269);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18JGA269)。
   (作者单位:百色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35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