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涪陵区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普惠金融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城镇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等,而这部分人群也正是目前金融体系容易排除在外的人群,“普惠金融”一词是由联合国首次提出,意为提高贫困人群的收入。我国在2005年之后开始了对普惠金融的探讨,近几年,尤其是在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中普惠金融发展迅猛,普惠金融的理念正好与这两项重大任务不谋而合。目前,涪陵区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涪陵区27个乡镇街道的实际调研,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  城镇低收入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农村金融方面的研究
  国外学者们对农村金融的研究,大多涉及农村金融排斥、金融供求不均衡、金融抑制等问题。Jensen(2000)和Fuller(1998)认为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金融排斥的现象,金融将部分穷人排斥在外,金融的“嫌贫爱富”导致农村金融供求不均衡。金融是一种人权,是每个人都应该享受到的权利,尤其农村贫困人群更应该享受这种权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而对于金融抑制E.S.Shaw和Ronald McKinnon(1973)认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利率不是由市场决定而是由政府干预,因此导致市场失灵。
  (二)国外关于普惠金融方面的研究
  普惠金融是小额信贷、微型金融的升级,普惠金融一词最早由联合国宣传2005年小额信贷年的“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翻译而来。因此,国外学者们对普惠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方面。Copestake,Dawson(2005)、Christen(2003)肯定了小额信贷消除贫困的作用,认为小额信贷能提高贫困家庭收入和消费水平。Zeller(1996)发现微型金融可以提高贫困人口福利。
  (三)国内关于农村金融方面的研究
  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我国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而精准扶贫又把金融扶贫作为创新手段,因此研究农村金融具有重要意义。李明贤(2014)、赵洪丹(2015)认为农村金融机构贷存比率的提高以及每万人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能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国内关于农村普惠金融方面的研究
  2005年以来,普惠金融成为国内经济学者们的热捧,学者们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做了大量研究,乔臣(2017)认为西部农村地区由于金融机构数量较少、政府部门投入不足、基层金融机构参与普惠金融意愿不强等原因,导致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排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农村金融排斥现象正渐渐被互联网改善,上官鸣(2018)认为互联网金融能契合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给农村普惠金融带来生机和活力。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们关于农村金融理论以及小额信贷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缺少对于农村普惠金融的研究,这可能由国家经济体制不一样等原因造成。而国内学者对于农村普惠金融的研究较多,这与我国国情有很大关系,我国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又存在着严重的金融排斥,这大大阻碍了“精准脱贫”的步伐。作为西部直辖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农村地区仍然面临着金融资源供给不平衡,金融服务供给匱乏的现象。
  二、普惠金融的概述
  (一)普惠金融的发展背景
  “普惠金融”一词最早是由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演变而来,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提出了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构想。这是普惠金融的最初由来。2013年11月,我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首次提出“普惠金融”一词,2014年3月,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扶贫办等7部门出台了《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紧接着在同年12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这也是我国首个关于普惠金融的发展规划。2016年3月,人民银行会同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提到: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目前,普惠金融作为政策性要求,在各大商业银行中开展起来,主要参与中小微企业、扶贫等活动中。
  (二)普惠金融的概念与内涵
  关于普惠金融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直到2015年我国正式印发了《规划》,在这个规划中,正式界定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即: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总之,普惠金融特别强调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以及困难群众提供金融服务,普惠金融重视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对于脱贫攻坚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三)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意义
  普惠金融从其服务对象上看,主要是服务于贫困人群、城市低收入人群、中小微企业等,而服务渠道主要是通过金融机构。然而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主要都是围绕农业、农村问题提出来的,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正是以前被金融排斥的对象,普惠金融的实施正好可以针对性的服务于这部分群体。在涪陵区脱贫攻坚战中,有包括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重庆银行五家银行通过普惠金融参与到扶贫站中,为涪陵区脱贫攻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见,普惠金融在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意义重大。   三、涪陵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渗透性不高
  金融渗透性一词是Sarma借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的构建方法提出的,主要是通过万人金融机构网点数、每百平方公里网点数两个指标来衡量。按照以上方法,通过对涪陵区乡镇金融机构网点数、ATM机数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进行实际调研发现,涪陵区沿江地区金融渗透性稍高,后山地区较弱,其中武陵山乡、大木乡等几个乡镇从2010年至2019年期间,只有一家金融网点和2台ATM机器,并且这2台ATM机器是近几年刚刚安装的,即使在渗透性较高的乡镇比如蔺市镇,也并没有实现“村村至少一台POS机”。在马武镇个别村有一台POS机,但是几乎都是“摆设”,利用率很低。
  (二)农民征信信息缺乏
  根据《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8》显示,截止到2018年,已累计为1.84亿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但由于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地理地貌的不同,导致各地普惠金融发展也不尽相同。根据对涪陵区各乡镇实际调研发现,农民对于征信信息模糊,重视性也不够,极个别农民对于银行卡还存在排斥,与金融机构联系也较少,当今社会是数字化社会,征信信息的征集也是一样,因此,这部分人群由于与金融机构联系较少,缺乏数据的支撑。阻碍了征信信息的收集。
  (三)农民金融素养低
  根据调研结果发现,涪陵区农民关于金融素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金融基础知识匮乏。农民们普遍认为金融就是银行,就是存取款和贷款,而他们只相信实体银行,主要就是农商行、中国农业银行、邮储行等几家常见银行,对于其他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持有抵触心理,对于保险业、理财业等更是了解甚少,部分农民存在“推销什么买什么”的情况,导致许多农民被骗;二是金融风险防范技能不足。由于金融基础知识匮乏和认识不足,导致电信诈骗、非法集资、微信网络谣言、虚假广告、诱贷乱象等现象在农民身上层出不穷,许多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农民金融知识匮乏和风险防范能力差这一弱点进行攻击。
  (四)农村金融排斥现象仍然存在
  金融排斥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机构作为盈利性机构,是趋利的,因此他们不愿意服务于农民这类群体,这也是农民被金融排斥之外的原因。随着国际上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以及格莱珉银行在中国的推进,普惠金融理念被深入人心,近几年,国家加大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各商业银行也在政策的要求下践行普惠金融理念,设立普惠金融窗口,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等等,近几年,扶贫将普惠金融带进了广大农村,但是有些银行迫于政策压力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扶贫,任务完成就不再继续,这种“完任务”的心态不能根本上解决农民金融需要,一定程度上农村金融排斥现象仍然存在。
  四、涪陵区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对策建议
  (一)提高农村金融渗透率
  首先,扩大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目前,涪陵区各乡镇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分布不均,但总体而言,农村金融服务相对落后,并没有实现全部村村通,即使有些村落有基础金融设施,但利用度不强。因此,政府应激励大型商业机构在农村设立经营网点,并在信息纰漏、税收、监管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和便利,配合商业银行搞好农村金融服务;其次,多渠道拓展农村金融服务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的必需品,2011年自微信上线以来,到2018年底,国内微信使用用户已达10.4亿,除去儿童和老年人,几乎达到了“人人有微信”,因此,“微信支付”“微信红包”也正成为农民的宠儿。但是微信的金融功能有限,并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日常金融需要,因此,可以借鉴国外如巴西无网点银行模式,既节约了安装成本又方便了农民的金融需求。
  (二)做好金融普及宣传教育
  一是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一方面要求金融机构下乡、下村做好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要求村镇干部做好积极配合,并认真贯彻落实政策。通过调研发现,有些乡镇领导干部本身自己对于金融基础知识也了解甚少,更别提正确引导农民了,因此,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严格落实区上的方针政策;二是金融机构要多方式做好宣传教育。宣传教育不能只是“走马观花”,按照任务需要去村里呆上一天宣传下做做样子,这样的宣传效果差、影响力小,因此要创新宣传方式,如到农户家开“坝坝会”、邀请学者到村里讲授“金融知识讲堂”、定期到村里开展金融知识答疑等方式,总体做到方式要灵活、落地,让农民真实感到身在其中。
  (三)严控金融风险
  金融是一切经济发展的基础,既是服务又是血液,服务做不好可以重新做,血液断了会酿成大错。一般来说,农民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一旦发生金融风险对农民打击会非常大。历史已经证明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必须依靠农民,在经济繁华的今天,我们依旧离不开农民,因此,我们要严控金融风险,尤其对于农民。然而农民由于金融基础知识匮乏,金融风险意识淡薄,最容易受到欺骗和诈骗,随着数字金融的持续推进,未来农村居民投资理财的发展前景非常大,有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农民的这一弱点进入,非法集资现象频发,因此,金融监管部门连同金融机构要做好金融风险的宣传和防控,乡镇基层干部也要配合做好指导和引导,确保农民金融安全。
  (四)加快农民信用体系的建設
  信用体系完善的国家将给人民带来更多的经济福利,我国近几年加大信息体系的建设,但是由于农民信用意识淡薄、农民信用搜集渠道单一等原因,使我国未完全建立起全国农民信用系统,另外,金融机构与农民之间又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导致了金融机构不愿意服务于农民,目前农村仍存在金融排斥的主要原因。通过涪陵区的实际调研发现,涪陵区共包括27个乡镇街道,可以查询征信情况的金融机构仅在涪陵城区3个网点,这种现象在整个区县普遍存在,农民平时根本接触不到任何关于“征信”的信息,这也是农民缺乏征信意识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日常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上,金融机构和基层领导干部要将征信的重要性传导给农民,让农民积极投入到征信系统建设中,自觉保持好自己的良好征信信用。
  五、总结
  在刚刚过去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到“建立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建立普惠性现代金融体系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城市普惠金融发展较快,乡村尤其是西部大山地区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还较慢,有些老百姓甚至乡镇领导干部对于普惠金融的认识还比较少。因此,要加大普惠金融宣传,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让老百姓尽快尝到普惠金融带来的便利和福利。
  参考文献:
  [1]任亚军,李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以淮安市淮安区为例[J].上海金融,2019(01):84-87.
  [2]龚诗媛.江西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分析——基于Sarma普惠金融指数(IFI)测度方法[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01):125-128.
  [3]付园元,李敬,付陈梅,刘洋.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度量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J].西部论坛,2014,24(06):61-68.
  [4]尹雪瑞,夏咏.农村普惠金融测度及减贫效应——基于新疆82个县(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18):161-1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48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