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冷冻食品、药品等商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保证冷冻食品、药品等商品的高品质和安全,冷链物流应运而生。但由于国内冷链物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对中日两国冷链物流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对比两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差距。
【关键词】冷链 物流 日本
冷鏈物流与生鲜农产品、生物药品等货物密切相关,这些货物对温度湿度的十分敏感,需要冷链物流体系作为保障。随着近年生鲜、药品电商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然而相对于发达国家,例如日本,我国的冷链物流体系仍处于较不完善的状态。分析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国内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泛指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区间,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过程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一)冷链物流适用范围
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随着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方式的升级,为保证农产品更高品质的出现在消费者的餐桌上,在其运输存储过程中,就需要冷链物流为其保驾护航。此外,除了初级农产品以外,加工食品、医药化工以及快消品也是冷链物流中主要的运输货物。
(二)冷链物流运输流程
冷链物流的上游由冷藏设备设计和制造商为冷链物流提供基础及配套设施,是冷链物流的原点;而下游干线运输、冷库运营、城市配送则通过相互配合,保证生鲜食品及冷藏药品在流通过程中始终保持在低温环境中,最终送到终端消费者手中。
二、中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鲜农产品以及医药品的选购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以及随着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冷冻食品的认可和需求程度也越来越高,带动了冷冻食品消费量的迅速增长,因此与之相关的冷链物流的需求也快速增长。
(一)冷链物流市场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8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截至2018年其规模已达到3035亿元,较上年增加485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9.02%;预测2020年将突破5000亿元。再细分到领域,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最大,2017年其规模为1302亿元,占总规模的51.06%,医药冷链则为434亿元。
(二)冷链物流设施设备
冷链物流主要基础设施包括冷库和冷藏车。二者相较而言,我国冷库发展更快,冷藏车数量较少。
冷库是冷链物流行业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冷库总量达到5371万吨,新增库容488万吨,同比增长10.3%。十年间,我国冷库增量世界第一,总库容量世界第三,但人均冷库容量远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
冷藏车是冷链运输环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截至2018年,全国冷藏车保有量为16.42万辆,新增冷藏车2.4万辆。此外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新开通铁路冷链线路近20条,运量超过160万吨。各种运输方式均其优缺点,各有相适应的市场。
(三)冷链物流技术
冷链物流涵盖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在此过程中的货物都要进行冷处理,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技术阶段:一是源头采用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二是在贮藏阶段采用自动冷库技术;三是冷藏运输采用冷藏车箱等配套使用的运输工具;四是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冷链物流管理系统,对其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
(四)冷链物流政策
从政策角度分析,近年中央政府发布了多项冷链物流相关政策,地方政府的政策基调与中央政府及各部委一致。这些政策重点围绕以下几点进行展开:关注冷链短板,鼓励加强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顶层设计,健全冷链物流标准规范;聚焦技术驱动,推动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提升;着眼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建立健全农业供应链;分类管理医药品冷链储存运输,规范医药品储存运输管理。
三、日本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由于日本自身地理环境制约造成的典型性亚洲小农经济,导致其无法建立大规模集团化农业模式,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并受益于其较高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日本已经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的冷链物流系统。日本冷链物流无论是在技术、设备系统还是在运营管理、市场成熟度等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一)冷链物流设施设备
日本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日本的冷库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日本冷库结构,大多是多层仓库,梯级温度设置。目前,日本冷库大多以3-5层、单层5-7米层高为主。根据贮存商品和客户的不同需求,冷库各层的温度设置也不同。日本冷库功能齐备、流程合理,全程实现无断链。日本冷库得益于其规模化与社会化,近30年日本冷库企业虽在减少,但冷库容积却增加了108%。
2014年日本冷藏保鲜车的保有量在12万辆左右,到2017年则接近20万辆左右,平均630人拥有一辆;冷藏保鲜车占货运汽车的比重大致为2.65%。冷藏运输率则高达90%以上,运输过程中的产品腐损率低至5%以下。
(二)冷链物流技术与标准
自动化操作方面。日本的冷链物流采用专业机械作业,例如大量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搬运设备、堆垛系统,提高了冷库的自动化程度,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也降低了成本。
信息化管理方面。日本的冷链物流企业广泛的使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同时会在配送车辆上安装 GPS 掌握送货员的实际配送路线。例如日冷物流集团东扇岛物流中心,采用脸部识别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来保证了冷库食品安全。
防震方面。日本受2011年9级大地震影响,日本在冷库设计上特别注意防震性。 节能方面。日本通过减小冷风机的功率、推广新型保温材料的利用、使用计算机实行自动控制冷库温度,使得冷库温度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制冷方式。从制冷方式上看,由于日本将在2020年实施“脱氟利昂”政策,日本以后将主要采用氨制冷、氨加二氧化碳制冷两种方式。
(三)冷链物流政策
在日本国内,农林水产省牵头建立的低温流通推进协会,制定了行业管理办法和未来走向规划。在日本国内市场发展态势良好的前提下,拥有冷链物流技术优势的日本企业在政府的助推下纷纷开拓海外市场。
四、中日冷链物流对比
(一)冷链流通水平
目前来,预冷环节缺失、经营分散、运输网络落后、缺乏有效信息管理系统是我国冷链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在冷链流通方面,中国冷链流通率在30%左右,日本冷链流通率在90%以上,此外美国果蔬和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更是已达到95%、肉类接近100%。在冷链运输损耗率方面,我国冷链运输损耗率在25%左右,而日本损耗率为5%以下。我国冷链利润率为8%,而日本等发达国家冷链的利润率可以达到20%~30%。造成此差距的原因主要为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足,冷链物流各环节不能保证均在要求温度下进行,且环节之间链接不畅,使得货品在运送过程中的损失率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在我国,随着国家对冷链物流行业鼓励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身冷链物流事业,纷纷兴建大型高标准冷库。近年来我国出现的冷库多以高层土建库为主,更不乏超大型全自动立体库,由此可见,在我国冷库呈现出规模化、自动化的发展趋势。而在日本,从事冷链物流行业的企业只有少数的几家,冷库分散,单个冷库规模较小,但由于管理得当,物流运作效率较高。
(三)冷链仓配衔接环节
在我国,速冻食品等高附加价值产品的流通可以做到仓储和配送环节始终保持在低温环境下,但货品由仓库向配送车以及由配送车向商场冰柜转移的衔接过程无法保证低温。而在日本,配送公司已经广泛使用冷藏箱来解决衔接的问题,全程冷链已经实现,虽物流成本得到增加,但食品安全获得了很大的保障。
(四)政策支持
近些年,在食品安全的大形势下,我国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冷链物流的发展,如:物流标准化补贴、冷库建设补贴、路桥费用减免等,综合来看,我国的政府支持力度较大,但还未形成体系。在日本,由于冷链物流起步较早,政府已经配套形成了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并逐步开拓海外市场。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对比,发现我国冷链物流在食品安全意识、冷库建設规模、冷链配送体系、仓配衔接程度、政策支持方面与日本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落后。通过分析对比中日两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进而为国内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喜崇彬.冷链物流市场及技术发展的新趋势[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9,2405:74-77.
[2]任维哲,王林林.国内外食品冷链物流典型模式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02:212-215.
[3]吴传淑.中美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比[J].世界农业,2015,07:79-82.
[4]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18) [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8,295-307.
[5]戈阳,周应恒,胡浩.日本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7,06:181-190.
[6]耿家飞,刘放.中日韩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比较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107: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49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