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农村合作社经济效益的措施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掀起了一波农村合作社建设热潮。但其创造的经济效益仍十分有限。对此,本文对当前农村合作社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农村合作社经济效益的提高提出了相关可行性措施。
  农村合作社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农村合作社是农村地区长期发展过程中探索出的一条可行性路径。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地区大量人口向城市转移,这导致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与经营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大量耕地存在荒废与撂耕现象,造成耕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另一方面,我国许多农村地区仍十分贫穷落后,无论是村民素质还是生产资料都明显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求,各自为战的家庭式耕种模式仍占主导,这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致富一直遥遥无期。在此形势下,我国探索出农村合作社模式,以此来对农村地区各种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从而实现“1+1>2”的生产效果。
  在农村合作社模式下,农民的生产有了更明确的指导,规模化、统一化、技术化的农业生产得以实现,如此不但极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还通过统一规划、宣传、销售使得农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使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发生质的飞跃。可以说,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合作社是我国农民致富的金路子。
  现阶段我国农村合作社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农村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从各地区实际开展情况看,仍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首先,许多合作社规模差强人意。对于农村合作社而言,其最主要的优势之一就在于规模化生产所带来的强大服务能力与产业带动能力。但从各地农村合作社的实际开展情况看,许多合作社并未充分将区域内的农业力量调动起来,导致合作社规模较小,合作社的规模化优势无法凸显。
  其次,合作深度不够。农村合作社是一种全方位的合作经营模式,其合作贯穿于人、财、物、技术等各个层面,需要形成深层次的合作。而我国许多农村合作社却仍只停留在劳动力、财力以及耕地层面,其他的合作尚未形成有效合作机制,使得合作社的发展受限。
  再次,管理人才匮乏。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同样需要人才的支撑,尤其在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方面,一直是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的短板,因此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未来合作社发展中必须给予重视的问题。
  最后,相关制度不健全。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农村合作社同样需要制度层面给予其发展以有力保障。但我国许多地区并未针对农村合作社形成全面、科学的制度,使得其各方面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提高农村
  合作社经济效益的可行性措施
  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合作社组建的扶持。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地区的发展成为我国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任务。对此,针对当前农村合作社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各地、各级政府必须引起重视,加大对合作社组建的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应从宏观层面做好设计,一方面应总结过去经验教训,完善有关合作社组建、经营与扩大的制度以及合作社合作与吸引社会资本的机制,从而将合作社组建与发展的各项工作都进行规范,纳入正轨。
  另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因地制宜,探索更多合作路径以不断扩大农村合作社规模,实现集约化发展,如当前胶东地区探索出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就在极大程度上发挥出了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将更多农业资源聚集到了一起,形成了规范化、规模化、特色化的农村合作社运作模式。
  其次,各级政府应在财政上予以更多倾斜,并不断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经营中,从而发挥出社会对农村地区的带动作用,将更多优质社会资源引入农村地区。
  创新思路,提高合作程度。在农村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其合作的路径多种多样。对此,各地在开办农村合作社时不应仅局限于传统基本生产资料的合作方式,应大胆创新思路。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要立足农村经济和和谐农村建设展开全方位合作。
  这其中不仅局限于农产品生产、加工,也可以逐渐向文化旅游等方向延伸,从而最大化开发农村地区的各种资源。此外,在技术、服务等层面的合作应进一步深入,积极挖掘农村地区的潜在资源,使农村合作社的合作方式更多样,合作程度更高。
  加大合作社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深入农村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这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鲜活力。因此,为使农村合作社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就应抓好人才工作。一方面,应结合农村合作社发展经营需求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各地可与高校合作开设专门的人才培养课程,建立人才实训基地,从而实现管理人才的针对性输出。另一方面,要积极培养农村本土的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发挥本土人才带头作用,以在当地合作社建设中形成更大凝聚力。
  结语
  农村合作社是实现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因此,各地必须给予其高度重视,加大研究与扶持力度,不断提升其经济效益,以使农村合作社惠及更多农民。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政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515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