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政治学视角下的我国公民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公民教育是政治社会化过程,从政治学的视角看,公民教育对于维持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的公民教育起步较晚,在挖掘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公民教育理论,有助于发挥公民教育对国家现代化治理的作用。
  【关键词】公民教育  教育理论  政治学
  公民教育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教育和传统的政治教育,能够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广义上来讲,公民教育可以是指国家和政府层面对公民开展的一切形式和内容的教育。从狭义上来讲,公民教育更多的是一个涉及政治学和宪政学的概念,其本质上是政治性的。在政治学的视角下探讨公民教育的概念和意义,突出公民教育的政治学维度,才能在准确把握公民教育本质与内涵的基础上开展好公民教育。
  一、公民教育的由来与在我国的发展
  在古代希腊,城邦是国家的组织形式,公民权并不是城邦居民人人享有的,而每一位拥有公民权的公民都希望成为拥有自然美德的高尚的人。公民教育针对的是城邦中的公民,而不是没有公民权的奴隶和女人。古希腊的哲学家们认为公民教育是为公民享受闲暇生活和参加政治生活而准备的,这种公民教育摒弃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重视可以培养公民自然美德与智慧的非实用自由教育。古希腊温暖的地中海气候使得公民们可以更多地走出室内,走向更宽阔的公共场所参加公共活动,而这种公共活动也正是早期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形式。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大量奴隶和女人的辛苦劳作才使得男性公民的闲暇生活成为可能。由此可见,西方古代公民教育不是现代概念中的公民教育,古希腊时期的公民教育中的理智、美德和审美是建立在严格的等级制度的基础上,是在剥夺了奴隶和女人的受教育权利的基础上由少数阶层享有的特权。
  虽然古代希腊的公民教育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世界从古希腊时期就提出了“公民”的概念,并且有了针对古希腊公民的自由教育。反观我们国家,历史上一直缺乏公民的观念与意识,在我国悠久的封建集权专治统治中,人们所具有的更多的是“臣民”、“子民”意识,“公民”、“宪政”等政治概念长期以来不在中国的政治话语体系中。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教育服务于统治阶阶级对广大人民的奴役和压迫,是愚昧人民顺从的工具。根据美国的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和西德尼.维巴的分类,我国民众的政治文化属于臣属政治文化,即我国民众虽然形成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但是个人在政治过程中的作为仍然以顺从型为主,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去积极主动地影响政府决策。辛亥革命前,随着西方思想广泛传播和皇权力量的日趋势微,封建皇权专制和愚民政策才稍有弱化,中国人的公民意识才在一些开明之士头脑中开始形成。新中国的成立更是为公民法律地位和民主权利的确定奠定了最基本、最牢固的制度框架与基石。
  美国教育官员曾对我们赴美教育考察团说,美国公民教育的目标就是教授学生政治社会技能,也即公民技术,这在你们中国叫思想政治教育。的确,在我国,所谓的公民教育主要是涉及的是伦理道德方面。我国政府颂布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开展公民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应该看到,在我国公民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重大意义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对于公民教育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联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梳理与厘清。
  二、政治学视角下的公民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从政治学角度来看,教育既是文化传承和知识再生产的过程,也是公民教育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从本质上说,教育是政治性的”。政治学视角中的政治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公民教育”。亚里士多德曾说:“大家当一致同意,少年的教育为立法家最应该关心的事业。邦国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使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及其生活方式。”因此,通过公民教育塑造合格的公民也必将成为政治体系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关切。公民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符合政治体系和社会制度要求的公民,塑造与政治制度相适应的公民情怀,同时使这种情怀落实到公民个人自觉的行动上,存续和维护社会主流政治价值与政治信仰。“从政治学角度看,如果公民对制度的认同上升至价值和信仰的高度,那么这种制度是最稳定的”。迈克尔.罗斯金说得更为直白:“公民教育(政治社会化)——学习政治态度和社会习俗——对政府稳定极为重要,有利于维系政治体系和政府的运转,对维持成功的统治至关重要。”政治体系对公民的要求与希冀也必然会体现在公民教育之中,并在此过程中传承和维护政治体系的主流价值观,同时维持该社会政治体系的稳定、有序发展。从这个角度上说,公民教育不可能完全脱离其所处的政治体系或者失去政治维度。
  公民教育的作用是培养现代民主社会的合格公民,是为公民更好地参与社会政治公共生活做准备,其内容包括现代民主社会中政治、法律知识和公民思想道德等。通过公民教育把政治体系所秉持的核心价值观与意识形态传递给所有社会公民,进而培养出认同政治体制、接受政治信仰、遵守政治制度的合格现代公民。公民教育强调公民政治身份的认同与公民意识的培养,使公民树立维护现有政治秩序和社会价值的意识,维护现代民主社会所需的相关社会道德、共同价值与民主品格。
  三、新時代公民教育对我们的要求与启示
  在现代民主社会,“公民”一词的第一属性已经成为了法律身份,公民的概念也直接指向平等的法律地位和与公民相关的权利和义务,代表了平等、公平、个人尊严等基本政治与法律内涵,突显了公民作为人的主体性地位,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奠定了基础。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发表题为“一个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的报告,在报告中提及通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个人和公民,将对美国人所珍视的自由社会很有帮助,也能为美国的民主作出特别的贡献。这里所说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即是针对美国大学生的公民教育(Civic Education)。美国人认为,他们想要那种人权得到尊重,个人尊严与价值得到认同,法律得到遵守,公共利益得以维护的政府和社会,需要广大公民通过接受公民教育才能获得。   公民教育既然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其开展也应该更多地参照采用政治社会化的方式和路径,如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双向互动进行有意地培养和教化,也可以用各种当下可行的体验参与的方式来丰富和充实公民的思想道德、法制觀念及公民人格,养成现代公民所需要的政治品格与技能,进而实现政治学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化。公民教育的对象不应该仅仅是教育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完全融入公民教育全过程的成为自我教育的主动参与者,培养自己发现和肯定自身价值以及进行政治表达的意愿和能力,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平等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素养。
  新时代的公民教育要注重对我国传统政治思想中优秀因子和精华内容的挖掘和提炼,加强对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研究,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中国人的公民教育。同时,也要对封建政治思想中的糟粕和落后思想文化进行批判,构建起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的思想政治文化。通过对政治学中理论问题和理论成果的研究和借鉴,公民教育也要善于提高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提高为现有政治体系提供合理性与合法性论证的理论水平和思辨能力。在公民教育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分析评判各类政治思潮,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政治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新时代的公民教育必须注重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促进公民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引领政治思潮的风向标。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时代背景下,公民教育要有国际化的视野与胸怀,在培养合格的世界公民与树立合作共存理念的基础上,我们要树立政治文化价值观的自信,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认同感与国际政治影响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世界政治思潮的汹涌变迁和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也为新时代的公民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我们应该重新评估政治学维度上公民教育的概念,重新认识与认真反思公民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实现公民教育与政治发展的良性互动发展,更好地发挥其政治功能和确立社会政治价值体系,培育和塑造适应我国政治体系要求的现代公民,培植与我国政治制度相符合的公民精神,在广泛深入开展公民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
  参考文献:
  [1]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管理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2]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 王邦佐,谢岳,岳龙.政治学视野中的中国教育改革——关于教育问题的对话[J].探索与争鸣,2003(9):1-4.
  [4] 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587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