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碳市场对控排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低碳绿色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7年12月19日,我国统一碳市场宣布正式启动。在梳理我国碳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纳入控排行业的基础上,分析碳市场对控排行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最后结合国外碳市场的经验做法和我国目前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别从影响的前端、中端和后端提出有效且适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统一碳市场;行业竞争力;影响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7-0125-02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继续向大气层排放温室气体的容量空间已经日渐稀缺,要在21世纪末实现2℃~1.5℃的温控目标。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性热点话题,减缓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重要任务之一。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市场、行政、技术和法律等众多手段中,市场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低成本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市场减排的原理在于对温室气体实行总量约束,形成代表温室气体排放权的稀缺商品——排放配额。企业/行业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主体和直接利益相关者,在获得配额后,根据自身的边际减排成本与市场配额价格做出减排成本最小化的决策:边际成本高的企业或行业为减少高额的减排成本将选择低价购买配额,而边际减排成本低的企业或行业则将承担更多减排义务并出售多余的碳配额。
2017年12月19日,全国统一碳市场正式宣布启动。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资源禀赋不尽相同的特殊国情下,尽管产业结构趋同,行业碳排放水平却存在天壤之别。同时,各个行业的减排成本和减排潜力也存在较大差异。碳市场纳入的控排行业有限,有些行业会因为减排成本过高而使得该行业竞争力下降,可能会向低减排成本行业进行转移。与此同时,减排成本较高地区的控排行业也可能向低减排成本地区迁移,从而引起跨地区跨行业的碳泄漏。
一、中国碳市场的发展概况
作为CO2排放大国,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市场减排手段的探索,特别是2013年起相继成立了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7个试点碳市场,2016年又增加四川、福建两个试点碳市场。到目前为止,我国试点碳市场共计纳入控排企业2 800余家,覆盖碳排放总量超过13亿吨,市场总量位居世界第二。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我国统一碳市场正式启动。
关于我国碳市场纳入的控排行业。2015年9月,在《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中国承诺计划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统一碳市场,控排行业涉及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2016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再次明确,国家、地方、企业三方要实现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确保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另外,《通知》还明确了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初期将涵盖石化、有色、化工、造纸、电力、建材、钢铁、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2017年7月,《经济参考报》报道称,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初期,将不会纳入之前定的八大重点行业,而是缩减为数据基础较好、产品结构单一的电力、水泥与电解铝3个行业。2017年12月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控排行业的数量再次缩减,明确提出在全国碳市场启动初期仅纳入发电行业一个行业。据有关统计,中国碳市场大约涵盖了1 700家发电企业,年排放二氧化碳量约35亿吨,占全国碳排放量的30%左右,是至今为止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同时也是继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之后,又一个只涵盖电力行业一个控排行业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二、碳市场对控排行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
首先,碳市场的核心是创造出碳价,并作用于经济运行体系中,通过影响行业生产成本来促进减排目标的实现。在行业的碳排放量受到限制的情形下,碳价格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需要额外支付碳减排成本的大小,表示该企业由于使用化石燃料而多排放的CO2需要支付的“罚金”。短期内,碳价将导致相关行业、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不同排放水平(地区)的企业/行业获取碳排放配额的成本是不同的,相应地,由边际生产成本决定的企业/行业产出也将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激励和约束参与主体的行为决策,产生了相应的减排效应。从一般意义上来看,当碳市场中设定的碳价格过高时,控排企业就会在碳减排成本和地理区位选择之间做出权衡,若该企业的碳减排成本超过地理转移成本,那么企业就可能会通过转移到还未实施碳市场的区域,以此规避因碳减排成本增加而带来的企业风险。
其次,配额分配是碳市场进行配额交易的前提。不同分配方式下行业利润不同,如果配额分配得偏紧,控排企业就会承担较大的成本,严重的会引发产业转移和碳泄漏现象的发生;假如配额分配偏松的话,企业的减排动力就会减弱,从而降低碳市场的减排效益。当前配额的初始分配主要有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两种方式,有偿分配以拍卖为主。免费分配可以看作是对控排企业的“看不见”补偿,但是对于那些碳排放量高企业存在过度补偿的可能,不利于社会资源流向低碳产业以及低碳技术的推广和研究。相比较而言,拍卖对资源配置和市场效率均有明显改善,并且可提高控排企业的减排积极性;通过拍卖获得的收入也可以进一步用于促进节能减排的开支。配额分配方法的选取涉及参与碳市场的多方利益,碳市场的运行可能导致一些地区存在“碳比较优势”的行业扩张,也可能会抑制一些行业的发展。
最后,从长期来看,碳市场引发的区域间、行业间资金和人才技术的流动很可能引致财富的再分配,加剧行业竞争力的扭曲。
三、国外碳市场的经验做法 自2005年欧盟排放交易系统(EU-ETS)开始运营至今,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加利福尼亚等21个国家或地区相继成立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考虑到碳市场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各个碳市场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做法。
欧盟碳市场考虑行业差异性,设置了碳泄漏风险清单,将该碳市场纳入的164个行业及其分支纳进其中,并明确规定碳泄漏风险越大的行业,将接受越高比例的免费配额。其中,有规定制造业在2020年前仍然可以得到一定的免费配额,但比例将从2013年的80%降为2020年的30%。
美国加利福尼亚碳市场在进行配额分配时也会充分考虑碳泄漏和竞争力冲击的风险。该碳市场的配额分配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将配额免费发放给那些承担强制减排义务的企业,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持控排企业的竞争力,推动控排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二是为避免由于碳交易带来的电费突增,碳市场将配额免费发放给供电企业;三是通过拍卖的方式进行配额分配,鼓励那些被碳市场纳入的控排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降低CO2的排放量。另外,加州空气资源管理委员会还特别地设置了政府预留配额,这样以便于调节碳市场价格的波动。
新西兰碳市场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具有本国特色的渐进式NZ ETS,在过渡时期采用了固定碳价的方式。配额分配方面,新西兰采取碳排放配额数量不设上限的政策,不设定全国性的总排放量,政府根据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发放碳排放指标(NZUs)。参与ETS的控排行业,须向政府购买碳排放配额,当然也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从其他碳配额充裕的控排企业购入碳配额。
澳大利亚碳市场在运行过程中也会考虑碳交易对于行业相关就业岗位的冲击力度。2011年2月,澳大利亚宣布引入固定碳价计划(CPM),在初期先实施三年的过渡性的固定碳价机制,到2015年7月再实施碳排放交易机制。与此同时,碳市场为了减轻控排企业、消费者的负担专门设置了一系列的财政补偿计划。2018年7月1日,澳大利亚碳交易机制与欧盟碳市场实现对接,双方互认碳排放配额,碳价也将保持统一。
四、结语
企业碳泄漏和产业转移发生的风险与其所在行业特征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全国统一碳市场启动后的行业竞争力影响进行分析,及早发现全国统一碳市场下的碳交易敏感型、脆弱性地区或行业,趋利避害,这对于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平稳过渡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全国统一碳市场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在影响的前端。政府层面要科学制定配额分配方法,靠数据,靠研究,靠论证,控制碳价;企业层面要顺应新形势,积极研究碳交易的内在机制和市场规律,为未来企业参与碳交易做好准备。二是在影响的中端,碳交易体系应该根据控排行业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各行业的配额分配,提高碳市场的公平性和经济性。对于企业本身,要加强企业参与碳市场的能力建设,主动研究企业碳减排成本及减排潜力。三是在影响的后端,要注意锁定风险,规避风险,也就是开展碳金融市场和碳资产管理服务业务及培育相关服务业。
参考文献:
[1] 李继峰,张沁,张亚雄,王鑫.碳市场对中国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及政策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3):118-124.
[2] 孙永平,王磊,王成.碳排放权交易、行业竞争力与配额分配[J].环境经济研究,2016,(1):106-118.
[3] 王鑫,滕飞.中国碳市场免费配额发放政策的行业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129-134.
[4] 蒋泽辉,赵涛,王娟,王悦.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对电力行业的潜在影响——基于多Agent模型[J].现代电力,2017,(4):86-94.
[5] 邹海英,刘映萍.广东碳市场价格水平分析及行业影响测算[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8,(11):7-11.
[6] 李远,朱磊,范英.市场化减排政策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影响——基于偏均衡建模的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6,(1):139-153.
[7] 吴洁,范英,夏炎,刘婧宇.碳配额初始分配方式对我国省区宏观经济及行业竞争力的影响[J].管理评论,2015,(12):18-26.
[責任编辑 刘 瑶]
收稿日期:2019-09-19
基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绿色发展引领下山西省碳市场机制完善与政策优化思路研究”(2017054006);2019年度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全国统一碳市场对山西省电力行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作者简介:杨晓俊(1992-),女,山西孝义人,硕士,从事绿色经济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06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