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国家经济结构也在逐步调整,进而实现以经济体制为主导的社会体系,在此种经济模式下,事业单位也需要对自身系统内的经济结构进行优化,以此来与社会主体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相契合。文章对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进行论述,从一致性、全过程性、全员性三方面,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建构原则进行分析,并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建构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20.05.102
   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一般以内部控制为基准来对各项运营行为进行监督,以此来保证各部门运营的规范性。对于预算绩效管理来讲,则是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来对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资金流动行为进行监管,以此来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达到内部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的目标。为此,事业单位在对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进行建构时,应以单位工作特性、制度框架为基准,施行全过程监督模式,以此来提升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立效率。
  1 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概述
  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管理时,一般以主体战略目标为主,在自身生命周期的范畴内,对自身发展模式以及各项行为产生的绩效进行预期分析,确保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此外,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时,一般通过内部控制理念来进行管理,在管理基准的核定下,对预算模式进行不断更新,以此来提升管理质量。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时,可促进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进而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从经济角度来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分析时,可将其作为一种经济管理形式,通过对内部资金体系进行合理分配,并结合考核、评价等对经济结构组成进行管理,以此来实现科学性控制。
  2 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2.1 一致性原则
  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时,应保证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体系相契合,令事业单位的运营模式风险降到最低,并提升经济效益。事业单位通过内部控制可对自身的运营行为进行约束,并依据管理基准来制定相应的方案来规避风险,在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下,以实际运营目标为主体,来对自身运营行为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以此来提升经济结构内的效益最大化。
  2.2 全过程原则
  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包含编制、执行、考核评价等,在运算管理改革的条件下,事业单位应对原有的预算管理机制进行优化,提升资金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而提升事业单位的运营质量。为此,在实际预算绩效管理时,首先,事业单位应依据部门的工作特性进行预算基准核定,通过职能范围、工作活动等来对部门的项目支出行为进行查验,并对部门的关联性职能进行分析,以此来最大限度提升预算精度。其次,事业单位可将评价资源进行集成,包括部门评价、财务评价等,通过逐层预算的原则,来对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最后,预算绩效管理是对部门进行责任制监督,令各部门贯彻落实规章制度,以进一步完善资金体系。
  2.3 全员性原则
  预算绩效管理不仅是对部门进行职能划分,还应将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确保事业单位内人员全部参与到预算内,通过对个人进行绩效管理,可实现以点到面的工作形式,提升预算效率与预算质量,以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
  3 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
  3.1 建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为一体的融合体系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建构应以经济结构产生的绩效为基准,为实现经济体制内的最大化效益,可將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进行融合,并确保两者的职能独立性,以此来实现管理体系内的互相监督。为此,在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监督模式下,可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宏观调控,提升员工的参与度,进而提升统计精度。与此同时,以内部控制为主导,可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在管理机制与经济体制的融合下,可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质量。事业单位还可将互联网作为平台,对部门人员宣传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对事业单位内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以此来提升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3.2 制定评价基准
  绩效评价作为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重要衡量指标,其基准核定对事业单位经济结构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为此,评价基准的制定应以事业单位的工作特性来进行规划,并应采取方法、指标、量化等多元化评价模式,以确保评价基准建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建立评价基准时,应注重管理目标、交流形式、奖惩机制等方面的核定。管理目标是指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方向,以此为重心,来开展预算工作;交流形式主要是指预算过程中应注重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等,以此来建构良好的监管氛围,进而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奖惩机制是对员工的一种激励行为,通过奖金、补贴等政策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进而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以提升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3.3 加强风险控制的执行力度
  现阶段,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一般以制度基准为主,但在部分项目环节预算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执行力度,将造成管理体系的缺失。为此,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对执行管理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以此来实现项目工作开展的风险控制,进而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进行监管。此外,事业单位还可培养专业型团队,对专业型人才培养,确保管理人才具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效率。
  3.4 加强思想引导
  事业单位在建构预算绩效管理时,应对深化主体思想,为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与此同时,应将绩效理念逐层渗透到考核环节中,令员工意识到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此来实现绩效管理的具体职能。此外,在绩效体系建立过程中,应确保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全体参加,通过绩效模式、规章制度来对工作人员进行宏观引导,以此来实现管理职能与统计职能的转变。在落实各项工作细则时,事业单位应依据自身的发展状况,来制定绩效基准,以工作行为层面的定性约束,来对工作人员的思维模式进行引导,进而建立一体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3.5 明确绩效考核对象
  事业单位在对自身的预算行为进行统计时,一般以部门的单项统计为主,通过直属部门的统计,来对资金的支出行为以及收益行为进行总体概括,以此来完成绩效工作。为提升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可在施行管理制度前期对考核对象进行公开,以建构透明化的监管体系,在岗位工作人员的共同监督下,可有效提升绩效管理的工作质量。首先,绩效考核管理对象应以具体项目支出预算、总体预算为基准,通过将目标作为绩效管理主体,可对项目的资金投入行为进行约束。其次,如项目支出预算与总体预算出现分歧时,应以总体预算为主,通过总体预算来对项目以及项目关联环节进行监督,可有效提升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最后,在对重要项目进行考核时,应从大局观为出发点,不可过度追求目标而忽略工作成本,杜绝舍本逐末的现象发生,以此来规范事业单位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行为。
  4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对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进行概述,对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并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途径进行研究。在融合性、基准性、执行性的基准下,以事业单位的主体发展方向为目标,建构对接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可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伟.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9(21):70-71.
  [2]王翠松.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视角下的预算绩效管理构建体系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1):246.
  [3]哈莉.构建绩效管理考评体系,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8(23):30-31.
  [作者简介]孙文娟(1981—),女,本科,中级会计师职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呼和浩特地球站,从事财务内控、绩效评价、预决算方面的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65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