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塑造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去辩证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引导是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具有运用多种新媒体公众平台和社交软件作为载体、信息传播的速度快、舆情不安全、不稳定,传播成本低、虚假信息混杂其中的新特点。针对教育舆情,我们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整体特点,与时俱进,深入了解大学生舆情动态和发展方向。采取大学生易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引导,从源头上减少学生偏激、冲动的非理性行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舆情引导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
十九大报告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晴朗的网络空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教育部《关于加强教育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提高教育行业网络舆情的防护能力和应对水平,保障教育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要求,“让网络空间成为激发青年大学生正能量的坚强阵地,不断增强网络宣传思想工作能力,牢牢掌握高校网络舆论战场主动权”。
思想政治教育,广义上是指社会群体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其成员的规范,比如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政治观点等,并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其成员的行为和规范符合一定的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进行祖国建设的新鲜血液,是即将注入社会的人才资源,肩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着党的建设国家的前途。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他强调:“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通过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层次不断得到提升,用积极乐观的思想理念去应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挑战,塑造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过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观和历史唯物主义观,从而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去辩证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引导是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的新特点
运用多种新媒体公众平台和社交软件作为载体。大学生经常运用的新媒体舆情载体包括微信、微博以及学院的网站等等。其中,微信群、qq群、微信朋友圈成为最广泛的传播方式。
信息传播的速度快。微信的朋友圈、qq的说说能让所有的好友都看到,建立微信群、qq群、面对面建群、家庭成员之间加好友,并且还可以相互转发看到过的微信公众号的推送,也可以转发其他合作平台的内容。在这样的舆情背景下,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舆情不安全、不稳定,传播成本低、虚假信息混杂其中。互联网信息庞杂、冲击力很大,传播速度快、流动性、复制性高。这些庞杂的信息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少、辨别能力欠缺很容易受到互联网信息的干扰。不同目的、不同水准的信息混杂其中,大学生还未进入社会,思想较为单纯,同时又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行动力。如果煽动性的谣言在学生范围内广泛传播很容易造成不理智的行为。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引导原则与策略
深入了解大学生舆情动态和发展方向。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要了解学生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整体特点,与时俱进的关心年轻人的关注点、充分了解和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捕捉到不良言论出现的来龙去脉及爆发点,早预防、早预判、早干预,及时疏导、及时解决,避免后期的局势扩大,难以控制。
采取大学生易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引导。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必须走进他们心中,才能够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抓住他们的喜好。所以平时要关注大学生的社交动态,qq说说、微信朋友圈、抖音视频,了解他们的关注点和心声,理解他们的内在需求。对于他们不合理的言行进行理性的引导,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谈心谈话,从源头上减少学生偏激、冲动的非理性行为。同时,也把舆情监督和控制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防止过多去干涉学生的言论自由引发反抗情绪。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1994.
[2]梁曼诺.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策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18).
[3]李琳琳.浅析加强中职学生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对策[J]旅游纵览.2014(04).
[4]邢艳芳.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亚太教育.2016(36).
[5]赵小青.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法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9).
[6]杨金辉.创新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思考与实践[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03).
[7]吴邵中,李淑华.互联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8]徐建.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的案例推理方法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4.
[9]陈苗.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控预警机制构建策略探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
[10]伊甜园.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08).
[11]谈国新,方一.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检测指标体系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65-70.
[12]刘毅.高校教育舆情研究论略:热点、问题与展望[J].理论与现代化,2014(3):87-91.
[13]王莲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14]郭毅.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建构探析[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15]许正林.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特点与运作模式[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作者简介:朱菁(199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006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