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其既可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又可能影响主流价值观的教育效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沟通困难、污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空间。对此,应通过丰富网络流行语的教育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素养、增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将负面影响转化为正面影响,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思想政治教育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1-0137-02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促使反映热点事件和民众心态的网络流行语大量出现。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流行语使用的主力军,他们凭借着自身的创造力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这是大学生自身特点的一种反映。探讨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网络流行语是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特殊语言,是大学生心理变化的“晴雨表”。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产生积极作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和改进教育模式。
  1.网络流行语的时代性,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渗透到了学生所关注的政治、经济等领域。例如,对于“供给侧”的认知程度,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国家经济的关注度;“工匠精神”的流行,体现大学生对精益求精、完美程度的追求。网络流行语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性,往往是根据社会上的热点事件与问题创造出的一些新话语、新概念,能够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网络流行语的创新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正面、积极的网络流行语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使用与传播能够形成一定的课堂文化氛围,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例如“撸起袖子加油干”“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一些积极正面的网络流行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出浓厚的“隐性”育人环境,从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政教育方式。
  3.网络流行语的互动性,更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单项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教育对象往往被动接受教育信息[1]。网络流行语的互动性特点,更新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改变以前教师“一言堂”“独角戏”的地位,实现由“直接灌输”到“双方互动”方式的转变,以简单、方便的形式体现网络流行语互动的优势。
  二、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不容忽视的是,部分網络流行语还具有粗俗性、独特性、不规范性等特点。例如,“扎心了,老铁”“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等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宣泄负面情绪的一种具体表现,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1.网络流行语的粗俗性,影响了主流价值观的教育效果
  目前,网络流行语还不成熟,存在方式和内容混杂,所传输的信息量十分大,传达的意识多元,参与创作的人员参差不齐,不可避免地掺杂着非理性的声音,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引导作用的发挥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例如,“恨爹不成刚”“有钱人终成眷属”等网络流行语,会误导部分大学生贪图享乐,从而用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当网络流行语中包含的信息与当今社会中的主流不一致或矛盾时,爱好新奇事物的大学生容易产生认知错误,不利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念的形成。
  2.网络流行语的独特性,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沟通困难
  网络流行语具有独特性,会将一些数字、符号、英汉词语等混杂在一起进行粗制滥造的加工。部分大学生沉溺于表述的简洁化,将一些彼此不相关的英文和中文词语、数字和符号进行胡乱搭配。这在满足大学生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的同时,却导致其局限于某些互联网用户的应用和传播,往往不能渗透到全民的语言生活中,最终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沟通的困难。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年龄差距。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准确理解网络流行语,就很难融入到受教育群体中[2]。例如,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说了一句“我也是醉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也许会来一句“喝酒伤身,以后少喝点”。这就反映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代沟。
  3.网络流行语的不规范性,污染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空间
  互联网环境下,由于沟通交流的隐匿性和非正面性,网民不用担心说错话而得罪人,会暴露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网民语言表达带有随意性和个性化,会造成网络流行语的不规范。尤其是,“NC”“TNND”“吊丝”等一些戏谑或谩骂他人的网络流行语,降低了网络流行语的层次,给网络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带来了负面影响,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健康和洁净。
  三、网络流行语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对策
  网络流行语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为了引导当代大学生更好地使用网络流行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丰富网络流行语的教育内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网络流行语能够映射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学情和舆情,我们可以从网络流行语中了解大学生的舆论环境,促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相一致。一方面,将网络流行语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将其用网络流行语的方式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引导大学生关注和内化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并加强自我教育和管理,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教育他们搞清虚拟的网络环境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3]。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素养,促进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沟通
  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提升自身网络素养,深入了解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网络流行语,剖析其真正含义。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升自己使用网络的技巧,把握相应的网络技能,还要紧跟时代潮流,创造符合大学生兴趣的网络语言来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使教育内容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4]。教育者只有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才能够打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基。
  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保证网络流行语使用的规范性
  网络流行语大多来自生活实践,大学生是网络流行语的主要使用群体。要注重引导,使大学生规范使用网络流行语。第一,要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摒弃网络流行语中低俗的内容。教育者要正确看待学生的不良行为,全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对策,找准时机,因人施教。第二,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在信息时代,各种网络文化相互融合,复杂的价值观念容易产生摩擦与碰撞。具体而言,可采取歌唱比赛、创意小品、幽默话剧等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思考活动背后的含义,营造纯净的网络环境。第三,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自律意识。第四,要以“网络流行语”的正确运用为方向,积极传播优秀文化,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提高其自律意识[5]。
  总之,要不断丰富网络流行语的教育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使用网络的能力,增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网络流行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功效。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9.
  [2]胡侠.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65.
  [3]倪建均.新媒体语境下网络流行语泛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1):78.
  [4]王延隆,蒋楠.网络流行语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重塑[J].中国青年研究,2016(6):87.
  [5]王芳.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31.
  责任编辑:刘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19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