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现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乐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现状分析
首先,网络软硬件建设的教育功能无法充分发挥效用。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是我国首个建立的全国性因特网,它从1995年服务于全国各大高校,现今注册的用户已超450万。虽然现今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教研室和各级各类管理部门都相应建立了各自的校园网络,大多数也建成并投入正常运转,但是出于各种信息资源和网络技术方面的原因,造成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地发挥。
其次,当前所建成的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阵地影响力普遍较小。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阵地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系统建设,进而无法充分发挥其效用,导致其影响力和辐射面不足。要建设优秀的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阵地,应准确把握好自身角色定位,系统进行规划。
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坚持主导性原则,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
网络所具有的开放复杂性、即时动态性使得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所面对的对象变得更加复杂多样,特别是在西方意识形态加紧对大学生进行渗透、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我们就更加需要主动迎战、积极应对。进行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需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原则,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本质体现。
(二)设计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提高网站内容的质量
1.网站页面设计力求简洁美观更要便捷实用
摸清大学生的上网习惯和资讯需求,为其提供多功能的网站便捷式菜单服务,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点击率和人气。比如:在网站中设置快速的站内外导航系统、及时提供必要帮助信息、各类常见问题的解答、安全高效的用户注册程序、网页内容格式以及设计风格保持一致,整体页面设计要做到美观大方等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建立融合多媒体技术的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的信息数据库,充分实现资源共享,让大学生能从中有所收益,不断把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实做好、富于成效。
2.网站的内容主题要鲜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做科学精神的倡导者,做美好心灵的塑造者,不断大力弘扬良好社会风气,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作为学生心灵净化、情操陶冶、身心愉悦的良师益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阵地建设,不仅需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价值观,粉碎敌对势力不实言论,还需要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发挥网络在资源和传播方面的优势,时刻与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宣传口径保持高度一致。网站通过设计系列生动活泼的实例对广大学生进行教育,可有效避免传统说教式的思想工作模式给学生带来的逆反心理。当网站在大学生当中逐步建立知名度和认知后,浏览思政教育网站势必将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行为习惯。
3.网站的内容应客观真实
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具有绝对的正面代表性和权威性,既要积极应对各种不良言论,又必须把握好内容的客观真实,不回避各类问题。要善于运用正反事例教育增强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针对性。由于网络载体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不够严谨,尤其是当前网络信息传播效力发达,网络里充斥了海量信息,网站内容讲求数量不重质量,导致控制思想信息导向的缺失,造成网站上各类信息资源良莠不齐,以至于真假难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因此,只有秉承客观真实理念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才能真正从心底打动学生。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的时效性
从开展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不光要有特色鲜明的丰富信息资源,还应力求内容时效性。而今,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上的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及时的信息更新,这种“拿着历史当新闻”的做法不仅浪费了网站资源建设,而且将逐步在大学生中丧失吸引力。只有充分借鉴平面媒体短、平、快的新闻传播方式,通过跟踪当前热点的话题,及时报道重要事件的最新进展,进而不断保持内容及时地动态更新,以此提高大学生浏览欲望以增强网站内容的可阅读性和时效性。此外,网站整体设计、专题栏目设置、内容更新编排、互动性交流体验服务体系等也要做到科学性和时效性规划。
(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的针对性
始终坚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将弘扬主旋律作为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认真研究网络条件下的交流互动特点,积极把握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的正面教育和引导作用。加强新时期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主导功能是当前大学生最真实的迫切需求,积极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避免夸夸其谈,要真正以大学生自身需求作为出发点,不仅只提供实时性的动态交流,而且要积极在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为他们提供便捷服务,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到网上交互性较强的栏目中去,在互动中真正了解大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绍荣.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
[2]林映雪.机遇与挑战网络文化的影响及学校德育的新作为.党政干部论坛,200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638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