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疫情对欧盟经济的影响及推进中欧经贸合作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欧洲已成为全球疫情的“震中”,欧盟经济受到的冲击将随疫情蔓延而持续加深,目前尚难准确估计其严重程度,但今年大概率陷入衰退,同时欧盟放松财政纪律将使主权债务风险上升。疫情给中欧经贸合作带来严峻挑战,但在不少领域也创造了新机遇。建议以中欧建交45周年为契机,以合作抗击疫情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重点,扩大对欧医疗物资出口和自欧产业链引资,加大支持中欧班列力度,探索共建中欧“线上”贸易示范区,加强双边经济政策协调,让中欧经贸合作在疫情肆虐中有特色有亮点,推进中欧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化。
   一、疫情对欧盟经济的影响
   欧盟2019年GDP增长1.5%,较上年下降0.6%。疫情给欧盟各国消费与投资带来严重冲击,产业链和供应链断裂,国际贸易和旅游业预计降至冰点,导致已显疲态的经济进一步承受重压。欧委会预计今年欧盟经济衰退1%,但若疫情延续至6月初或更晚,则衰退幅度将超4%。标普预计今年欧元区经济衰退2%,但若封闭措施持续4个月,则衰退幅度或为10%。
   居民消费需求剧跌。居民消费一直是欧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在疫情爆发前已经走弱,去年增速是2015年以来最低,疫情冲击下消费预计进一步猛烈下降。一方面,吸纳了欧盟2/3非金融就业的中小微企业,因市场订单骤减、流动性短缺而破产倒闭的风险急剧上升,对居民就业和收入将带来严重冲击,可能逆转欧盟就业改善和工资上涨的趋势。另一方面,欧洲各国股市暴跌且可能长期低位运行,居民财富急剧缩水。今年3月,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标跌至-11.6,是2014年11月以来最低。其中,德国消费者信心指标降至2009年7月以来最低,也创下两德统一以来单月最大降幅。
   产业发展严重受挫。欧盟国家普遍采取封城措施,基本关闭了非必需的商业场所,波及大部分服务业和部分制造业,企业停工停产扩大,投资机会锐减。同时,欧盟不少产业链被打乱甚至打断,上下游企业负反馈效应日益加剧,汽车、机械、纺织等制造业供应链受损严重。宝马和大众已暂停欧洲地区车辆生产,空客暂停法国和西班牙工厂生产,通用电气关闭西班牙风机叶片工厂。当前,欧盟企业信心受到巨大冲击。欧元区3月综合PMI创20年来最低,制造业PMI、服务业PMI分别降至44.8与28.4,远低于荣枯线。
   贸易预计降至冰点。欧盟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贸易对欧盟经济至关重要,而疫情将对欧盟贸易产生严重冲击。从欧盟内贸易看,2019年成员国59%的出口、61%的进口都在欧盟内部市场进行,形成以德国为核心的欧盟内贸易体系,产业链内贸易占据重要地位。疫情影响下欧盟绝大多数国家市场萎缩,产业链和供应链面临停摆,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将对欧盟内贸易产生严重影响。从欧盟与外部贸易看,在新冠疫情、经贸摩擦、英国退欧等因素综合影响下,美国和英国这两个欧盟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大概率衰退,自欧进口需求将大幅萎缩,给欧盟贸易雪上加霜。综合判断,今年欧盟贸易增速预计跌至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低。
   旅游业受到严重冲击。世界旅游组织估计,新冠疫情将导致今年国际游客人数下降20%至30%。旅游业是欧盟第三大产业,创造了10.3%的GDP和11.7%的就业,美国、俄罗斯和我国是欧盟游客前三大主要来源。欧盟3月17日起对非必要的旅行入境实施30天限制,欧盟内部人员自由流动基本暂停,主要成员国均不同程度封城。同时,美国已暂停自欧洲起飞的航班,我国也采取了严格的入境管理措施。随着疫情蔓延,各国入境管制措施预计维持较长时间,游客在中欧、美欧之间往来面临巨大困难,今年欧盟旅游业可能急剧萎缩,对欧盟经济形成很大拖累。
   主权债务风险上升。欧债危机后,除了德国较好地控制了债务增长外,欧元区主要经济体政府债务仍然普遍大幅增加,只是由于经济一直在增长,推迟了债务问题的爆发。当前,为支持成员国抗击疫情,欧委会提出允许成员国暂时突破财政纪律、实施宽松政策的建议,建立了新的国家援助临时框架,使成员国能够采用多种方式(直接补助、选择性税收优惠、贷款担保等)稳定经济。欧盟主要国家已经或即将推出大规模经济援助计划,包括增加疫情防控资金、扶助受影响家庭和企业等,预计债务将进一步大幅增长。然而,若欧盟经济陷入衰退,前一阶段增长期掩盖的债务问题或集中爆发,可能发生新的主权债务风险。
   二、疫情影响下中欧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疫情或导致中欧贸易萎缩,但双方医疗物资贸易、产业链投资、中欧班列发展和“线上”贸易合作面临新机遇。疫情过后中欧经贸合作有望补偿性迅速反弹。中长期看,疫情对中欧加强命运共同体理念认同和支持多边规则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一)今年中欧贸易预计萎缩
   我国对欧出口或明显下降。长期以来欧盟一直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与美国共同占据我国前两位出口市场。但今年前两个月,中欧贸易负增长15.5%,其中我国对欧出口负增长18.4%,欧盟已落在东盟之后成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年我国对欧出口预计受到疫情严重冲击。一是欧盟經济大概率衰退,将削弱进口需求。特别是德、法、意等主要经济体居民收入下降,将推迟耐用消费品更新,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我国对欧主要出口商品将受明显影响。以史为鉴。2009年、2012年欧盟经济两次陷入衰退,分别萎缩4.2%和0.4%,导致当年我国对欧盟出口分别下滑19.3%和6.2%。二是欧停工停产导致我国不少先期出口订单面临退单毁单风险。同时,欧盟及其成员国采取入境管制和封城措施,我国出口企业通过参加境外展会或拜访重要客户获取新订单面临巨大困难,也直接影响我国通过空运方式对欧出口。
   欧停工停产将打乱我国自欧进口产业链,汽车、飞机和机械设备等三个行业最明显。中欧在这三个行业具有紧密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德、法、意等是重要零部件供应国,我国是整车整机总装和机械设备生产的全球基地。目前,戴姆勒、宝马、空客等公司已不同程度暂停在疫情重灾区的生产,预计非生活必需品行业停工将在主要经济体持续一段时间,给我国产业链下游企业进口和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困难。同时,随着疫情蔓延,欧洲越来越多国家预计实施医疗物资出口管制,医疗设备作为我国自欧进口主要商品之一将受明显冲击。    (二)疫情给中欧经贸合作创造了新机遇
   医疗物资贸易。随着欧盟疫情蔓延,口罩、护目镜、呼吸机等抗疫物资需求激增,但据估计传统供应链只能满足10%的需求,意大利、西班牙等疫情重灾区医疗物资极度短缺。目前,欧盟已紧急放宽疫情期间针对个人防护品和医疗器械的准入要求,欧盟成员国官方采购的没有CE标志的防护品可给医护人员使用,欧委会也决定建设医疗设备共用战略储备库,并提供5000万欧元启动资金,这为我国医疗物资企业特别是新增口罩生产企业对欧出口提供了市场空间。同时,随着有效治疗药物逐步被发现,欧盟抗疫药物需求将迅速增加,有利于我国扩大对欧原料药出口。
   自欧产业链引资。我国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而全球疫情正在大流行,就投资环境安全性而言,我国不啻全球的“绿洲”,有利于我国自欧加大引资力度。在欧洲停工停产形势下,那些已在我国设立产业链上游投资项目的企业,有望将欧洲部分产能调整至在我国的工厂;那些疫情爆发前已考虑对我国进行零部件投资的企业,加速在我国投资布局也是可能的。
   中欧班列发展。疫情影响下国际空运和海运运期调整、订舱困难,中欧班列作为替代性运输方式的作用凸显。尽管受疫情影响中欧贸易可能萎缩,但中欧班列在中欧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小,剩下的贸易盘子也能让中欧班列“吃饱”。目前中欧班列复工率已达90%以上,下一步在我国医疗物资、原材料和零部件出口,以及婴幼儿奶粉等优质食品进口方面有望发挥更大作用。
   “线上”贸易合作。疫情对传统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带来巨大冲击,但催生大量在线服务需求,对不需要人员密切接触的互联网“线上”贸易未尝不是机遇。中欧跨境电商、软件研发、信息系统运维、数字贸易、网络文化贸易、电信增值服务等合作面临新空间。
   三、推动中欧经贸合作的建议
   扩大对欧医疗物资出口。帮助欧盟共渡疫情难关,是中欧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当务之急是解决欧盟国家抗疫医疗物资极度紧缺的问题。建议严把产品质量关,扩大对欧医疗物资供给。一是充分发挥我国驻欧使领馆、贸促会驻欧代表处的作用,与欧盟医疗设备共用战略储备库建立协调关系,为国内医疗物资企业和欧盟医疗机构及企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二是推动大型电商企业设立对欧医疗物资“B2B”“B2C”专区,大力发展欧洲海外仓,提高对欧洲医疗物资分拨和配送效率。三是通过派遣医疗队、政府间赠送等方式带动定向出口。
   加大自欧产业链引资。加强与中国欧盟商会对接,鼓励在华欧盟企业增资扩能。加快推进在谈项目,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为欧方投资者提供往返航空和商务签证便利,以使项目尽早落地。精准对接欧盟汽车、航空、电子、机械设备等领域的跨国公司,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
   加大支持中欧班列力度。推动中欧班列与跨境电商密切合作,为医疗物资对欧出口提供专箱专班。支持中欧班列与欧洲中小企业建立稳定供货机制,大力发展集拼箱,重点瞄准零部件、食品、日用品等增加进口。推动中欧班列提单一单制和物权化,缩短陆路贸易资金周转期。在通關便利化、枢纽站建设、多式联运发展等方面继续深化政策创新。
   探索共建中欧“线上”贸易合作示范区。支持部分省市与欧盟重点国家探索共建“线上”贸易合作示范区,加强服务外包、数字贸易、网络文化贸易、电信增值服务、技术进口等合作,通过生物医药研发合同外包等方式推进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
   加强中欧经济政策协调。与欧洲联手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实施有力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加强汇率政策和金融监管协调,避免外汇市场大幅波动。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主要经济体加强政府间磋商,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大力支持。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外经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181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