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产定搬+产城相融”助推易地扶贫搬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叙永县江门镇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属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镇幅员面积164.68平方公里,辖11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3.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422人。江门镇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规划建设占地200亩的江门古寨集中安置点,安置191户700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158户619人。江门古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采取“以产定搬+产城相融”的新模式,让贫困群众搬出大山,融入城镇新生活,真正实现了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个好”目标,携手奔向全面小康。2017年9月江门古寨集中安置点沙盘模型进京参加“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献礼党的十九大;作为四川省三个经典案例之一写进《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年度报告(2018)》。
  一、做法和成效
  (一)“选址+配套”,建宜居小区
  一是选精品区位。江门镇古寨安置点选址靠近纳黔高速路江门出口、紧邻321国道和隆黄铁路,距成贵高铁兴文站仅10分钟车程,是川、滇、黔结合部旅游中轉站。紧邻江门场镇,安置点与小有名气的“江门荤豆花一条街”连为一体,是新型场镇建设的重要内容。靠近百绿食品厂、竹浆厂、油库、桃花坞风景区,是就近就业、就近创业的黄金区域。
  二是建特色民居。以安置点周围原有“江门荤豆花一条街”、古城墙等建筑风格、特色定位为基础,结合江门镇场镇建设及发展规划,采取青瓦红梁外挑廊的川南民居建筑风格,点缀“磨盘”、人工湖、水塔等标志性景观和节点景观5处,打造“一步一景”的民居小高层群,塑造集居住、观赏、餐饮、民宿、农特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精品宜居小区。
  三是配标准公配。同步将政务、医疗、文化、教育等服务延伸到集中安置点。成立古寨社区,建设古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卫计站、文化站等;在安置点周边建立江门镇全民预防保健中心,江门中小学校等,确保搬迁户日常办事、就医、入学等方便快捷。
  (二)“产业+就业”,创就业之路
  一是“1+N”产业共举,助推脱贫致富。重点培育以“江门荤豆花一条街”为基础的特色餐饮,同步扶持生态泡菜、休闲旅游、农特产品等多个周边产业共同发展,实现产业与产业、产业与企业、产业与小区、产业与贫困户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二是“定向+推荐”多岗就业,实现稳定脱贫。针对贫困户实际情况,通过招聘会、推荐入职、公益性岗位、技术培训、农民夜校等多种途径,促进搬迁户就业。举办贫困户招聘会15场次,开展技术培训7场次,农民夜校24场次,定向提供公益性岗位21个,截至目前,125人(次)参与了培训学习,217人实现就业,实现了户户有人就业,家家都有稳定增收。搬迁户王朝远家两人在荤豆花餐饮店务工,一人担任主厨、一人担任服务员,稳定增收,全家人过上了小康生活。搬迁户王文君通过公益性岗位就业,解决了因年龄大就业难的问题。
  三是资源变资产,实现多渠道增收。江门古寨社区居民委员会通过小额信贷、产业发展资金、技术服务等途径,鼓励和支持贫困户自主创业。目前6户搬迁户在此创业成功(2家小超市,1家纸品小作坊,2家卤肉店,1家老年活动中心),建立了1个村集体经济公司,联合创办了1个农副产品销售中心、1个竹编中心。农户将原有土地以转租、流转等形式进行整体包装,整体规划,获得稳定收益。
  (三)“党建+法治”,创四好社区
  一是拓宽党建服务领域。成立古寨社区支部,统领形成“教育+卫生+企业”为一体的服务体系。通过党员示范引领,形成融洽亲切的党群关系,解决搬迁户融入难的问题;师生结对帮扶,形成崇尚教育的浓厚氛围,解决学业难的问题;通过医患结对帮扶,形成全民预防保健新局面,解决贫困户就医难的问题;通过村企共建,形成凝心聚力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解决贫困户增收难的问题,形成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搬迁方式。
  二是加强法治管理。形成居民公约,实践居民自治,让入住居民住的暖心;形成矛盾调解制度,成立综治中心,让入住居民住的放心;形成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农户生活技能,让入住居民住的舒心,提高居民法制观念,和谐邻里关系。
  三是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主流媒体、公益片展播、纪实片展播、乡村文化汇演等平台,广泛开展习惯教育、风气教育、感恩教育、法纪教育;通过开展“卫生评比树洁净风”“家风评比树道德风”“致富评比树勤劳风”“学习评比树上进风”等主题活动,探索传播正能量的有效方式,常态化推进四好社区建设,促进搬迁户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二、启示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易地扶贫搬迁全过程都必须抓住这个重点,选址、规划、建设都要以搬迁户脱贫致富为首要指标考虑。成规模的安置点在推进工程建设同时,要同步推进搬迁户就业、产业培育、搬迁后管理、县乡发展与安置点的关系探索等,确保搬迁一户,长期稳定脱贫一户。
  一是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将易地扶贫搬迁融入新型城市化建设的规划范畴,在规划设计和功能布局上,既符合城镇化建设需求,又符合搬迁户生活发展需求,将场镇长期培育和搬迁户稳定脱贫,长效增收作为考虑的重点,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城镇和群众和谐发展。
  二是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的收入来源是稳定搬迁户最基本的保障。争取已成规模的企业支持,提供就业岗位;扶持新生企业,改善现有产业结构;扶持自主创业,多渠道打开搬迁户就业局面,促进搬迁户就业有事做,才能将搬迁户真的搬出大山,将“输血”转变为“造血”,将扶贫成效放大、延长。
  三是切实做好搬迁农户社区融合管理,让搬迁户过上好日子。通过社区建设、支部建设、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让搬迁户和原有居民共同管理社区,服务社区,促进搬迁户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融入新的城镇生活,增强归属感,提高主人翁意识,形成新的生活习惯,真正转变为居民,过上有事做、能致富的新生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181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