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了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基于2003-2016年30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探讨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有利于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而并未对邻近地区表现出显著外溢效应;金融发展效率显著提高了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水平,而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抑制效应。因而,进一步提升金融发展规模,更好发挥金融效率,促进金融资本在不同区域间的自由流动,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空间计量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20)06-0080-03
  一、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GDP总量接近100万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我们看到,要素资源稀缺、环境承载力下降、传统产能严重过程、高端有效产品供给不足等一系列结构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当下制约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新常态下,实现中国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促进中国经济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部门,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水平关乎着企业升级创造水平的高低,亦是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空间计量的视角,本文试图探究金融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对科学有效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有所裨益。
  二、文献评述与机制分析
  (一)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
  学术界最早关注的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后来,部分学者在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发现金融发展会通过产业结构作用于经济增长,因而,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关系问题研究逐步推广开来。部分学者从金融机构功能出发,指出金融体系发展能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了科技创新,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实践和发展历程表明,金融发展已成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直接推动力(陈峰,1996),而金融体制障碍和金融抑制则阻碍了正常的结构转型进程(王勋等,2013)。朱玉杰和倪骁然(2014)考虑空间关联性和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金融相关比显著地促进产业升级,而金融规模存量增长与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存在“倒U”形关系。罗超平 (2016) 通过VAR模型和协整检验等方法研究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指出金融经营效率、金融规模和金融产出率等与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二)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生产要素区域流动表现出更强的便捷性,一个地区的经济行为对邻近地区的经济行为或者自身的经济行为会受到周边经济行为的深刻影响。就金融发展而言,一个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不仅会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还会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效应和竞争效应,且竞争效应大于促进效应(柏玲等,2013),张志强(2013)以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研究区域层面金融发展与研发创新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同时金融发展规模与金融发展效率表现出空间外溢性。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支持技术创新活动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就研发活动而言,余泳泽和刘大勇(2013)将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三个过程,研究发现,创新效率在每个过程都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诚然,一个地区的创新活动对周边地区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但是该地区良好的创新环境亦可能吸引周边地区优质生产要素流入该区域进行研发等生产活动,进而造成周边地区优质生产要素的流出,从而影响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基于已有分析,笔者发现,已有文献更多的是从传统面板模型探讨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转型的研究,较少从空间关联视角探索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是否存在空间外溢效应,基于此,本文在已有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探讨。
  三、模型构建和指标说明
  (一)模型构建
  目前,空间计量经济学主要有空间自回归模型(SAR或者叫做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模型(SDM),选择合适的空间计量模型有助于更好获得较为一致的回归结果。根据Elhorst (2014)的检验方法,空间杜宾模型是本文合理。因此本文选择SDM模型对变量之间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回归模型为:
  其中,W为空间权重,和目前已有研究相类似,本文空间权重选择绝对地理权重矩阵,并做标准化处理;IS表示产业结构,X为解释变量向量组,包括核心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ρ为空间自相关系数,θ为空间外溢系数,ε为空间误差项。
  (二)指标说明
  1.被解释变量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测度方法和测度指标较多,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是衡量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因而,本文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作为本文产业结构优化的代理变量。
  产业结构合理化(RIS)。产业结构合理化通常用来衡量经济发展过程中,在技术水平和自然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各生产要素的投入结构与产出结构的匹配度。在产业结构合理化測度上,采用干春晖等(2011)、张林(2016)等学者的做法,利用修正的泰尔指数衡量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具体公式为:
  其中,RIS表示产业结构偏离程度,i表示产业类别,n表示产业部门数,L表示就业人数,Y表示产出,该值越大,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越高。
  2.核心解释变量
  金融发展规模(fir)。Gold·Smith在研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金融相关比”(FIR)——一国或地区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与其名义GDP之比,用来反映一国金融发展的相关水平,FIR越大,金融发展规模越高。本文用地区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该地区名义GDP之比表示其金融发展规模水平。   金融发展效率(eff)。根据张军等(2004)的研究方法,利用非国有企业部门所获得的全部贷款余额与名义GDP之比来衡量金融发展效率。在具体测算中,借鉴李梅(2014)的方法,假定无论国有企业部门还是非国有企业部门,其分配到各部门的贷款与该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正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假定每一单位的贷款转化为固定资产投资的边际倾向在两部门之间相等,则此时金融发展效率为:
  3.控制变量
  除核心解釋变量之外,结合已有研究,本文选择研发投入(rd)、人力资本(hc)以及经济开放度(open)作为本文的控制变量,其中研发投入用R&D内部经费支出衡量,人力资本用受教育年限测度,经济开放度用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进行表征。
  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各省份统计年鉴。其中,西藏数据由于缺失比较严重,因而未纳入到实证模型分析范围之内。
  四、实证分析
  在进行空间计量之前,首先要对地区之间的空间关联性进行检验,一般采用 Moran,s I指数解释地区经济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空间相关性检验发现, Moran,s I指数为0.18,且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表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存在空间相关性,因而本文选择空间计量模型是合理的。本文具体回归结果如下:
  从具体的回归结果来看,在空间固定效应和时空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下,金融发展规模显著促进了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并没有对其他地区产生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前资本区域流动依然存在较大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金融发展规模发达地区向金融发展规模欠发达地区的转移,导致一地区金融资产通常只能服务于该地区的产业发展。金融发展效率在空间固定效应模型和时空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下均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其对邻近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产生显著负向作用,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金融发展效率越高的地区,通常金融市场相对更加完善,资本的利用效率以及获利能力也相对更高,而资本基于逐利的目的,便会从金融发展效率较低的区域向金融发展效率较高的区域流动,从而会降低邻近地区金融资产规模,对产业结构优化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技术创新以及技术创新与空间权重矩阵的乘积项在所有模型中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都通过10%显著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一地区技术创新不仅促进了本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也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合理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水平在时间固定模型下,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显著正向促进效应,而对邻近地区存在抑制效应,这表明高人力资本投资地区更倾向于吸引周边地区的高质量人才等生产要素,不利于邻近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三种模型下均对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作用在时间固定效应下具有显著的正向积极影响,这表明一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不仅可以对自身产业结构优化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2003-2016年30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探讨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有利于本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但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提升不明显,金融发展效率显著提升了自身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但对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起到了负面作用。技术创新不仅显著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而且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外溢效应。此外,人力资本积累在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对邻近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起到了一定的抑制效应,一个地区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而且可以带动邻近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进一步从体量上加大金融水平的发展力度,尤其是做大、做强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其次,在加强金融发展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金融效率,并且注重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再次,进一步强化科研创新力度,提高研发投入水平;最后,注重人力资本积累以及欠发达地区人才培养能力和吸引能力的提升;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陈 峰.论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的作用[J].金融研究,1996(11):23-27.
  [2] 王 勋.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难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3(1):123-126.
  [3] 朱玉杰,倪骁然.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风险承担[J].投资研究,2014(8):85-98.
  [4] 罗超平,张梓榆,王志章.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J].中国软科学,2016(5):21-29.
  [5] 张 杰,刘志彪.需求因素与全球价值链形成——兼论发展中国家的“结构封锁型”障碍与突破[J].财贸研究,2007(6):1-10.
  [6] 钱水土,周永涛.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J].统计研究,2011(1):68-74.
  [7] 柏 玲,姜 磊.金融支持区域创新的竞争和溢出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3(7):13-23.
  [8]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4-16+31.
  [9] 李若曦,赵宏中.技术活动、空间外溢与高技术产业TFP[J].科学学研究,2018(2):264-271+323.
  [10] 余泳泽,刘大勇.创新要素集聚与科技创新的空间外溢效应[J].科研管理,2013(1):46-54.
  [11] 张 林.中国双向FDI、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J].世界经济研究,2016(10):111-124+137.
  [12] 钟章奇,张 旭.微观企业创新驱动下中国产业结构演化的ABS分析[J].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17(2):86-99.
  [13] 韩 峰,谢 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降低碳排放了吗?——对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3):40-58.
  [责任编辑:方 晓]
  收稿日期: 2020-03-15
  基金项目: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EYA003)
  作者简介: 鲁 靖(1975- ),女,江苏连云港人,教授,研究方向:农村金融、能源与环境等;祝令彬(1993- ),男,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686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