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的运行机制也在不断的完善,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模式、管理方式以及整体体制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随之而来是内部控制薄弱环节也不断显现。那么,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以实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性和效果性以及法律规章的遵循性,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内部控制;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监督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5月8日
一、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的意识和风险的识别能力有待提高。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既有外部风险又有内部风险,如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等内部风险;如法律风险、政治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外部风险。而我们知道外部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不可抗力的,内部风险大多则具有可预见性和控制性的。与外部风险相比,内部风险较容易分析和管理,也相对容易识别,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控制程序把内部风险降低到企业可以接受的水平。
由于企业面临内外经济环境发生的变化,不同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不断增强,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逐步提高。但在此过程中,受历史经验或者管理习惯的影响,部分企业仍然存在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不高,面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缺乏足够的防范能力,并对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缺乏识别能力。然而,不讲风险管理或没有风险管理意识,凭借历史经验,未按管理制度的相关程序开展经营业务等,都将可能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二)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流沟通不足。现代成熟企业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拥有一套良好信息系统,每个管理者或者每个部门都会按照预设的角色定位行使其管理职能,并按不同的管理职能进行业务管控,在此过程中,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往往要贯穿始终,以此形成纵横交织的信息资源网络。而在实际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业务谁都可以管,谁又都可以不管,既有盲区,又有重叠区。由于信息交流过程中缺乏必要“权、责、利”定位,使得相关经济业务在处理过程中出现个别风险隐患忽略,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损失。
(三)内部监督职能仍待加强。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仍存在对企业内部监督控制的重视度不高,内部的监督控制体系不完整,开展的监督控制内容流于形式或缺乏有效性,执行的刚性和严肃性不强,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独立性不够,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工作大多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评价、报告等方面涉及较少,从而使内部监督控制的作用没有充分显现。
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力的措施
结合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现状的分析,如何构建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并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过程已成为当下解决企业经营风险的一个有效方式。那么,必须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是一套完整的内部管理体系,是一项理论联系实际并与其紧密关联的重要管理手段。因此,在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时,需认真分析当前企业自身实际的控制环境,多方借鉴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不断优化企业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它是一种氛围,一方面可利于塑造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影响企业内部成员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作用的基础,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由于控制环境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最直接因素,也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和整体规划目标实现的关键控制要点,因此,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需优先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做起。
(二)完善企业的管理和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制度是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专业经营为典型特征的管理规范,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流程导向、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为了实现自我约束在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权力分配、控制与治理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就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各个层级的管理层的权利与义务,既要使企业的经营决策能够有效推动,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又能保证权利制衡得到规范,从而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及保护所有者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三)设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权责分派体系。任何企业要想使内部控制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则必须设置能夠推动其作用发挥的完善的组织机构。其机构构建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以及过程控制的好坏。因此,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业务特点等实际情况构建协调统一、责权对等、有效牵制的内部控制机构。并本着有效监督的原则以使每一项业务的处理过程均既有实施部门,又有监督部门,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进行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同时,各层领导者横向间要加强信息沟通,以便于互相协作、互相促进,真正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结构,保证责权清晰、分工明确,从而共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四)完善企业的信息系统,促进信息交流与沟通。利用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及时为不用信息用户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防止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出现误差,间接地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那么,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并按照不同的管理角色为其提供信息支持和共享,使不同的管理角色能够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使用,在整个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形成一个上下左右、纵横交错的信息传递的途径和机制,尤其是在发现内部控制潜在的或显现的薄弱环节乃至企业存在经营风险时,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或纠正措施,以防范重大经营损失的出现。
(五)充分发挥内部监督职能。内部控制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监督的一个过程,其基本的要求是在此过程中严格执行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与相关流程的规定,并在出现违反制度或流程的事项后及时予以制止,以此防范出现经营损失,保证决策的刚性执行和制度的有效规范。因此,要保证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并确保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与企业所面临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则需要对内部控制开展相应的监督活动。
在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企业需要做到“四个有效”:一是对企业法人的内部控制监督有效,不断完善企业重大决策、集体决策等相应的制度;二是对企业部门管理的控制监督有效,通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相互牵制制度,严防个别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导致的风险事项;三是对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控制监督有效,通过建立关键岗位定期交流轮岗制度,严防个别岗位对企业生产经营关键环节的过分控制,出现相应的违规事项;四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企业需定期组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以此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加有效。
(六)对岗位的职责分工进行明确,提高内部控制效果。对企业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是提高岗位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持续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可以充分保证企业内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目前,开展比较有效的不相容岗位分离有会计岗位与出纳岗位的职责明确分工、业务经办与审核人员职责明确分工等。
综上所述,不断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是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企业需不断开展的最基本性工作,也是企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那么,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在当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必由之路。但需清楚地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建立和发展是随企业的经营发展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见证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一个处于充分竞争下且不断适应市场环境要求的企业,必须通过所有员工的共同协作,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要求,使内部控制充分发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促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公开化、公正化、透明化,从而以保障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合规,可靠安全、经营有效、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万小凤,李露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5).
[2]刘杰.企业全面预算内部控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5).
[3]张宇峰.浅析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以A企业为例[J].财会学习,2020(4).
[4]晁素香.内部控制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分析[J].财会学习,202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86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