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返贫预警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关键性胜利,实现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贫困县摘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农村贫困消失和扶贫工作结束,而是更多地以相对贫困和多维度贫困呈现。目前要抓住全面脱贫的关键时期,继续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为保障扶贫工作有效进行,构建返贫预警机制,为促进精准扶贫政策目标顺利实现给予一定借鑒。
   关键词:脱贫攻坚;返贫;预警机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9GLH016)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6月10日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的引领下,让贫困“扶起来又能立得住”,脱贫攻坚迎来收官之年。现阶段,即使有疫情的影响也不会阻碍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返贫问题的前期预防是在贫困治理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在这之前的治理大都集中在后期干预,对前期预防做的不到位,加大了后期治理难度。因此,应从源头上阻绝,为农民撑起一面精准的“防贫伞”。
   二、相关研究综述
   针对返贫问题,当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返贫诱因及返贫治理等方面。返贫诱因上,如何华征等在分析返贫现象时,指出了返贫的原因包括财富内生动力不足、普遍存在消极心理、农民习惯性依赖政策、基于角色转换导致贫困路径的切换和族群内部返贫。马绍东等认为自身的健康情况、文化程度、劳动力以及收入等要素可带来返贫。张遇哲等分析了物价上涨和补贴减少等外部原因可带来返贫现象。庄天慧等分析村级发展环境因素,认为村级自然、经济、医疗等条件都对返贫影响显著。返贫治理方面,部分学者从扶贫对策方面提出了建议,袁方等认为创业能减少农村返贫现象,进而从返贫的视角证明了提高家庭创业成功率和增加创业收入,对阻断返贫至关重要。农户创业能够显著降低农村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通过提高收入、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自有资本降低了家庭的脆弱性。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成果对返贫诱因及治理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鲜有返贫预警机制的研究。由于贫困是一个动态过程,为了有效治理部分类型返贫现象并减少事后处理的难度,应当事前根据当地需要对贫困脆弱性和返贫风险进行识别和监控,从而进行精准施策。因此,本文对返贫类型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返贫预警机制,及时反馈有效信息,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掌握返贫动态变化,进而阻断返贫现象发生,巩固脱贫成果。
   三、返贫现象类型分析
   返贫现象指的是某些地区或群体在脱贫之后又重返贫困的现象。根据政策、环境、主体、经济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将返贫现象类型划分为政策性返贫、突发式返贫、薄弱型返贫及经济性返贫四种。
   (一)政策性返贫。政策性返贫是指基于政府政策而引发脱贫人口生计风险的现象。随着经济方式的转变,政策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使得贫困人口脱贫后又陷入返贫状态。扶贫干部长期形成的陈旧观念、意识形态等不符合当下扶贫形势,使扶贫效果达不到最优状态,出现扶贫滞后等现象,最终就会导致越扶越贫。同时现实扶贫中还存在一个现象,扶贫政策不对症,有些扶贫干部存在“重成绩、轻过程”的思想,政策的制定与贫困户现实需求存在一定偏差,扶贫工作治标不治本,从而达不到理想的脱贫效果。因此,政策性返贫反映了政策的旧套路行不通,没有及时进行战略转移和长效衔接,扶贫力度减弱,贫困人口再次陷入贫困当中。
   (二)突发式返贫。突发式返贫是指自然灾害的突然发生导致农户重返贫困的现象。据中国气象局报道: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干旱、地震、地质灾害为主。灾害具有突发性、频繁性等特点,成为影响农业粮食安全、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我国东北地区地形条件复杂,地区之间气象状况差别较大,极易发生自然灾害。2019年7月黑龙江省在一年内气温最高的“三伏天”19个市县降雷雨同时伴有冰雹,造成农田大面积毁坏,加重了贫困程度。还有我国南方地区和西部地区也易发生自然灾害。如2019年6月上中旬广东、湖南等6省市的洪涝灾害、青海省玉树州连续出现12次强降雪,造成大量牲畜死亡,乡镇道路中断等,灾情惨重。贫困地区人口财富积累少,抵御灾害能力差造成大面积返贫。
   (三)薄弱型返贫。薄弱型返贫主要是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包括个人思想意志不坚定,脱贫积极性低,身体力行单薄脆弱等问题,再加上农民自身素质差,知识储备不足,更是“致富无门”,还没有摘掉穷帽、斩断穷根就重返贫困。目前,乡村经济发展迅速,但城乡差距依然很大,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条件简陋,师资力量不充裕,使孩子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视野得不到扩大,学习落后于城市同龄人。“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是提高综合实力、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但在扶贫路上可以看到很多低龄辍学儿童,这使贫困家庭的贫困现状更加糟糕,文化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创收途径。无法从这一根源上得到改善就会再现贫困。
   (四)经济性返贫。经济性返贫体现在产业结构较单一,同时伴有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匮乏,使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返贫问题日益严重。首先,农村主要以农业为主,三产融合深度不够,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如农产品数量不充足、市场竞争力弱、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合作化程度较低等。虽然农业生产其自然条件有优势,但人多地少、山区的地貌特征限制农业现代化进程。其次,农业投入风险高创业存在较大压力和阻碍,现行的人才培养资金投入总量也呈递减趋势等问题导致农村换血质量不高。同时,在脱贫进程中还存在一种“信息贫困”,返贫地区多以老少边穷等信息闭塞区域为主,这更加深其贫困程度。
   四、构建返贫预警机制
   现在最主要的目标是使前期预防、短期见效和长期保持相结合。通过信息手段动态监测潜在返贫对象的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才能够达到预防返贫的目的。构建返贫预警机制,不仅可以避免返贫现象发生,同时也降低了扶贫成本,对巩固脱贫成果有极大意义。    (一)网络预警机制。网络预警机制的构建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脱贫大数据库,定期精准收集反馈信息,实时动态监测潜在返贫户的危险等级,并采取相应措施干预和处理以阻止返贫发生。搭建一个以区域为基准的数据平台,为农户提供更高效的服务。同时,在大数据库中建立综合治理信息访问维稳系统,根据其采集的数据和百姓互动平台及时了解并掌握农民自身诉求,并通过乡镇责任人及时进行记录、走访、分析并反馈于民。做到对信息收集与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并成立调研小组定期回访巩固提升脱贫效果。
   (二)政策预警机制。政策预警机制就是要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严格执行政策标准,既不拔高,也不降低。目前,以收入作为标准衡量居民的贫困情况是不够合理的,因为相对贫困涉及到收入和福利之间的调解,且涉及不同群体和不同区域的问题,所以要落实“一人一策”的帮扶措施,针对不同人群实行专项扶贫措施。与互联网贫困识别结果长期有效衔接,切实做到真扶贫。同时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协同治理。发展综合性治理结构,进行扶贫制度的供给侧改革。因此,利用政策预警机制完善不合理的农村经济运行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农村集体效益。
   (三)生态预警机制。生态预警机制主要是指确保突发自然灾害时可救助,目标是使灾害损失最小化。构建农业保险生态预警机制,可有效用来规避自然灾害所带来的风险,缓解农民情绪波动,提高农民抗灾积极性。灾害管理重点从灾后救助转向灾前预防,通过政府财政支出进行防灾减灾是灾害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此外,防灾减灾支出的最优比例一直是一个难题,应建立防灾减灾支出绩效考核常态化工作机制,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灾害风险,确定合理的防灾减灾支出预算。并利用新技术预测自然灾害,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完善灾害风险评估体系。
   (四)产业预警机制。产业预警机制主要是建立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内部深度融合。对农产品原料进行加工改造,开发农业多种方式联合发展,推动农业发展新业态,形成一种农民增收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同时,要重视提高乡村人口素质建设,包括乡村基本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等,全方位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水平,激励乡贤下乡助农,才能在拥有政府投入的硬件建设的同时“软硬兼施”发挥出最大效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范和生.返贫预警机制构建探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1).
  [2]何华征,盛德荣.论农村返贫模式及其阻断机制[J].现代经济探讨,2017(7).
  [3]马绍东,万仁泽.多维贫困视角下民族地区返贫成因及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11).
  [4]張遇哲.“政策性返贫”呼唤生态补偿立法[J].环境保护,2011(21).
  [5]庄天慧,张海霞,傅新红.少数民族地区村级发展环境对贫困人口返贫的影响分析——基于四川、贵州、重庆少数民族地区67个村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1(2).
  [6]袁方,史清华.创业能减少农村返贫吗?——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实证[J].农村经济,2019(10).
  [7]谭燕芝,叶程芳.农户创业与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08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