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和预警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由社会、企业、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形成的。通过建立相关的就业预警机制,促成政府、企业、院校、个人进行协同联动,才能为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0-0442-01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2016年全国中高等教育毕业生总数已经超过了800万。随着毕业人数的剧增,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主要问题之一。大中专毕业生在毕业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其压力不亚于高考。建立健全就业预警机制,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现已成为了各大院校的工作重心之一。
一、大中專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
1.同龄人间的竞争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学生数量都成倍地增长,以至于每年毕业生的数量都大大超过社会企业招聘的人数需求。因此,大中专毕业生要想顺利就业,首先要面对的挑战,就是同龄人间的竞争。企业在进行岗位招聘时,抛开其他因素不说,学历越高的毕业生往往会更容易被聘用,大中专毕业生在学历上并不占据优势局面,如想在同龄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他们在别的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
2.专业及技能的影响
社会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都会为围绕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及技能来进行条件设置,只有满足基本要求的毕业生才能被录用。因此,大中专毕业生是否能顺利就业的另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其自身所学的专业及掌握的技能。企业是一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地方,为了节约企业成本,其往往喜欢录用专业与工作职位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以便节省人才培养的成本,从而创造利益的最大值。专业是否对口,决定了大中专毕业生对工作内容的了解程度,而技能掌握的熟练度及数量多少,则决定了毕业生的工作效率。因此,拥有更多技能或更高技能熟练度的毕业生,会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3.大中专毕业生自身的心态
由学校进入到社会,是每一位毕业生都需要经历的角色转换。对大中专毕业生来说,其就业影响因素中还有重要的一环,就是毕业生自身的心态。在部分大中专毕业生的眼中,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往往是其就业的首选地区。而在企业选择上,外企、国企也成了毕业生眼中的最大的香饽饽。但是现实情况表明,虽然北上广深和外企国企都意味着更大的发展平台,但是其所能容纳的人数也是极其有限的,其万里挑一的苛刻用人标准,也足以让大多数毕业生望而却步。倒是西部、农村等发展情况较为一般的地区及中小私人企业,很少会成为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但实际上,在二线三线城市及中小型企业中,大中专毕业生往往更受欢迎、也更被需要,但是大中专毕业生自身的心态,却决定了其就业时的选择方向和目标,也抑制了其就业的可能性。
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
就业预警机制是指通过政府、学校、社会企业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监管,并对其就业形势进行预测,从而帮助高校进行改革,促进毕业生个人进行改变提升其个人能力,以满足企业发展的用人需求,最终达成国家及社会稳定发展的目的。[1]在近十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剧增,毕业生就业问题已升级为社会主要问题之一。建立健全相应的就业预警机制,可以帮助大中专毕业生更好的就业,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进而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更大的帮助。
1.建立就业预警机制
通过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及大中专毕业生个人的协同努力,建立就业预警机制,可以有效帮助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在政府方面,可以通过进行市场人才需求检测与调控,出台相关指导政策文件,帮助毕业生明确社会需求,帮助高职院校明确自身专业开设所需进行的调整。高职院校方面,也要与社会企业实时沟通,对本校专业进行及时调整,提升专业学习的实用性和适应性,而企业可以自身人才需求实时发布,以帮助毕业生明确岗位需求。而大中专毕业生个人,则要根据政府、学校、企业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导,对自身知识和能力进行全方位学习和重点性掌握,从而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建立了由上至下的一体化就业预警机制,才能帮助大中专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
2.进行高职院校及企业的合作教学改革
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并不意味着终点,而是意味着起点,因为毕业后,学生还要到企业中、到社会上进行历练。因此,要对传统的高职院校包办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进行高校与企业合作教学的改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的,大部分是为了提供社会所急需的技术型人才,而非本科院校的学术研究型人才,这与大部分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类型是相吻合的。通过实施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教学,可以有效针对校内专业课程的开始和内容教学进行创新,减少冷门专业的开设,保证专业学习内容与社会发展的共时性,进而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地保障。[2]
3.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对大中专毕业生来说,就业是一段新的旅程,要想保证旅程的顺利,就要为其进行相关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应由政府、学校、企业共同操办。在宏观的社会人才需要、就业形势预测、企业用人监管方面,政府和企业是最有发言权的,而在专业教学、技能培训、毕业生心态调整等围观层面,这需要学校和企业进行联合教学。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能帮助大中专毕业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并为学校的专业教学内容提供建议,从而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认清自身,掌握更实用的知识技能,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就业旅程中的各种问题。
三、结语
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由社会、企业、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形成的,通过建立相关的就业预警机制,促成政府、企业、院校、个人进行协同联动,才能为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刘伟,杨芳.和谐社会视野下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的探索[J].职业与教育,2007(24).
[2]林禄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宿州学院学报:2014(7):104-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541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