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头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钱果果

  历经千年,中国传统头饰早已是我国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固定发髻的簪钗,到装饰用的步摇和钿等,材质和花纹也是丰富多彩,让人惊叹古人高超的设计与技艺。
  2020年1月17日,首都博物馆2020年开年特展《1420:从南京到北京》开幕。展览汇集了北京、南京两地10余家文博单位,共200多件文物展品供人欣赏。
  2020年正逢永乐皇帝迁都北京满600年,为了增强人们对古都北京的认识,增强人们对保护古都历史文化遗存的理解與支持,提高人们对北京作为国际性大都市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自信,首都博物馆特别推出此项展览。
  据悉,此次展出,通过一件件文物,按“定都南京”“迁都北京”和“用致雍熙”3部分重新还原。其中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斌夫人梅士墓出土的嵌宝石金头面堪称“国宝级”。展出的这套头面是一副完整的明代贵族妇女头饰,包括挑心、掩鬓、顶簪、分心等,分别作如意形、火焰形、花形。其上均镶嵌红宝石、蓝宝石、绿松石、猫睛石等。有人计算过,这套头面上嵌宝石的金托就达近百个。其工艺精美,造型华丽,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
  尽管已经经历千年,这些耀眼的头饰仍能重现过去头饰华丽复杂的设计和工匠精湛的手艺与审美。
  历史悠久寓意深
  自远古时代起,人类就开始使用头饰来美化自己,而且都和装饰美有关。头饰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独特的传统文化象征。头饰作为服饰礼仪文化的一部分,既建立在实用价值基础上,又具有文化和社会的象征意义。
  从头饰的发展历程看,它的出现与装饰形式中所要表达的审美愉悦等精神要素紧密相连。如果说断发、束发的最初动机只是为了开阔视野和便利生活,那么,当开始出现盘发、辫发的式样后,头“饰”的种子就开始萌芽了。
  如新石器时期的彩绘陶壶、彩陶瓶以及彩陶盆舞蹈纹中“刘海齐眉、脑后扎辫”的式样等,都可以看出头发经过梳理,显得十分整齐有形。只不过此时的头饰尚处在“各任所好、大胆尝试”的自由发展阶段,但依然能够体现出当时的审美追求、部族习惯,甚至还存在着图腾寓意。到了周代,还有“追师”这样的官吏,专门负责管理王后的头饰。据《周礼·天官》记载,王后从华丽的头饰到束发的簪,皆已相当齐备。此时,头因有“饰”而传达出的不同功用之意,也逐渐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物质审美了。
  在我国,头饰的文化作为服饰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义是通过独特的造型艺术风格来实现的。经过千年的历史,头饰不再只是单单的装饰,慢慢地具有了一定涵义和象征性,进而演变成相对稳定夸张和抽象化的概念性符号。
  比如,汉代许慎认为:“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历史上也有以“羊大为美”的象征寓意近似,出现了不少用动物角装饰的头冠和头饰。如河北平山三汲战国墓出土的玉人,头戴牛角似的冠饰与现今苗族高大的金属牛角式头冠以及其他多个民族采用的夸张造型头饰一样,既有民族自身传统的图腾寓意,体现着强烈的象征性色彩,又有以此发展而来的民族审美独特性,并后续成为美的固定表达形式。
  渐渐地,头饰的变化扩充到涵盖诸多礼仪的发展历程,不仅闪烁着中华民族思想的智慧,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当头饰被升华为艺术形象而具有审美的特性时,概念性的象征符号便出现了。这种概念性的象征符号既包含了民族原始图腾和信仰,又包含了由此发展而来的民族审美独特性。
  宝钿花钗种类多
  古代头饰精巧华美,如今经常可以看到古装电视剧中,女子穿着雍容华丽的服装,戴着制作精美的头饰,让人不禁赞叹古人精湛的技巧。但是细细想来,电视剧中呈现出来的只是崇尚简洁的现代人参考史料对古代头饰的仿照品,这就不难想象真正的古代头饰有多么的精美了。
  古代文献中记载女子发式多到浩如烟海,而装饰这多样发式的头饰,自然也是千变万化。古代头饰中,种类繁多,从固定发髻的簪钗,到装饰用的步摇和钿等,材质和花纹也是丰富多彩。
  或许如今很多人对于发簪、发钗等发饰已经有些陌生了,其实,发簪和发钗在古代是首饰中最重要却又是最普通的一种饰物。
  《辞海》里对于簪是这样解释的:“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簪”本名为“筓”,男子用簪,是为系冠,使之不坠;女子用簪,是为插入发髻,使之不散,后逐渐演变成为女子专用的插髻首饰。
  簪的历史颇为久远,最初的簪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出土于河姆渡遗址,基本形态呈圆锥或者长扁条状。可以看出,那时就有人用来固定发髻了,只是因当时条件限制,制作工艺和技法相对简单,造型工艺明显粗糙。
  到了商周时代,簪延伸成为头部最主要的装饰品。之后的唐代,发簪种类更加丰富,且型制华美,色彩绚丽,纹饰也多种多样,有龙、凤、花卉等。比如敦煌壁画上头上插满花簪的妇女形象,还有著名的唐代《簪花仕女图》中的5位妇女,身披轻纱,头绾高髻,髻上簪有特大的花朵,都可以窥见一斑。且后世的许多发簪形制和款式,以及插戴方式等都逐步定型于此。
  明清时期,发簪样式基本上继承了汉唐以来的一贯形式,但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加入了珐琅、累丝等繁杂工艺。
  说了发簪,不得不提的就是发钗了。钗是古代妇女用以插定发髻的一种双股长针,是以簪为基础发展演化而来。钗用来绾住头发,也可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
  钗与簪虽然相似但其实是有区别的,发簪作成一股,而发钗一般作成两股。唐末马缟所作的《中华古今注》对钗就有过描写:“钗子,盖古笄之遗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
  从考古发掘出的材料来看,最早的钗是以树枝、藤条、骨头等制作而成。和簪相似,春秋战国时期,钗在贵族妇女之间是以象牙、金、玉等为材料,设计华丽,士庶女子更多的是木质发钗。随着时间发展,钗自秦汉到明清,样式逐渐繁多,用料也日益讲究,制作工艺更加精湛。   除了簪和钗,步摇也少不了。步摇是一种附在簪钗之上的既贵重又华美的首饰,一般用金银丝编为花枝,上缀珠宝花饰,并有珠玉垂下,使用时插于发际之间,会随着步履的颤动,下垂的珠玉也随之摇曳,故而得名“步摇”。资料显示,步摇在我国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唐代开始盛行。
  钿,相较于其他首饰,出现较晚,最早见于魏晋。历史上钿的名目繁多,如以碧玉或者碧绿色制作的称为“碧钿”,用金银珠宝制成的称为“宝钿”,以翠鸟羽毛制成的则是“翠钿”等。因古代的钿,不论材料都是以花卉形象为题材,取其华贵之意,故又称为金华。
  篦,是一种比梳子密的梳头工具,可剔除发垢。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之物。尤其是妇女,幾乎梳不离身,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
  不同时期不同样式、种类的头饰,都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尽管如今头饰设计没有曾经那样繁复,越来越简单,但是曾经的辉煌文化仍流传至今。
  现代社会中的头饰发展
  我国古代的头饰是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文明传承过程中我们汲取了很多,也舍弃了很多,在有着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崇尚简洁的人们已不再佩戴像古代那样华丽且形式复杂多样的头饰。但其实,像簪钗等头饰只是以更加简洁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被人使用。日常生活中还是经常可以看到有人会用简单大方的簪钗来绾头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国内首饰设计交流日益加快,信息日益丰富,头饰设计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呈现了“百家争鸣”的繁盛局面。并且随着国潮热,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结合经典来设计首饰。中国文化以它深远的寓意、丰富的内涵,为如今的头饰设计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灵感,在不同的展示中头饰对中国文化的经典演绎给人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视觉盛宴。
  近几年来,以中国传统元素为主题的头饰设计比赛层出不穷,我国各院校对于工艺美术的教育也在不断地加强。在国际服装流行趋势发布展示会中,以及一些国际大品牌的高级女装发布展示会中,各国的不同服装设计元素的多元化运用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作为传统头饰的设计可以结合传统风格的服装进行设计。头饰的设计和应用是依据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服装而进行整体、系统、协调、合理的设计来实现的。在传统头饰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元素,并根据现代服装的设计风格、时尚元素进行现代头饰的设计与创作。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马蓉编著的《服饰品设计》也告诉我们,世界上有很多服装品牌,推入市场的不仅有服装,同时还有各种服饰品。设计师很注重服装的整体效果,因此也把头饰设计列入其中,在展示服装中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不止如此,随着近些年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汉服文化的盛行等,传统头饰开始慢慢复兴。相信像簪钗这样的中国传统头饰,作为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继续发展与传承下去,再创辉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714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