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千年古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丰州古镇作为闽南地区文化发源的千年古地,曾是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闻名遐迩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至今,丰州古镇仍然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其中许多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章从丰州古镇历史沿革、文物古迹与民俗风情三个方面论证丰州古镇对于闽南地区历史的发展意义重大,在今后发展规划中应加以保护、传承,让闽南文化有源可寻,扩大其影响力。
  关键词:丰州古镇;历史沿革;文物古迹;民俗风情
  丰州镇位于福建省南安市东部,东与洛江区双阳镇接壤,西与霞美镇为邻,南与丰泽区北峰镇相接,北与洪濑镇毗连。自三国东吴永安三年(260)作为闽南首置的东安县治起,丰州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境内文物古迹珍贵、民俗风情富有地方特色。
  1 历史沿革
  丰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生息繁衍于这片素有“丰饶之州”美称的土地上。
  三国孙吴永安三年(260)设置东安县,隶属建安郡,是郡属九县之一。县治设在今丰州,是福建最早立县的县份之一。
  西晋太康三年(282),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隶属晋安郡,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泉州市丰州。
  南朝梁天监中(502—519),析晋安郡置南安郡,郡治在丰州,下领晋安、龙溪、兰水三县。南安郡初隶扬州,梁普通六年(532),改隶东扬州。
  隋开皇九年(589),改郡为县,州治今福州。南安郡改为南安县,建安郡改为建安县。南安县治设在丰州。
  唐武德五年(622),于旧南安郡地置丰州,治所在今丰州镇,并析南安县置莆田县属丰州。丰州下领南安、莆田两县。唐嗣圣初(684),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州治南安县城丰州。不久,武荣州废,州治设在今福州。故南安又别称武荣。
  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闽国为南唐所灭。后汉乾祐二年(949),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后周显德二年(955),清源节度使留从效升南安小溪场为清溪县,武德场为长泰县,均属泉州所辖。
  宋乾德二年(964),清源军改为平海军,南安隶属平海军。
  元至正十五年(1278),升泉州为泉州路。大德二年(1298),改泉州路为泉宁府,南安隶属泉宁府。不久,又属泉州路。
  明朝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改福建省所辖的八路为八府,南安隶属福建省泉州府。
  清朝时期,行政区设置继承明制,最高一级称省。省下分府、县,与府并行的有直隶厅、直隶州,与县并行的有厅和州。南安县隶属福建省泉州府。之后历代属泉州、清源郡、清源军、泉州路、泉州府管辖。
  民国元年(1912),废府,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建制,设置东、西、南、北四路道,南安县属南路道。
  民国二十五年(1936),县治由丰州迁往溪美镇。丰州从此一直作为镇级编制延续至今。
  2 文物古跡
  2.1 九日山摩崖石刻
  九日山摩崖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的主要遗产点之一。九日山分东、西、北三峰,在东峰和西峰保留有宋、元、明、清摩崖石刻77方,明、清碑刻4通,以及一些其他文物古迹。摩崖石刻中有10方直接反映“祈风”典礼的摩崖石刻文。九日山摩崖石刻是北宋及南宋时期(12—13世纪)泉州地区官员和市舶司为“番舶”举行“祈风”祭祀活动的石刻文字记录,也是现存唯一的古代中国官方有关航海事宜举行国家祭典的真实记录,是当时泉州海外贸易繁盛的独特见证,反映了古代中国政府对发展海外贸易的高度重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2.2 莲花峰石刻
  莲花峰石刻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丰州镇桃源村石亭寺四周岩壁上。莲花峰峰峦耸峭、奇石矗立,泉州府志《名胜志》载,“颠开八石莲花故名”。西晋太康年间建有莲花台寺,至唐宋发展至极盛时期。开八闽先科的欧阳詹,诗人韩偓、秦系,丞相姜公辅,大理学家朱熹等人涉足此地,宋真觉大师隐居于此,历代名人学士、高僧达官游此者甚多,留下不少诗词题咏,书体有楷书、行书及篆书,年代上至唐、下至清道光五年(1825)。这些石刻对研究古泉州及丰州历史、斗茶史、水利建设和书法艺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3 丰州古墓群
  丰州古墓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古墓群是西晋、东晋、南朝、隋唐时期墓葬群,分布于丰州镇旭山村、桃源村,主要由狮子山古墓群、庙下古墓群、凤冠山古墓群三大古墓群组成。两晋及南朝古墓大多为券顶砖室墓。唐墓有土坑和砖室两种。砖室墓平面有长方形、刀形、凸字形,墓砖纹饰多样,出土遗物以青瓷器为主。纪年墓砖有“太康五年”“咸康元年”“咸安二年”“宁康三年”“太元三年”“元嘉四年”“天监十三年”等。先后出土的铜制“部曲将印”和“阮咸”图案花纹砖均为福建省首次发现。丰州古墓群及其出土的文物,为探索和研究六朝时期特别是晋人南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
  2.4 燕山黄氏家庙
  燕山黄氏家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丰州镇丰州居委会西200米。明正统二年(1437)始建,正德十四年(1519)扩建,现存主要为清代建筑。祠堂建筑面积709.7平方米,坐西向东,由门厅、中厅、正厅组成。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抬梁式木构架;中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减柱造木构架;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减柱造木构架,硬山顶,燕尾形屋脊。门厅正面饰有石雕、木雕。辉绿岩石门额刻楷书“黄氏家庙”四字。正厅左侧山墙立明正德十四年碑1通,篆额“黄氏始祖祠堂碑记”。燕山黄氏家庙为研究闽南地区宗族活动提供实物资料。
  3 民俗风情
  3.1 丰州元宵灯会
  南安丰州黄氏家庙元宵灯会兴于明,著于清,改革开放以后更为鼎盛。每年从正月十三起至正月十五止,举办三天。灯会期间,家庙内张灯结彩,丰州金鸡、燕山等7个村庄3万多名村民以及海内外上万名黄氏宗亲均回乡参加灯会。村民们通过钻灯脚、讨花枝、乞龛前灯等活动许愿祈福,仪式讲究。元宵灯会以独特的民族风格成为闽南地区少有的活动习俗。
  3.2 漆线雕
  漆线雕发源于福建泉州,是汉族漆艺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之一,是闽南地区独有的传统工艺。自唐代彩塑兴盛以来,漆线雕一直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广泛流传。漆线雕做工精细雅致,形象逼真生动,风格古朴庄重,画面栩栩如生。漆线雕是福建泉州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汉族民间手工艺精品,目前可考的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丰州流传至今。
  3.3 九日山“祈风”仪典
  宋代,每年夏、冬两季,泉州官府由泉州郡守、南外宗正、提举市舶主持,府郡及市舶司的高级官员出席,到九日山下的延福寺、通远王祠举行“冬谴舶、夏回舶”两次“祈风祭祀”典礼,敬祭海神通远王以祈求顺风,让商舶在海上往返畅行,平安到达目的地,遂成制度。
  3.4 南音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演唱。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汉族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丰州、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汉族古老的民族唱法,其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意性,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
  4 结语
  南安丰州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在这里熠熠生辉,民俗风情在这里历久弥新,深厚的文化积淀一直支撑着古镇不断前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今后发展中,丰州镇应以保护和传承为前提,开发和利用相统筹,积极弘扬海丝文化,以此再现千年古镇的古韵和风华。■
  参考文献
  [1]李辉良.南安掌故[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
  [2]福建省南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安县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8055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