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情感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文进
摘 要:随着对传统式教学的反思,情感教学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论述了一名高职院校教师对情感教学的理解以及对我们的启示,详细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创造“兴奋点”,才能实现情感教学,从而达到师生情感共融的目的。
关键词:情感教学;高职教师;热情;激情;兴奋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274-02
一、对情感教学的理解
现今,大学生最反感的教学方式是传统式教学:一位教师呆板,不苟言笑,没有感情,死死站在三尺讲台上,一手捏粉笔,一手捧书,口中念念有词。情感教学是一种长期的功夫,那么什么是情感教学呢? 情感教学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学,它是情感教育和全部教学过程很重要的一部分,并贯穿整个教学始终。情感教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把传授知识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艺术,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尊重、尊严、真诚、价值取向及精神追求。教师的情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教学中怎样把这种真挚的“情”传递给学生呢?老师课前必须钻研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仔细揣摩自己的课堂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方式,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环节,备课时都要精心设计好,然后在教学中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蔼可亲的神态和恰倒好处的手势,把这种情感巧妙的传给学生,使其产生亲切感和确信感。一些人认为,高校里不需要情感教学,只需要幽默、知识渊博的老师就足够了。大学生不是动物、植物,他们需要情感;大学生是高智商的学生,更需要情感;恐怕动物、植物也需要情感吧。有情感才会有热情,有热情才会有激情,有激情才能把课讲好,才能陶醉在课堂氛围中,才能把大学生带入理想的伊甸园。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形成时期,老师们对他们付出多少情感,他们就会回报学校、回报祖国多少情感,至少今后他们不会仇视社会,不会做出危害国家的事情。
二、高职院校教师要具备制造“兴奋点”的本领
所谓制造“兴奋点”,是指找出某个“引子”使师生激动或精神振奋,然后以此为契机循序渐进地启发和理顺学生的思路,最后通过老师总结加以深化提高。制造“兴奋点”可以迅速使课堂“升温”,使老师陶醉其中,使师生感觉酣畅淋漓,使双方感情升华,最终实现师生情感交融。
1.以“鬼哭狼嚎”为“兴奋点”。 “鬼哭狼嚎”、“鸟语花香”是一种很好的口语操练措施。学语言必须张口,可是同学们害羞,不好意思学外国的洋腔洋调,又怕出错让人笑话,但又有想说的愿望。用课堂上提问的方式,很难打开局面,而七嘴八舌齐说,能遮丑掩羞,又可以“滥竽充数”,一旦养成习惯,单独提问就不困难了。“鬼哭狼嚎”从外表上看很乱,而实际上是各自在进行体会和操练。就好像学武术,师傅教完拳路以后,大家各练各的,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必须有个人体会的机会。“鬼哭狼嚎”后,学生们感觉好“爽”啊!
2.以“开玩笑”为“兴奋点”。 有一次,一位老师给学生讲俄语语法:六个动词变位和六个名词变格。学生们问为什么是六个,老师若正常回答肯定没有什么意思,于是他给学生们开了个玩笑,他说:因为普希金只活了38岁,若他活到98岁,那我们就先死了。听完老师的话,班里同学们笑成一团,有些同学笑得前仰后合,甚至眼泪都笑出来了。乍一看,他的回答驴头不对马嘴,但再仔细咀嚼,发现老师的回答既充满了智慧和幽默,又委婉间接地回答了学生们的问题,还把大家的思绪拉回到那满是阴谋的沙皇俄国时代。因为谁都知道普希金是俄罗斯“第一人”,是俄罗斯诗坛上“太阳的太阳”,俄语又称做普希金的语言,他是38岁与别人用枪决斗时去世的。
3.以鼓励、表扬和期望为“兴奋点”。 鼓励与赞美能使白痴变天才,批评与谩骂能使天才变白痴。学生们的成功就是老师的成功,哪怕是学生的一点点的微不足道的成绩,我们也要毫不吝啬地赞美和褒奖,因为他们会觉得老师看得起他,老师够“哥们儿”、够“义气”,能够获得老师的赏识和赞美是他们的无上的光荣。因为赏识和赞美学生就是承认他们的成功,因为这赞美和褒奖就会化作他们的无穷的动力和激情,促使他们去创造更多更好更大的业绩,也许这赞美和褒奖使他们受用终生,牢记一辈子。所以鼓励、表扬和期望学生是情感教学过程中的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为什么有些大学生经常旷课、迟到、早退、网恋,甚至多次批评和谈话都没有结果,他们依然我行我素、逍遥自在?也许是因为我们给他们的鼓励、表扬和期望不够,也许是因为我们给他们贴上了“坏孩子”“差学生”的标签,他们觉得再努力也没有用,干脆破罐子破摔,完全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4.以“寓教于乐”为“兴奋点”。 教师可以把一些课程内容编成“开火车”、“老鹰叼小鸡”、“抢凳子”、“击鼓传花”等游戏,把枯燥的书本知识融进娱乐中,和学生们一起创造“兴奋点”。教师走到学生们中间,寻找共同语言,是情感交流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经常和学生接触,掌握他们的“脉搏”,恰到好处的运用一些他们自己的语言,往往会极大的激发他们学习的情绪。
5.以表演、表情和动作为“兴奋点”。 若教师能在课堂上带着感情地进行“丢脸教学”,效果会更好。有一次老师给学生讲猫和老鼠的故事,其间老师就用自己的手装扮成老鼠的爪子,形象生动,并且还学了一声猫叫,教室里顿时“阳光灿烂”,笑声和“鸟语”交织在一起。下课后学生们说老师学得真像。若老师能领着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一些有趣的小品,肯定有学生就是因为演小品上了瘾,学习也赶上来了。我们教师应当经常鼓励学生表演,不怕学生犯错误,因为“错误”本身并不可怕,“错误”本身并不荒谬,对学生的否定才是可怕和荒谬的。我们应该让学生的情感之花绽放,让课堂教学更充实、更新鲜、更温馨、更具有人情味。我们应该经常和学生“互动”,鼓励学生们多发言、多表演,脸皮越厚越好,厚得像长城城墙一样也没关系。鼓励他们不怕“丢脸”,鼓励他们在教室把脸都“丢尽”,以后工作时就不“丢脸”了。
6.以“新东西”或突发事件为“兴奋点”。学生们天天等着老师的新东西,因为这个新东西给他们打开了一个通向未来的路,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户,使他们每时每刻都有新鲜的感觉,每时每刻都觉得其乐无穷。课堂突发事件是最令教师头痛的事,它打乱课堂秩序,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师情绪。若处理不好,一节课可能就泡汤了。但是老师们如果能凭着深厚的知识底蕴,高超的语言技巧,灵活处理,巧妙引导,就能化消极为积极,常产生妙不可言的效果。一位老师正在上课,突然从窗口飞进几只蜜蜂和蝴蝶。那几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在教室里翩翩起舞,学生为之哗然。开始老师有点不知所措,但看到窗外含苞待放的花儿,一下子来了灵感,笑着问道:“你们谁知道蝶儿为什么不愿意离去?”学生沉默。教师自答:“因为蝶恋花,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蝶儿才如此依恋你们。”一语到来,学生恍然醒悟,急忙将注意力收回,集中到学习上。教师的语言驱散了蝴蝶和蜜蜂对学生们的诱惑。
7.以幽默、诙谐为“兴奋点”。 幽默和诙谐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确使用会大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若教师能依据教学实情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含蓄、精练、诙谐、有趣、幽默、意味深长、富有哲理且能给人启迪的语言,就会收到事半功倍和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作为人民教师,如果能让幽默和诙谐走进课堂,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氛围,碰撞智慧火花,提高课堂效率。幽默和诙谐的恰当使用,可以创设出一种风趣动人的情境,可以驱除学习疲劳,引起学习兴趣,强化知识记忆,常常会收到令人忍俊不禁、余韵隽永的艺术效果。幽默和诙谐的语言是高雅的、优美的,它妙趣横生,使学生如履春风,享受语言艺术所带来的欢娱。高校教师使用幽默和诙谐的语言,不仅是情感教学的需要,更是当今时代的要求。
三、情感教学的启示
我们的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小肚鸡肠、鼠目寸光,我们要有大智慧、大谋略。教师工作的对象有两个:一是教书,二是育人。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是人就有思想、有情感,这些十分活跃的因素直接影响着你的教学。如果不发挥出学生的内在能动性,当教师的是干着急,一点办法也没有。如何发挥出学生的内在能动性呢?“情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知识不是“三下五除二”就能解决的,需要熏陶,需要养成习惯,这都是慢功夫。师生的友情是在各项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有时需要说,有时需要唱,有时需要跳,有时要表演,有时还要和学生开开玩笑。每学期都这样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如果师生关系很紧张,当老师的端着架子、板着面孔,那么一切丰富的教学活动怎么能开展起来呢?即使老师偶尔说了个笑话,学生们都不敢放声大笑。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不要怕出错,要在错误中学习,这就像学溜冰一样,若总怕摔跤就寸步难行,永远学不会。不但学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也要在教学上有所体现。记得有一节课上,我在黑板上无意中把一个词写错了,有位同学立即给我指出来,我说了声“谢谢关照”,并立即纠正,以后当我给学生指出错误时,他们也心服口服地说:“非常感谢您的关心”。在我的提倡和鼓励下,学生们个个都是“豹子胆”。我们常说教学是艺术,而不说它是科学,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恐怕什么人都能胜任。可是要把文字材料教活,使学生影响深、记得牢、有兴趣、常常需要一些形象的动作和表演配合,有时还需要一些激情和幽默。性格太拘谨的人就做不出来,课堂死气沉沉,不利于知识的学习。如果过分死板,硬性强迫学生在一个指定点上掌握指定内容,并且不给学生一点伸缩余地,势必损害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学生的欢乐就是我们的欢乐。综上所述,我认为情感教学就是通过教师“字里行间”的情感行为,使学生产生一系列的积极的良好的反应。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杯,没有了学生老师就要“下岗”。通过这二十年的教学,我认为只要给每一棵小草开花的机会,给每一棵小草证明价值的机会,我们将收获更多的“腊兰”。大学生是可爱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教他们,没有理由不关心他们,没有理由不全身心地投入,没有理由不对他们动感情。
参考文献:
[1]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柳明.教育改革论文汇编[M].伊犁:伊犁人民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陈 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7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