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校园文化内涵的新解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娟

  摘 要:校园文化的建设是高职院校转入内涵式发展必然选择,因此完整地把握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当务之急。从不同于传统观点的专业文化、实训文化和质量文化三方面对校园文化的内涵进行全新的解读。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内涵;解读
  中图分类号:G4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72-02
  
  在历经了建教学大楼,兴实训基地的外延扩张之后,当前的高职院校已纷纷转入内涵式发展。高职校园文化具有普通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共性特征――导向、约束和激励,但它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这是由高职教育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因此,只有完整而准确地把握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才能真正发挥其在物化向文化转变中的作用。本文并未从传统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入手,而是以专业文化、实训文化以及质量文化作为新的视角,阐述其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文化内涵。
  一、专业文化
  (一)专业文化的定义
  高职的专业主要是按职业或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要求设置的,职业作为社会对人们从事的工作的一种分类,成为高职专业的基础,因而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必须包含有职业因素的专业文化。
  对于专业文化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专业文化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所折射出的一种文化现象,同时也是能够引导和管理专业建设的管理体系。其二,专业文化的核心是专业的价值理念,说到底,专业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所以专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应当是人才培养的价值目标。其三,专业文化的载体既包括专业知识和能力体系等理论载体,还包括实验实训设备和场所等实践载体。其四,专业文化体现在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以及教师和学生所共同具有的精神风貌。
  综上所述,专业文化是由专业价值理念及其理论载体和实践载体以及专业内部全体成员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所体现出的精神风貌等组成的文化体系和管理体系。
  (二)专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基于对专业文化定义的解析,应将其建设的立足点主要集中在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上,狠抓专业建设,形成辐射力和影响力。值得肯定的是,许多高职院校都将专业建设作为支撑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在师资设备、教学手段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大力度,朝纵深方向继续改革。
  首先,合理设置专业。专业是连接高职院校与社会的纽带。专业的设置首先反映的是社会的要求,因此,经济动向和产业的变化是其调整的直接依据,在就业导向的办学模式下,专业的设置要时刻把握市场的脉搏,及时更新市场的人才需求,“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要求学校科学地规划专业建设,否则,会造成经济上的极大浪费,且后患无穷。
  其次,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在专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通过演示和解读知识的结构,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兴趣,从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本真,言传身教的近距离影响对于专业文化建设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后,培养学生能力。首先,让学生了解职业规范。高职学生即是准职业人,让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期间就接受相应的职业规范教育,直接缩短了就业后的适应周期。其次,培养职业道德。这是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线,包含了社会主义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是使学生达到基本的要求,从而明确原则和规范的实际意义,为将来的实践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二、实训文化
  (一)实训文化的定义
  实训文化是高职的特色文化,是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新文化,因此兼具双重特性,由于涉及领域开阔,在实际建设中不会受到范围的过多限制,笔者认为,实训文化建设大有可为,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概括地说,实训文化不仅只是包含技能技巧的训练,迅速适应社会环境和承受重荷工作的抗压能力、心理的自我疏导和调试、精神意志的锻造等人性色彩的因素均是其追求的价值目标。
  (二)加强实训文化建设的意义
  加强与企业对接的实训文化的建设,对于建设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颇有深意。
  首先,提供文化支持。高职学生只有在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下学习,才有可能拥有实用的技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企业对接,正是让学生在“原生态”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检验自己所学,更具实效性。其次,促进师资成长。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接受的仍然是学科本位的传统教育,实践能力较为欠缺,这种知识背景显然与职业教育的初衷相悖。如若将教师的“学”与“教”都融入到实训中,也就是说教师在实训基地自我培训,然后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其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会更加快捷和实效。最后,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公认的办学模式,事实上,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许多相同且相通的地方,实训文化便是二者实现对接的契合点,它具有沟通学校和企业的功能,另外,在沟通功能发挥实际效用的同时,还直接使得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辐射能力进一步得以体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职业培训、岗位技能考核及鉴定等事宜。
  (三)质量文化
  高职质量文化建设应在就业导向的视域下进行,因为无论是专业教学还是企业实训,其发展的最终落脚点都是为学生创造好的就业平台,使其获得充分的就业机会并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可以说,就业导向的质量文化,是高职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尺。
  显而易见的是,就业导向的质量理念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活动围绕“就业”这个目标来展开。要实现就业导向,高职院校就要围绕企业办学,因此,其教育教学质量活动全过程――从标准的制定、保障监控体系,到评价体系等都要有企业的参与。基于此,质量文化的提升应从物质、管理和精神三方面入手。首先,物质方面。包括学校的所有硬件设施和硬件设施自身所体现出来的风格,它是最表层的内容,是后两者形成的基础和条件,它虽是固态的物化的,但可以显示出学校对质量的关注和追求。这些物化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和教师工作的环境和场所,是二者共同成就和创造质量文化的载体。其次,制度方面。它涵盖了引导并约束学校正常发展的各项制度,是建设质量文化的主要参照系。学校的每一份子都以此作为行为的准则和实践的标准,它保障了质量落实过程的有据可依和有条不紊。最后,精神方面。它是非具象的,不是物化的产物,但又时刻通过硬件设施、制度以及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甚至后勤人员,传递着他们所共同信守的理念,比如办学方针、培养模式等。
  校园文化作为精神积淀的实际存在,其价值投射于学校开拓创新的每一环节。解读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目的就是厘清其特质,在为高职的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提供正面积极的能量。
   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系
  作者简介:陈娟(1982―),女,湖北随州人,现为湖北咸宁职业学院人文旅游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朱发仁.高职院校“企业化”校园文化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邓泽民.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教育部高教司.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6]庄三舵,路军方.高职实训文化建设的现实依据[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2:14―15.
  [7]董立平,孙维胜.大学质量文化特征与结构剖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8,13:6-9.
  [8]王建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从技术到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8,21:26-29.
  
  科研项目:本文系咸宁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院级课题“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项目批准号:2011yjb016)的阶段性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8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