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物流进入供应链时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索薇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讲过这样的话:“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他这一论断在中国正在上演。
  2005年6月8日,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中国年会在中国深圳举行。近300名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领导者和物流业专家共同探讨物流业外来发展的方向。同日,国家发改委有关官员透露,我国将重点建设东北、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以及京津地区等五大粮食现代物流通道,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方式变革、尽快完成我国主要粮食物流通道的布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供应链已成商业领域最核心问题
  
  历来流通有大流通与小流通之分。大流通――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总和;小流通――指内外贸,批发与零售。在全世界的物流发展中,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即传统物流、配送物流、综合物流与供应链物流。
  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成为综合国力重要标志。在国际上,像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整个物流成本在GDP的比重是10%左右,美国大概是一直在10%,有的时候达到9.9%、9.8%,有的时候超过10%,10.1%、10.2%。中国的物流成本是多少,根据世界银行给中国的估算是20%左右。如果说我们现在GDP已经达到十万亿人民币话,就是两万亿物流成本。
  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2004年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年周转率为2.1次,流动资产年周转率为2.6次,库存商品周转期为28天。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4年的抽样调查,制造企业产成品存货占销售量的20%。企业的平均订货周期为20天。在组织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入库到投入生产平均超过15天,最高的要达二个月。这些指标与国际上的先进水平相差很大。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表示,中国物流业近年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中国物流业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着20~30年的差距。
  中国的企业家对供应链管理很不熟悉,但从总体讲,已经起步。埃森哲中国公司的专家称:“供应链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首席执行官及高层管理人员明确关注的重要问题。事实上,在亚洲各国,供应链服务的市场需求正以23%的速度逐年递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柯斯汀・莱特娜女士指出:“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正迅速成为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商业领域中最核心的问题。”
  
  企业未足够重视“链条经济”
  
  经济的全球化,加上信息化,使企业的运营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企业不可能生存在真空中,也不可能生存在固定的模式中。知识经济、区域经济、网络经济给企业以极大影响,现在还要加一个“链条经济”,比如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服务链、资金链、信息链等等。企业往往生存在由纵向或横向形成的各种链条中。
  丁俊发指出,近几年来,国内各地都在进行物流园区(基地)的规划与建设,但真正做成功的,能够作为样板的基地实在是非常少。他指出,企业一直受到这样一些问题的困扰:
  供应链管理开始受到重视,但供应链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在加强企业管理方面,供应链管理名列第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对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开始重视。但对供应链管理如何建立,建立什么摸式的供应链,本企业处于供应链的哪部分,以及当前抓的重点是什么,大部分企业相当模糊。一些企业把供应链只当成是一种从上游到下游的物流移动,是一种连接,并没有当成一种战略关系与增值过程,并没有认识到是从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到最终用户的网联结构,而认为是一种临时的短联结构。
  开始重视与供应商、分销商的关系,但还没有进到战略伙伴关系。绝大部分的企业把供应商视为本企业商业运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设立了专业人员管理供应商关系。但价格因素仍是最主要因素,80%的企业认为客户关系最为重要,是企业的衣食父母。许多供应商只停留在卖买关系上,并未进入生产领域与销售领域,上下游企业追求的是自己的赢利,而不是共赢。经济利益共同体还没有真正建立。
  实施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战略在实际运作中仍不理想。比如,采购计划往往要用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十分落后,采购后的订单完成率达到95.9%,但准时交货率只有89.6%。从收到订单到组织生产平均需要14天,最长的需要50天。平均产成品库存占销售量的20%,有32%的企业产成品发货前库存要超过15天。
  物流外包比例增加,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满意度仍然较低。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供应链中不仅有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还包括物流商,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了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但是一些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中,选择外包的只占一半。在物流供需方面,一方面由于受“大而全”、“小而全”商业运作模式的影响,物流需求的摄放不快,有效需求不足。但另一方面,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参差不齐,一体化服务功能差,有效供给也不足。除少数企业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满意度普遍不高,主要差距在于信息化程度、服务理念与一体化运作水平。
  
  21世纪需要电子采购战略
  
  进入21世纪,物流产业一个最有影响的变革,是电子商务模式给物流带来的变化,电子商务发展等于对整个物流进行了一个重新定义的过程,对物流所有的环节和所有的方面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网上采购也叫电子采购。2002年全球B2B网上采购额达到8234亿美元,到2004年,已达到2.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70%。2002年中国网上采购额10242亿人民币,其中产品类交易额4890亿元,服务类交易额为5352亿元人民币,产品类交易额主要是B2B的采购交易。
  有人预测,在未来10年,国际贸易额的1/3将通过互联网进行。据了解,美国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家汽车公司每年2500亿美元的零部件采购全部在网上进行。国内的著名家电企业如海尔,著名的石油化工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著名的钢铁企业,如宝钢,都在实施网上采购,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海尔集团自1998年开始进行企业内部流程再造,成立物流推进本部,实行统一集中采购,采购人员从1000多人减少到100多人,供应商从2336家优化到840家,2002年,全球500强中44家是海尔的供应商。由于采购制度的变革,使1999年的采购成本下降5亿,2001年下降7亿,2002年下降10亿。
  
  中国的采购环境正在不断改善
  
  有关专家预计,2005年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以后5至10年内,我国将形成10个左右全国性的中国物流领军企业,并开始走向国际。
  现在是国际计委、发改委正在研究一个总体规划,国家经贸委现在也到了发改委,正在研究物流发展的产业政策。财政部也在怎么给物流财税政策,也把现代物流到十五重大工业项目,把物流专业作为专业也已经开始招生,已经成立研究会,信息产业部、国家民航总局等等都把物流业的发展提到议事日程,有三十多个城市做的物流的总体规划,已经出现物流业的政策,应该讲对物流业政府推动政策不小的。
  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和促进全球采购商加大采购力度。目前已经和即将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1)按照入世承诺,有序扩大一般商品的批发、零售、物流配送等商业流通领域对外开放。已颁布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批发、零售贸易业列入鼓励类;《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政府的管理行为和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经营行为。
  (2)不断改善商业流通领域的经营环境,为全球采购出口创造更加公平、透明并且可以预见的市场环境。
  (3)鼓励全球采购商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对采购中心在出口退税、商品检验检疫、信贷标准、外汇管理、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必要的支持。
  (4)促进中国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国际竞争力。通过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推动出口企业提高商品档次,使出口商品质量、服务等更加符合全球采购商的需要。
  
  背景链接:
  欧美日三方物流的比较
  现代物流产业的兴起是美国经济发展中,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核心体现。通过完善的合同法体系,工商企业用户与物流服务提供者签订合作合同,不用顾虑物流市场的运作和商业秘密的泄露问题。用户将货物集运、库存管理、条码标签、分拣挑拣、订单执行等业务,包括售后退货、修理更换、货物回收销毁以及电脑装配等销售渠道完全交付给物流合作户,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日本物流产业的发展,体现出较强的政府主导作用。政府采取“流通据点集中化”战略,在大中城市的郊区、港口、主要公路枢纽区域规划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同时提倡发展“城市内最佳配送系统”,将城市内无规则的货运要求加以汇总,实现混载配送,提高配送效率。此外,日本政府还提出了“综合物流管理”的观点,即把生产以及生产以前的过程,物理性的流通过程、售后服务、销毁回收等全过程,设定为一个系统过程进行综合管理,使日本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更进一步。
  欧洲的物流产业与美日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欧洲的不同市场差异较大,不同市场对服务的要求不同。在法国、荷兰和德国,提供精确的外包物流服务,重点在于技术性和供应链;在地中海国家,公共交通设施不如上述国家发达,服务的重点在于运输和仓储;在东欧国家,公共交通和通讯设施不发达,企业需要的第三方服务只是基本的运输和物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58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