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谁享用了富人的财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富人越富、供社会享用的财富就越多,从而越有利于穷人的逻辑得不到统计数据的支 持 。但是,富人自己确实没有享用他的大部分财富。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于是“谁享用了富人 的财富?”或者“富人财富去向何方?”就成了一个谜,一个经济学之谜――谁享用了富人的 财富 ?日前,上海证券报刊登了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黄少安教授的文章。
  文章提到:人们常在捐赠仪式中听富人们作这样的演讲:我的财富“来源于社会,现在捐赠给……,也是回报社会。”我们不怀疑这话的道理,而且人们是希望富人这么做的,虽说富人的有些捐赠,与其说是为了做好事,不如说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无形资产。但人们通常这样理 解:总比一毛不拔的好。当然,人们同样很清醒,绝大多数的富人只是把他的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财富捐赠出来。所以不能说明富人的财富都被社会上其他人享用了。可是,富人尤其是那些拥有几亿、几十亿、几百亿的富人,再怎么消费,再怎么享用财富,也绝对只能享用其财富的一部分,甚至是极少的一部分。其巨额财富,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数字,数字的大小刻画着他成功的大小。而财富实际上是被社会使用着。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同样的事实是:社会 上的低收入者或穷人并没有因为富人财富的增加而变得富裕起来;恰恰相反,穷人所占的相对份额减少,即相对贫困――无论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中国都是如此。以统计数 据为依据的基尼系数的变化描述了这一事实。
  所以,富人越富、供社会享用的财富就越多,从而越有利于穷人的逻辑是不成立的。统计数据也不支持。但是,富人自己确实没有享用他的大部分财富。这似乎是一个悖论。那么,到 底谁享用了富人的财富?不能笼统地说“社会”享用了。因为“社会”是一个抽象名词。它 本身不需要享用什么东西。“社会”是由不同的人群组成的。那么,什么人群享用了富人的财富呢?好象找不出哪个群体。这就怪了,富人的巨额财富,富人自己没有享用,社会上其它群 体也没有享用,那么,谁享用了呢?这应该是众多经济学家关注和回答的问题。
  也许人们会说,富人投资赚钱,同时也就是为穷人或需要挣工资的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所 以,客观上是有利于这些人群的。可是这不能说明是这些人享用了富人的财富。因为这些人 是凭自己的劳动力获得了工资。按照劳动价值论原理,应该是这些人帮助富人增加了财富。 也许富人们或者还有其他人会说,如果不是富人投资,这些人就不能挣工资,也就不能养活自 己。这种富人养活穷人的观点,已经不新鲜。我们暂且不去讨论富人财富的来源,而是作这样 一个假设:如果社会上没有富人,所有的人们是不是都没有工作,都无处劳动了呢?显然,这不是道理,不能说穷人享用了富人的财富。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富人的财富,除前面所述的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而捐赠的以外,还有依靠国家权力通过税收渠道实现再分配,从而使富人的一部分财富转移到公众利益或转移支付 给一些贫困群体。但是所有这些途径,都没有改变富人的财富积累的趋势,没有改变基尼系数 提高或居高不下的事实。这些日益增加的富人的财富,还是前面提到的:穷人没有享用,富人 也没有享用(其大部分)。
  于是“谁享用了富人的财富?”或者“富人财富去向何方?”就成了一个谜,一个经济学之谜。
  记得收入分配理论中经典的“生产三要素论”对收入分配的解释是:资本的所有者获得 利润,土地的所有者获得地租,劳动力所有者获得工资。看起来公平合理,各得其所,非常和谐 。其实,有一个明显的逻辑矛盾。每个所有者把自己的生产要素投入生产,都是为了得到比投入其中的生产要素原值更高的价值。事实上,各自都获得了。可是资本不能自己生出利润,土地不能自己生出地租,劳动力也不能自己生出工资。否则他们就用不着合作,而是各自独立运 作。于是就有了一个谜:多出来的可供三方分配的那部分是从哪里来的?马克思至少对这个谜 作了一个解释:劳动力所有者不仅创造了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工资,而且创造了高于劳动力自 身价值的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才是供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分配的增加额。尽管过去 和现在,对劳动价值论的非议不断,也确实有理论的缺陷,不过至今还没有一个更好的解释财 富(价值)增加额来源的理论。至于这个增加额实际上如何分配、应该如何分配,则完全是另外的问题。
  这里漫谈到马克思解释财富增值额之谜启发我们思考“富人财富去向之谜”,当然也能 促使人们思考日益增加却不知被谁享用了的富人的财富。
  我们不妨从富人的巨额财富形态上思考。人们要想直接享用财富,往往必须把财富转化为物质形态。而富人的绝大多数财富,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货币只是财富的一般代表或一 般形态,能否可以这样理解:富人的财富只是符号,本来就不可以被享用。可是仔细一想,必须否定这一观点。因为货币是财富的代表或一般等价物。它是可以换成可享用的物质财富的, 即使发生通货膨胀,也只是改变它能换成物质财富的数量,不能改变它代表财富的性质。更何 况,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收入者的货币是按同比例贬值的,不改变富人以及富人的相对地位。 所以,在讨论“谁享用了富人的财富”或“富人财富去向之谜”时,对财富形态的区分没有意 义,或者说,从这里找不到答案。
  也许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能启发人们探索“富人财富去向之谜”:
  司空见惯的现象是:越富有的人越能赚钱,总是富人赚大钱――这是一种“马太效应”。 富人投资既是自己赚钱的行为,也是其它富人赚大钱的条件,当然也是其它人群挣工资的条件 。也许我们可以认为:富人的财富主要是在不同的富人之间流转,相互在赚大钱。富人的财富是为富人准备的,是为富人赚钱而存在的。富人总是在进行着财富循环的游戏。但是富人的游戏不会是、或者说不会总是零和博弈,富人都要追求财富的增值,这个增值从哪里来呢?只能来自劳动者的劳动所创造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和自然界本身――把自然的原材料 或能量转化为财富。也许还可以加上一种说法,即不同要素(所有者)的合作本身能产生剩余 。可是这种合作剩余产生的说法还没有穷尽财富增值的来源,因为“合作本身”实际上产生 不出新的东西。我们常不无幽默地说:孩子是男女“合作”的结晶。其实这个“合作”本身不是孩子的来源,精子、卵子和蛋白质等物质才是新生命的来源。上述的“富人财富循环游 戏之说”能部分解释“谁享用了富人的财富”。就是说,富人的财富的大部分并没有被富人自己、也没有被其它人享用,而是不断地以货币符号形式在富人之间流转。
  随着经济的信用化,经济的虚拟化程度在提高,越富有的人,其财富的虚拟化程度是否越 高呢?应该是。因为越富有的人其财富的货币化和证券化的程度越高,从而虚拟化的程度也就 越高。虽然不能绝对地说,富人的财富是一种财富幻觉或虚拟的财富,但是可以肯定:越富的人其财富越可能受虚拟经济运动的影响,从而膨胀或缩水。富人的财富确实相当程度上本来 就不具有可享用性,今天可能还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过几天可能就大大变小了。从这个意义上 说,富人赚取财富也是在虚拟经济舞台上做游戏。他自己难以享用其财富,别人也难以享用。
  不过,上述“财富虚拟,因而不可享用”之说很容易被部分地否定。因为,如果我们假设 一个没有商品货币关系、没有虚拟经济的经济,仍然有富人和穷人之分,富人可以拥有大量的 良田、草原、森林,而穷人可能没有寸土,只能靠给富人打工以养家糊口。这种情况下,富人 可能仍然只能享用其财富的少部分,穷人仍然不能享用富人的财富,即使富人通过善举把少部 分财富给穷人,富人的财富的大部分仍然没有被享用。这时,我们能很容易地发现大量财富没 有发挥作用而消失、浪费,或者自然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等等。这时,就可以认为:富人的 一部分财富在没有被享用的情况下消失了。这是财富的浪费,是财富权利的自然消失。
  文章最后说:虽然说了一大堆,但仍然感觉没有解开“富人财富去向之谜”。不过,越说 越感到,“谁享用了富人财富”这一问题的“有意义”。虽然以上所有的思考都没有价值判断,既不是为穷人叫屈,也不是谴责富人,更不是要劫富济贫,不过,确实让人们思考一个问题: 富人拥有巨额财富的意义是什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59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