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藏品管理与数字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对藏品管理与数字化信息化的简单阐述,以及一些实际的经验,简单论述了藏品管理数字化的优缺点、建立信息数据库中碰到的失败教训,以及展望将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博物馆 藏品管理 数字化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计算机网络逐渐步入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各行各业也都在陆续的采用数字化手段完善自己的管理系统,其中博物馆的藏品管理也不例外。藏品管理是博物馆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是业务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无论是做展览还是搞研究,自然都离不开藏品,藏品的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了保管员们的工作效率,不但节省了翻看卡片的时间,甚至避免了对文物藏品不必要的移动,而且更加方便了馆与馆之间的信息交流。本文通过对藏品管理与数字化信息化的简单阐述,以及一些实际的经验,简单论述了藏品管理数字化的优缺点、建立信息数据库中碰到的失败教训,以及展望将来的发展方向。
  1、博物馆藏品管理现状
  最初博物馆藏品管理是一种纯手工管理。在这种状况下,博物馆藏品管理是一项非常繁琐复杂的手工流程,主要分为实物管理和资料管理,其中实物管理是指每一件文物从接收到正式入藏,都要经过鉴选、登记、分类、拍照、清洗、消毒、修复、保养、入库、保管等一系列程序。而资料管理则包括所有原始记录资料的登记管理,包括馆藏文物的登记卡、编目卡、文物总帐、分类帐册、图片资料、背景资料、鉴定资料、研究成果、历年调用记录、保护记录等。手工藏品管理所带来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如实物藏品不利于研究、资料的查询统计共享不易、规范性正确性无法保证、表现手段及地域单一、展品不可复制性等。目前,很多中小博物馆由于条件所限,还处在这种纯手工的操作流程中。
  随着互联网资源建设的热潮,从本世纪初开始,一些官方的博物馆纷纷脱离了纯手工的实物藏品管理,开始相继推出了基于藏品管理系统的数字博物馆,这种利用互联网履行博物馆职能的新的管理模式很快受到了公众的欢迎。新模式不仅为国有博物馆所采用,而且也为许多收藏家和艺术品公司所效仿,来自民间的网上数字博物馆和私立博物馆与官方博物馆在资源上形成了互补,成为了互联网不可多得的数字瑰宝。当然,在这种状态下的藏品管理,主要以向公众宣传、展示的功能为主,而对藏品的研究、保管、教育等功能进行了弱化。
  其实,真正的藏品管理系统应该是一种计算机科学、博物馆学和传播学科相融合的信息服务,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数字博物馆的持续投入,以及博物馆自身对全面藏品管理的需求,各省市博物馆陆续采用了国家文物局推行的“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并陆续将数据库一步步统一完善。
  2、博物馆藏品数字化信息的采集
  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的对象是藏品信息,藏品信息的采集是藏品数字化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开始这一工作前,首先要确定“藏品信息指标群”,制定“藏品信息采集规则”,编制“标准规范的信息描述语言”。
  ⑴藏品信息指标群的确定
  由于文物不仅具有一般实物所包含的性状、质地、重量、立体尺寸、用途等基本信息外,还包含了一般实物所不具备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科学内涵等特殊的信息。一件文物在藏品信息数据库中要反映的信息指标往往达到几十项甚至百余项之多。藏品信息指标群必须能够准确反映文物本身所包含的基本信息,还必须全面反映文物所涵盖的特殊信息。在未出台国家或行业的的规范性标准之前,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群的确定应当以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性文件为依据,结合行业习惯和本单位收藏品的特点来确定。
  为了便于检索、统计,可将若干个指标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等级别,每一级指标下再排列若干类项。
  例如,一级指标应集中反映藏品的基本状况,可称之谓藏品基本信息指标。二级指标可称之为工作信息指标。三级指标可称之为特殊信息指标。四级指标作为可扩展性指标。
  总之,藏品信息指标群不仅要有系统性、完整性、准确性,能够涵盖文物藏品的绝大多数信息,还要尽可能符合国内、国际博物馆界的行业习惯及其需要,以使其具有较普遍的意义,适应于馆际间藏品信息的处理和交换。
  ⑵藏品的计量统计
  由于各博物馆藏品数量的统计方法不一,对单件、套件、附件、组件的统计单位和方法各异,往往造成文物数量统计结果不一致。所以,应当依据“博物馆藏品计数规则”,按照藏品的保管意义和统计意义,确定文物数量的计数原则和计量单位,以尽可能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程度。
  ⑶藏品信息的描述语言
  藏品信息必须借助相应的检索语言和描述语言,才能得以记录、传播、利用。规范藏品信息描述语言,准确把握语言文字,针对不同的文物对象,使用标准的专业词语或传统的固定词语,来记录描述文物是一个合格的文物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功。
  对于藏品名称、质地、工艺、纹饰等类的信息,必须采用专业的、规范的文字语言进行概念性描述。对于一些诸如藏品的流传经历、保存现状等用较长的文字篇幅才能表述清楚的信息,可以采用简明流畅的自然语言作表达性描述。
  ⑷藏品信息的采集录入
  藏品信息的采集录入应该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工作。否则将可能出现张冠李戴或残缺不全的数据信息,使整个数据库的效能、质量大打折扣。
  博物馆藏品数据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过程必须精心组织、长远打算、科学规划、慎密安排。参与工程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认真扎实、慎重细致地做好每一步工作。使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充分发挥效能,适应21世纪的文博事业发展要求。然而在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漏洞与问题。
  3、博物馆藏品管理存在的问题
  其一,不支持产品的个性化配置,每个地域的博物馆藏品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然而统一的数据库统一了标准,统一了规范,这样的确方便了管理,但是无形中却忽略了地方的特色。其二,系统在互操作上设计缺失,在建立数据库初始,文字信息、图片信息是极大量的,在录入和校对的过程中,只能在一台机器上操作,这样给操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又不能有其他人帮助操作,这样不但加大了工作量还延长了工作时间。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不应该简简单单是文物实物的数字化,而是对馆内外有关文物有价值的图像、文本、影视、语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规范化的加工,集成海量多媒体信息的存储和自动化管理平台,实现对藏品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业务的自动化、专业研究的科技化、社会服务的网络化、行政管理的系统化和知识信息的共享化,最终帮助博物馆在新的信息化发展阶段,从“实物保管”转变为“知识服务”。
  综上所述,实现藏品数字化对于博物馆馆藏管理有着重要意义,虽然目前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藏品数字化的道路是漫长的,要不断地摸索与完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数据库中不仅仅能看到馆藏文物的档案、图片,还能看到自然类标本的信息、档案。
  
  参考文献:
  [1] 邵海琴. 关于强化文物藏品数字化档案库建设的思考. 艺术科技[J]. 2005(1)
  [2] 詹静. 试论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 文物世界[J]. 2006(4)
  [3] 刘若楠. 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J]. 2010(34)
  [4] 陶洁、李春晓. 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方案. 南方文物[J]. 2003(3)
  [5] 翟志江. 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河南科技[J]. 200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27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