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探究学习的实施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探究学习成为数学教学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数学探究学习及其意义,探讨技工学校数学探究学习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探究学习;实施途径;探究情境;探究疑问
一、数学探究学习及其意义
探究学习不仅指教师对教学的探究,也指学生对学习的探究。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共同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在较为广泛的教育资源背景下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均是探究学习的题中应有之意。近年来,技工学校数学教材中增加了“思考”、“探究”、“观察”等内容,体现了探究学习的思想。教育部《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提出的研究性学习,已作为必修课程列入课程计划,表现形式是“专题探究学习”,而且有专门的时间安排保证课程实施。那么, 技工学校数学探究学习其意义何在呢?
1.可以使教师实现自我提升
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特别是对于技工学校数学学科而言,数十年来教师们早已习惯了讲、练,再讲、再练的教学方式,一下子要以“促进”、“探究”为主要方式。这种变化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的,教师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从何处下手来进行调整的问题。而通过确定的教学模式恰好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难题,这种方式首先因其指向教师自我的教学姿态的调整而具有可操作性;又因其具体、可追忆而可以通过教学反思进行不断的调整。在不断的调整中,角色调整不断趋进完美的过程也就是教学行为不断向着新课程所倡导的方向改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教师的自我提升过程。
2.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授政治知识、解答疑惑,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的场景,而是学的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这种质的飞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探究的程度。只有教师真正实施了探究学习的教学,才会真正的还一个学生自由探究与学习的舞台,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可以使新课程焕发出迷人的风采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关键在于教学模式的真正形成。而探究性教学正是使教师教学行为向着新课程所倡导的方向改变的理想的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下的技工学校数学探究学习,会使教师角色定位准确,教学行为真正改变,会有力推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新课程会因此焕发出迷人的风采。
二、技工学校数学探究学习的实施途径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对高中数学的必然要求,要有效实施探究学习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探究情境
创设探究情境可以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究。首先,应创设生活情境。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就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让教学贴近生活,看到生活中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正因如此,教学中,要努力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与实际、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创设游戏情境。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心情轻松愉快,乐于探究。数学游戏带有“玩”的色彩,但游戏是活动的方式而不是目的,既要让学生“玩”得开心,又要诱导他们从中悟出道理。例如,在讲“随机数的产生”这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先连续掷三枚硬币,然后记录出现正面反面的次数。提出问题:(1)写出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2)求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3)“恰有两枚正面向上”这一事件包含哪几个基本事件。
2.设置探究疑问
疑问是引发学生探究心向的关键,只有教师善于设疑,才会使探究性学习真正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1)引入设疑。教学中可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或设计一个悬念或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都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课堂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如在“函数的表示法”这课时,就可以用如下问题引入:①以物体从高空h(m)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下落的位移y(m)与下落的时间x(s)之间的近似关系式为y=4.9x2。如果该物体下落2s时,你能求出下落的位移吗?②以下表1记录了几个不同气压下水的沸点:
教师启发学生:上面两个问题你能找到答案吗?他们有什么特点?你能找出两个变量的关系吗?学生的好奇心立即被激发起来,带着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学习状态。
(2)重点处设疑。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处,如果有意设置疑问,布设陷阱,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交流、探究,集中群体的智慧,从而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使学生对问题更加明确和理解。如在讲“函数的性质”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会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重点),就可以先用如下问题引发学生的疑问意识:你能用定义证明函数f(x) =-x3+1在(-∞,+∞)上为限函数吗?
3.引导学生发现
探究的过程就是认识问题的本质属性的过程。要较好的完成这一过程,可以用假设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进行猜测、想象,对需要达到的问题终极目标进行适当的转化,去构造一个能用已有知识解决的新的生成目标,教师应进行恰当的启发诱导,并将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鼓励学生在进行探究过程中培养坚韧不拨的精神和毅力,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构造方案。这样的“构造”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猜想是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做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属于综合程度较高的带有一定直觉性的高级认识过程。对于中学生而言,数学合情猜想是指广义的数学猜想。大致有以下一些基本形式:①探索性猜想,②类比性猜想,③归纳性猜想,④审美性猜想,⑤仿造性猜想。教学中,教学要以问题为依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猜想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究,大胆猜想、大胆假设、合理想象。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越高,问题意识越强烈,思维越活跃,就越容易从问题情境中辨识出问题的实质,也就越能找到发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俞培庆.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09年第35期
2.张美凤.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学数学研究,2009年第07期
3.李清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年第12期
4.朱玉玲.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15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29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