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当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还是在深度和广度上、质量和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从过去单纯的查账发展到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等高层次的监督和管理上,其职能与作用越来越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和认可,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内部审计的真正作用却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本文对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一、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不清,具体业务缺乏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与职权不相匹配,使得内部审计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西方国家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合理,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其他部门无权干涉,独立性较强。而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表面上也是对董事会负责,实质上受经理机构及其他部门的制约和影响,独立性太差,甚至有的企业的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根据管理学中组织结构的责权一致原理,组织机构的职责与职权越是对等一致,组织结构就越是有效。对内审部门而言,权责越一致,其职能就越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审计效果就越好。而现阶段内部审计只有建议权,没有处理权,其审计结论是非强制性的。如果查出违反财政纪律的问题,须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发现报账等财务问题,建议财务部门处理;查出实物方面的问题,建议总务部门处理。总之,查出问题,审计结论的执行与否,内审机构没有决定权。
  另一方面,审计人员的工资待遇、职称评聘掌握在人事部门,实物的发放掌握在总务部门,出差补助及费用的报销又掌握在财务部门,也就是说,内部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及其人员不具有强制约束力,而其自身的利益却基本上掌握在有可能成为其审计对象的其他职能部门中。因此,内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也就难以得到切实的保证。
  (二)内部审计重视服务监督,轻视服务机制。主要职能仍是“查错防弊”的事后审计,对企业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进行系统和权威的评价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例如,当对某一销售收入进行审计时,往往审核其合同金额与客户付款金额是否相符,所付票据是否齐全,而不管其价格是否合理,认为那是经营部门的事,与财务无关。事实上,企业中真正存在的问题甚至是舞弊行为,往往就在这些过程中。由于对企业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进行系统和权威的评价,也就无法发现和客观评价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而无法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建议。
  (三)内部审计的信息技术建设与企业的发展不相称
  当前许多单位的财务部门已实现会计电算化,而内部审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通用或专用审计软件,审计技术和方法基本上以手工为主。由于审计手段落后,加之人手少,工作任务又重,审计人员往往不堪重负,造成工作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随着会计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输入、处理和最后的结果大多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储于磁性介质上,要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进行评价,必须对数据库文件进行审计。由于存储在电磁介质上的数据文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运用专门的审计软件来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无法工作的。但从现实来看,真正利用审计软件对整个电子数据文件或经选定的数据项目进行复核、重新分类及汇总工作等内部审计业务工作的很少。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专业人员配备不全,限制了审计工作开展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内部审计师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审计、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保证执业质量。我国许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都是从财务分离出来的,即“会计型”。随着形势的发展,单位内部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许多大型的企业单位,不仅有自己的分公司、子公司、派出机构,还拥有职工医院、子弟学校等附属单位,与工商、税务、金融、保险等社会机构交流频繁,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审计、会计、计算机、统计、经济、法律、金融、保险、证券交易等许多领域的知识。而作为一个内部审计人员要想全部具备这些知识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当前我国内部审计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多、审计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与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地改革这种现状,使之适应形势的发展,是急需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不健全,局限于企业内部环境的条件限制,缺乏政府审计部门的业务指导。
  二、加强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改革内部审计管理体制,转换经营观念,明确隶属关系,科学定位内部审计的职能,增强审计独立性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应冲破制约,对加强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盈利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不能把内部审计工作看作一项应付上级检查或企业达标升级的摆设,应切实重视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使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能有及时、准确地向管理当局报告有关查错防弊和资产保护信息,还有利于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活动,合理使用资源,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
  (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时间上应从事后审计转向事前、事中审计
  目前我们的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查错防弊”作用,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的作用将不再局限于事后监督,而是更多的参与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
  (三)改进内部审计手段,扩大内部审计的范围,在工作内容上,将从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控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
  内部审计手段和技术方法的先进与否,制约着内部审计的对象和范围。我们应广泛深入地应用计算机辅助内部审计,通过审计软件,借助科学的统计抽样方法,既能做到扩大信息收集范围,又能减轻内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内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内部审计的范围也不应只局限于财务领域,而是要扩展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使内部审计的职能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内部审计的重点从内部检查和监督转变为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审计真正地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作用。
  (四)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体制,加强内审人员的队伍建设,与时俱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
  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延伸,审计机构在人员组成上也应该实现多元化,不仅要有懂财务与审计的人员,而且要适当选择一些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内部审计队伍。同时,要建立起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与考核制度,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及时地更新知识,掌握新的审计技能和方法,适应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多方面、全方位的要求。
  总之,如果把内部审计的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将对内部审计的管理工作和业务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我国的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但同时也意味着其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当这种潜力充分发挥时,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就能迈上新的台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68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