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选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国际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世界级制造业基地或国际性产业中心大都是以产业集群为其载体和依托的,本文正是在阐述产业集群及产业集群升级涵义的基础上,对我国产业集群升级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同时提供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几种典型类型进行讨论,以期能够为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升级;路径选择
产业集群所具有的强大经济优势早已引起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目前发展地方企业集群已经成为各国公共政策的热点。国际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世界级制造业基地或国际性产业中心大都以产业集群为其载体和依托。在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我国做好对各地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选择,对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产业集群升级的涵义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相互关联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具有地理位置上相近,产业链条较完整,内部存在激烈竞争以及纵向合作等特征。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升级贯穿于集群发展的始终,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产业集群升级的主体是集群中的产业,升级是指集群不同发展阶段的演替,根据国际上产业集群升级的实践,可以看到,产业集群的升级具有以下共性:第一,产业集群的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升级为集约型;第二,产业集群的产品结构从低附加值升级为高附加值;第三,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从低端的制造环节升级为高端的研发、营销、服务等环节。
二、我国产业集群升级应注意的问题
(一)转变产业集群竞争战略
把成本放在第一位,强调成本优势是我国传统产业集群长期以来的竞争战略,这种竞争战略导致了长期以来,我国的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创新,当面临外界竞争时,缺乏抗风险的能力。产业集群必须认识到要把成本核心的竞争转变为市场核心的竞争,即能为市场提供具有竞争性的、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二)转变产业集群内部关系
传统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竞争关系,彼此之间的利益是相互对立的,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总是试图增加自己的利益而同时减少对方的利益。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必须要把这种“零和游戏”的理念转变为“双赢竞争”的理念,即彼此的利益具有共生性,在相互合作的模式下利益捆绑,建立长期的关系,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共同开拓市场,承担风险,共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整体优势。
(三)构建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构建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内部体系指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配套网络,在生产、流通、营销、消费等环节之间有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这种完善的配套网络的建立是对产业集群升级的有力支撑。外部体系是指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与当地政府和研究机构之间建立的沟通平台。当地政府加快完善产业集群内的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引导产业集群内的科技创新,在资金、资源等发展要素上给予企业支持,为产业集群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产品推广、信息整合、人才培训等服务。
三、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选择
(一)以贴牌加工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是功能升级
以贴牌加工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大部分承接的是产品的粗加工或装配,以中低档产品的粗加工和初级产品的生产为主,这类生产处在价值链中的较低环节,实现贴牌加工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功能升级的最佳途径就是创建自主品牌,即向价值链中附加值高的品牌经营环节迈进。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在很多方面具有优势,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内培育了一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早期,当地的装备制造业只是为中央大企业集团提供产品服务,承接配套产品的装配和粗加工,其中特别是民营性质的企业科技水平不高、资本投入较低,只能提供中低档粗加工和初级产品,没有自身的品牌。同时,这些企业相互间缺乏合作与关联意识,缺乏沟通与互助,这类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只能处在价值链中的最低端。
新世纪以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积极调整自身发展,生产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同时,政府帮助整合集群产业资源,积极发展中枢产业,形成设计链、批发链、精加工链、零售链,实现产业链的配套扩张,提高装备制造业相关产品的质量等级和品质档次,形成东北最具品牌化的装备制造业集群。
(二)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是产品升级
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存在大量与龙头企业配套,依靠龙头企业带动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的升级关系着同时也决定着整个产业集群的升级能力。因此,在这种类型的产业集群中,在发挥龙头企业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中带头作用的同时,构建公共技术的研发平台,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密切配合,促进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信息与技术扩散,提高中小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通过产品的整体升级来促进产业的整体升级。
许昌是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发制品企业集聚地,已经形成相关的产业集群,虽然集群中的企业有各自的品牌,但品牌的层次处于中低档水平,因些,集群中企业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产品的加工,而不是品牌的经营。在当地政府、企业群体和行业协会的极力提倡和大力推动下,2000年,瑞贝卡产品质量标准升格为河南省地方行业标准,成为集群内产品质量标杆的树立者和集群内的龙头企业。在这个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联合起来,整合企业资源,进行明确分工和协作,与龙头企业密切配合。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改进了产品的设计、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完善了内部的管理,进而赢得市场,通过产品的整体升级促进了当地产业集群的整体升级。
(三)缺乏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是培育创新型的龙头企业
由大量中小企业形成而又缺乏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在其升级路径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培育创新型的龙头企业。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帮助中小企业整合产业资源,进行技术改造,吸引技术型投资,同时,发挥资金与技术的中介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与支持,促进龙头企业的形成。
大唐袜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初步形成了袜类产业集群,制袜业在当地以大唐镇为中心,周边12个镇乡为辐射点的产业布局,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和织袜原料生产基地。在“大唐袜业”集群中,企业生产的产品档次与国外产品相比差距较大,最主要的问题是,产业集群中缺乏当地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在集群内部,由于企业集中,产品同质,所以压低产品的价格就成为唯一的手段,这就形成了集群内部的恶性竞争,争相压低成本,结果就导致了“低质低价”竞争方式的产生。
目前,大唐袜业集群已经成立了自己的科技服务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信息网络中心,并正在向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人才通、技术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服务通和新经济平台的“九通一平”努力。现在的大唐已经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形成了集轻纺原料、袜子、袜机、联托运四大市场于一体的现代化商贸新城。
(四)以占用稀缺生产要素为主的产业集群升级的途径是价值链升级
土地,作为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为了发挥这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最高价值,这类产业集群的升级是用土地换取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即原来的低附加值的产业可以进行转移,把稀缺的生产要素用于发展高附加价值的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活力最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较早地进入人均生产总值3000美元发展阶段的省份之一。但是,浙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体会到了环境污染、能源困局、耕地锐减、成本攀升等经济发展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不高带来的问题。为此,浙江的决策者通过三种方式,实施“腾笼换鸟”。浙江省的决策者决定,首先,用生态农业、精致农业代替传统农业;其次,用新型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最后,用楼宇经济缓解土地压力。目前,这三种方式都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浙江的经济发展问题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刘力,程华强.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演化的动力机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6(6).
[2]荣健,刘西林.基于网络特性分析的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研究[J].情报杂志,2006(5).
[3]储小平,李桦.中小企业集群理论研究述评[J].学术研究,2009(5).
[4]朱华晟.关于中小企业集群化的几点思考[J].发展研究,2009(5).
[5]蔡宁,杨闩柱,等.企业集群风险的研究:一个基于网络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0(4).
作者简介:景欣(1977―),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工程学院经贸系讲师,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7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