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规范经济学视角的我国会计准则目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会计准则是政府对企业会计行为的强制性规范,其目标应是会计准则制定和执行的出发点与归宿。而目标是人们主观意志的规定,受到人们价值判断的左右,同时,它的确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而其能否实现又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因而,会计准则目标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结果,它指引着会计准则的功能定位。
一、会计准则的目标取决于财务会计的目标
在会计准则领域中,目标可以视为超过或等同于假设水准的一组设想。因此,分析会计准则的目标,不能不首先弄明白会计的目标。因为会计准则的目标应是为规范和实现财务会计目标而设立。财务会计作为对外报告会计,主要是通过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最终成果――财务报告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因而,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十分重要,它决定着财务报告为谁服务、保护谁的经济利益等关键问题,决定着财务报告所要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财务会计系统的核心与灵魂。然而,财务会计目标作为人们对会计信息系统所期望实现的功能,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实现程度也是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的。财务会计作为人类创立的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管理系统,到底要为谁提供财务会计信息?财务报告要提供哪些财务会计信息?财务报告如何提供这些信息?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必须首先明确这些问题。对此,中外会计学者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而且,由于财务会计目标既是进行财务会计活动的前提条件,又是评价财务会计活动成败优劣的基本标准,因此,从上世纪70年代起,财务会计目标就成为各国会计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就目前而言,财务会计目标的问题,在会计理论界并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可为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强调会计目标应该主要关注财务报告的一般目的,应该主要为产权投资者、贷款人、其他债权或资本提供人服务。提供的信息包括:有利于产权资本提供者自己制定决策,以及关于会计主体的经济资源、资源的要求权和改变资源或资源要求权事件的影响。对产权资本提供者制定决策需要的信息,也同样有助于其他信息使用者。
纵观会计理论界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流派,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在受托责任观下,财务会计目标一般重点要求财务会计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主体在经营管理过程履行受托责任的信息;而在决策有用观的情况下,财务会计目标除了要求财务会计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主体在经营管理过程履行受托责任的信息以外,还要求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一系列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有关的信息。会计准则是规范财务会计信息的法律规范,其目标应是为实现上述财务会计的目标保驾护航。财务会计的目标决定了会计准则应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进行统一规范,使企业提供出来的信息相关而可靠。一方面,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应当如实反映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其各项经营活动,从而有助于现在的或者潜在的投资者正确、合理地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效率等,从而为投资决策服务;同时,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也需要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来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企业对外报告哪些会计信息、如何对外提供会计信息就需要由会计准则来统一规范;另一方面,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等需要及时地了解企业管理层经营资产的情况,以便于评价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情况和业绩情况,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投资或者信贷政策,是否需要更换管理层等。而这些情况也只能通过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来进行衡量,这就要求企业财务报告也应当如实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也需要由会计准则来统一规范。
二、会计准则目标的规范经济学分析
会计准则的目标应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情况下,通过统一规范企业财务会计行为,促使企业提供和披露与以投资者为代表的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的、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以维护市场秩序,增进社会效益。从规范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国会计信息政府规制即政府制定会计准则的终极目标可以从效率、公平和稳定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关于效率目标。所谓效率,可以说就是指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在我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理念之下,会计准则的重要目标之一应该是效率。不同的会计政府规制政策将诱导出不同的经济行为,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到市场上各行为主体对稀缺资源的选择。在经济学中,一般把帕累托原则作为经济效率的标准,而且曾经认为市场机制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市场不是万能的,其固有缺陷可能会使资源配置失效,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规范和管制。一方面,众所周知,会计信息的外部性与公共物品性,使得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信息使用者存在信息不对称,极易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因此有必要对会计信息的提供进行干预,而这种干预主要以会计准则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体现在会计准则的内容之中。这里构建的逻辑关系是:会计信息的政府规制(即制定和监督会计准则的执行)→会计信息生成与披露→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资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会计准则的效率目标还从社会交易费用的节约体现出来。正是由于有了统一的会计信息生成与披露的规范和管制,信息使用者对企业公布的会计信息才会有更加合理的预期,避免不确定性带来的巨大波动,从而节约信息获取成本和信息使用的交易费用。
其次,关于公平目标。前已述及,会计准则有经济后果性,会计信息的规制政策必然会造成社会资源与财富的重新分配。以社会公平为另一重要目标的会计规制政策应当考虑到会计信息规制所产生的社会后果,尽量兼顾各方的经济利益,从而使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公平合理。但公平的标准是什么?确切地讲,社会公平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市场运行机制的公平,对会计信息市场来讲,主要是针对信息不对称和消除内幕消息问题而言,给投资者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二是指社会后果的公平,主要是指社会资源以及财务成果分配的公平。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表现在投资者依据会计信息的传递功能而制定相应的风险投资决策,这些决策不仅影响到资源的配置效果,而且也会影响到社会财富在社会集团间的分配。也就是说,一个规制政策有可能会使社会资源向某一个行业或部门倾斜,也有可能使社会某一集团受到制约而受损。作为会计信息的规制主体,在制定会计信息规制政策时,当面临权衡运行机制的公平与后果的公平时,更应该注重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而不只是一味地强调后果的公平,竞争的公平是一种“事前机会公平”,人人都有机会在市场机制下通过公平竞争来配置资源和分配财富;而后果公平则意味着结果平等,有可能造成低效率,它应该是国家在进行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时关注的重点。
最后,关于稳定目标。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经济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一般地说,文明水平越高,会计方法就越精湛。随着社会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增强,会计信息促进或妨碍经济和社会稳定与否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政府规制的目标要求规制下的会计信息有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世界历史已经证明,会计信息披露能否做到可靠、准确、全面和及时,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的统一、高效、公开和稳定。因此,实现政府会计信息管制的稳定目标,首先要求会计信息生成与披露方法的统一和相对稳定。会计准则的统一和相对稳定性是会计准则质量的重要体现,如果会计准则规范的稳定性不强,频繁变更,必将使企业和投资者都无所适从,最终失去其权威性。其次,实现政府会计信息规制的稳定目标,还体现在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充分披露相关会计信息及其他信息。充分披露是指一切可能影响报告使用者决策的重要信息,均应当在财务报告中做出全面而又使人理解的陈述。通过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广大利益关系人能够平等地获取必要的信息,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维护市场的良好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会计信息政府规制的这三个目标均源于会计信息的提供,其关系表现为:政府规范和管制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会左右和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从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效率目标、同时协调各方经济利益达到公平目标,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稳定而可持续的发展,即实现稳定目标。
三、会计准则目标的确定受准则制定者价值判断和环境的左右
会计准则是政府对企业会计行为的干预,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政府干预目标的确定,即会计准则目标的确定必然受到准则制定者价值判断的左右。而制定者的价值判断又受到其社会地位、经济利益、所处环境与其他利益集团等因素的影响。首先,国家像企业一样,有自身的价值判断和追求。我国会计准则实行的是政府制定模式。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国家像企业一样也是一种组织(如科斯称政府为“超级企业”)。诺斯进一步指出国家是一种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它有自身追求的目标。国家,作为一个社会的统治者它有两个目标,即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和自己垄断租金的最大化,其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是为了赢得选民的支持,这个目标促使国家采取促进社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而其追求自己垄断租金的最大化则可能会牺牲社会总福利。在社会规则的制定过程中,统治者往往会权衡得失,在两者之中求得一个平衡。这一点,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也不例外。其次,相关利益集团的游说和压力会影响准则制定者的决策。统治者在制定社会规则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竞争约束,出现利益集团的冲突,影响其对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追求。国家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不同利益集团争夺利益的工具。政府主导的各种制度安排并不完全取决于效率和公平原则,他们往往还取决于不同利益集团的规模、地位及与统治者的关系。各种利益集团的游说和压力,可能使统治者不得不选择一些无效率的安排。众所周知,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性,属于影响社会各利益集团收益的一种分配标准,在其制定过程中必然受到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最后,正的交易费用和统治者的有限理性的约束同样可能影响它对公平与效率目标的追求。会计准则制订并付诸实施可以视为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交易的达成,同样需要相应的或者说是昂贵的费用支出,如制订准则过程中的调查、研究、公开征求意见等的开支等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7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