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的比较研究与应用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众所周知,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主要以财务指标为核心,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许多弊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两种先进的业绩评价理论: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这两者是目前财务管理及实务界讨论的焦点,同时也代表了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方向。本文中笔者对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寻找企业的最佳业绩评价体系。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EVA;平衡计分卡BSC;比较研究;业绩评价
  
  一、对两者起源及基本原理的比较研究
  
  (1)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EVA)是由斯特恩―斯图尔特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出提出的,它是公司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减去该公司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
  计算公式为:EVA=NOPAT-NA×WACC
  其中:NOPAT―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
  NA―企业资产期初的经济价值;
  WACC―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是对会计报表中税后净利润进行必要的调整。这种调整主要集中在折旧、推销、资本化、费用化处理等会计信息内容出现纰漏的地方。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坏账准备的增加+商誉的摊销+资本化研发费用摊销+其他营业收入-现金营业税。
  企业初期资产的经济价值是在对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价值做必要的调整后的资产的价值。这些调整主要是对流动负债、对商誉推销、对研发费用资本化等进行调整。
  经济增加值的基本理念是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而在传统会计方法下,很多公司财务报表显示盈利,但股东财富不一定增长,因为会计利润计算过程中,只扣除了债务利息,而没有扣除权益资本成本。实际上,只有企业利润超过股东的机会成本或资本成本,股东财富才真正增加了。EVA改变了这种传统的会计方法,在盈余计算时扣除了权益资本成本。
  (2)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BSC)是卡普兰教授和诺顿教授于1992年提出的。平衡计分卡最突出的特点是:将企业的远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联系起来,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变为具体的目标和评测指标,以实现战略和绩效的有机结合。平衡计分卡以企业的战略为基础,并将各种衡量方法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既包含了财务指标,又通过顾客满意度、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等非财务指标来补充说明财务指标,这些指标是财务指标的驱动因素,通过这些指标的综合,促进了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均衡。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基于战略管理思想的业绩评价系统,有助于企业战略定位能力、核心竞争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用BSC创始人的话来讲,BSC是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一套全方位的运作目标和绩效指标,作为执行战略和监控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和有效的沟通工具。BSC的出现将未来的近乎抽象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分解成为具体的指标系统,为战略实施和评价提供了依据。
  
  二、对两者联系与区别的研究
  
  (一)两者的联系
  1.两者都是共同服务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平衡计分卡和EVA都是在传统业绩评价体系不适应企业管理的情况下产生的。不论他们实施理念如何迥异,他们最终都是服务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新型的财务管理目标。平衡计分卡从管理学角度揭示出企业价值创造的动因,认为管理者只有注重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使他们的利益最大化才能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EVA强调股东第一的同时不否认利益相关者。他认为虽然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短期利益冲突,但两者之间的利益最终是一致的。因为如果公司着手采取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行动提高雇员福利,与供应商密切合作并培养他们的忠诚度,对顾客有详尽的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并在社区赢得优良法人居民的声誉,他就会提升股东价值,最终两者关系会和谐一致,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用其创造者的话来讲就是,EVA考虑的不是传统的如何分配蛋糕,而是大家一起努力将蛋糕做大。
  2.两者价值目标导向趋同。平衡计分卡与EVA都是针对传统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提出的,从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这些弊端。平衡计分卡不仅选择了综合性较强的财务业绩衡量指标,而且从非财务角度强调了对有利于实现企业战略的关键成功因素,即价值驱动因素的衡量;在EVA业绩评价体系中,EVA本身是一个代表企业价值创造的财务业绩指标,同时它也非常强调非财务性价值驱动因素在创造EVA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在对企业一线员工和基层管理人员进行业绩评价时,EVA业绩评价体系更趋向采用价值驱动因素指标来衡量。
  3.两者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理念趋同。无论是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还是EVA业绩评价体系,都体现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基本理念。企业财务管理行为能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整体目标,依赖于不断完善的企业管理体制,包括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它们是改善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系统化保障。因此,引入和应用新的业绩评价方法都离不开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参与和身体力行,离不开恰当的舆论导向和全体员工的投入,在业绩评价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沟通和联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两者都要求辅之以好的薪酬激励制度趋同。建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直接目的是借助科学、合理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激励企业领导者包括全体员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任何企业设计其业绩评价体系都应力求其内容的科学性和标准的合理性,并与好的薪酬激励制度相结合。所谓好的薪酬激励制度,应是既符合现代行为基本管理原则,又与企业创造价值终极目标相衔接的制度。
  (二)两者的区别
  1.两者的研究角度不同。EVA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主张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反映企业的成本和收益,EVA的资本成本反映的就是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要反映企业的真正利润必须要考虑资本成本,包括权益资本成本,EVA考虑的是企业的经济利润,而非会计利润。BSC从管理学角度出发,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企业价值创造的动因,在传统业绩评价体系中融入了很多非财务指标以及不可量化指标,与管理学结合起来。平衡计分卡通过逐一评价管理者在财务、顾客、内部经营以及学习和成长这些领域的作为来评价管理者的业绩,迫使管理者更多的关注非财务领域的管理。
  2.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同。EVA以财务管理理论为基础,包括资本成本理论、代理理论、价值管理理论。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基础则包含了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和核心竞争能力理论。正因为理论基础的不同,决定了两者在指标的设计、决策的依据、企业成长的动因和资本观念等方面的不同。
  3.两者指标设计不同。BSC通过平衡理念,大量引入非财务指标,如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客户保持程度、流程效率、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新产品新技术所占比例、组织学习效率等等,非财务指标的引入使评价指标与企业战略之间的联系大大增强,顺应了当代管理增强战略执行力的要求。而EVA主要依赖财务模型的计算,采用单一的综合性业绩评价指标,在吸收非财务指标方面略显不足,虽然也强调非财务要素在沟通与联系中的作用,但是没有如BSC那样明确非财务指标体系的地位以及非财务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将两者作比较研究后得出的一些启示及应用探讨
  
  (1)平衡计分卡是一个集长期指标和短期指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为一体的业绩评价新方法。认为财务指标、顾客、学习和成长、内部程序四个方面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并据此来评价经营者的业绩。平衡计分卡将公司的使命与战略放在管理控制系统的中心位置,由使命和战略驱动业绩指标。相比起来,EVA的评价指标只是一个财务指标,即扣除资本成本后的企业的经济利润。这样一个指标很难克服经理人的短期行为的。虽然它迫使经理人在进行项目投资前充分考虑投资收益是否能大于股东的期望报酬,保障股东的利益。但在EVA考核压力下的经理人会毅然放弃那些对企业有长远发展帮助但缺乏现实利益的项目。

  (2)两种工具的实施范围都有局限。平衡计分卡是一个高屋建瓴的评价体系,适用于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很难在基层和普通员工中推广。对于财务部门来说,他不用考虑顾客对于公司的感受;对于一个生产工人来说,他更不用考虑企业价值创造的动因。对于EVA来讲,虽然这个指标简单易用,可以应用于各子公司、分部、部门甚至是个人,但是EVA对于适用组织是有要求的,只有那些拥有资本支出权的组织才能够使用EVA,因为资本成本是EVA的关键要素。
  (3)企业要注重EVA和BSC相结合的业绩评价系统。EVA主要适用于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产权明晰,内部资产占用制度合理,原始数据资料比较完整,并拥有一套较为精确的资本成本计算方法的企业;而BSC主要适用于战略定位能力较强,战略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意愿与能力,四维度相关信息数据齐全,内部信息沟通渠道顺畅的企业。两种业绩评价体系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企业应适当引入两种系统为企业管理服务。
  (4)博采众长、取长补短。由于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企业虽然可以根据主客观因素的不同选择一种更加符合自身需要的业绩评价系统,但始终不能完全消除评价系统的弊端,满足企业的需求,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理论界开始将目光更多地转向关注两者的有效融合上。EVA是价值量指标,其计算结果由许多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可分为两类:财务驱动因素与非财务驱动因素。这样就可以将EVA的不同影响因素与BSC的不同维度相对应,为实现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如我们可以将BSC的财务维度的各项指标按照价值创造的目标设置,这样原来BSC财务维度的各项指标被EVA系统以价值创造的EVA值统一起来,强调了价值创造的目标,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从而避免了单一应用BSC业绩评价系统重视控制战略实施过程,忽视反映价值创造结果的缺陷。由此,EVA就从BSC财务维度深入到了BSC内部业务流程维度、顾客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并且BSC各个维度的价值驱动指标对EVA基本都适用;同时,EVA也使得BSC各维度的财务性、非财务性指标具有了更为集中、统一的目标,最终实现两者的高度融合。融合后的系统恰恰同时满足价值创造和战略发展这两方面的目标,充分保证企业生产过程与经营结果的统一,从而带来企业长久的、持续的业绩改善和提高。因此,EVA与BSC融合应用模式必将成为业绩评价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都有其独有的优势和相对的不足。前者的优势在于强调公司的基本使命,即追求价值最大化;后者的优势就在于管理层将其注意力放在了实现公司价值的驱动因素上。另外,尽管两者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业绩评价指标,但是它们的创新思路和科学体系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了增加企业价值的广阔思路、有效工具以及无限启发。二者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因此可以将二者有效整合为一个从价值驱动因素到实现公司价值的因果关系链,即以BSC为载体,以EVA为导向,将BSC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作用与EVA的导向作用结合起来,构建一种新的评价系统。这两种工具代表了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发展方向,是我们国内企业应该借鉴的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李玲玲.企业业绩评价――方法与运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孙铮,吴茜.经济增加值:盛誉下的思索[J].会计研究,2003(3).
  [3]童盼.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演进逻辑以未来趋势[J].财会通讯,2004(1).
  [4](美)格兰特.经济增加值基础[M].刘志远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刘佳.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的比较及应用[J].前言追踪,2009(2).
  
  作者简介:郝风雷(1986-),山东潍坊人,山东经济学院会计学硕士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7802.htm